《卞氏家谱》不分卷,2006年光裕堂电脑排印本。主编卞之宁、卞毓福。
我在溧水区档案局卞新宏先生处见到此书。据他介绍,卞氏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被封在卞国,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遂成卞氏。二是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于曹,世称曹叔振铎,其支庶子六世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被封于卞邑,其后人以采邑为姓。在光裕堂《卞氏家谱》的所有谱序中,均记载其来源为曹叔振铎之后。
卞氏的一世祖为卞耀,世居山东兖州府济阴县冤句(冤句由于黄河水患,故址无存。有曹县西北说,东明县说,荷泽县西南说等)。四世祖卞壸 (kǔn)从山东迁往南京,成为江南卞氏一世祖。南京卞氏四十四世孙居仁公(宋宝庆年间进士)隐居于高淳秦溪,四十九世孙梦鲤公(行百三)由秦溪始迁溧水肇庄(今洪蓝卞家自然村),梦鲤公为溧水卞氏一世祖。今溧水卞氏主要集中在洪蓝街道陈卞村的卞家和南山头两个自然村,全区各镇街均有零星分布。
溧水卞氏的宗祠堂号“光裕堂”,是取自卞壼的曾祖父卞耀的字“光裕”。
南京卞氏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第一次修谱,邑人魏良臣作了序。到民国九年(1920)为第九次修谱。2006年是第十次修谱。熊瓘、杨公翰、郑制锦、夏文源等分别为卞氏家谱作序。
《卞氏家谱》中记载了卞随、卞和、卞庄子、卞元亨、卞粹、卞壸、卞三元、卞之琳等历史名人。其中以江南卞氏一世祖卞壸最为著名。
卞壸(281—328),字望之,济阴冤句人。东晋明帝时,他官至尚书令。东晋成帝即位后,卞壸与庾亮共辅朝政。咸和三年(328),苏峻发动叛乱,卞壸领军御敌,他与两个儿子都在巷战中阵亡。次年,成帝赐葬于冶城西侧(今南京朝天宫)。
南唐时,冶城卞壸墓前建有思贞亭。南宋庆历三年(1043),建康知府叶清臣将卞壸墓北的忠贞亭改为忠孝亭,同时用一根南朝墓前的石刻望柱磨平刻制了“卞壸墓碣”,上题“晋尚书令假节领军将军赠侍中骠骑将军成阳卞公墓”。明初,朱元璋在鸡笼山(今南京北极阁)建“十庙”,其中就有奉祀卞壸父子的卞壸庙。明清时,冶城卞壸墓附近建有卞公祠、全节坊、忠孝泉。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在此谕祭并建有碑亭。太平天国失败后,朝天宫形成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的格局。现在朝天宫尚存南宋的“卞壸墓碣”及清道光年间由陶澍重建的“有晋父子忠孝卞公之墓”碑。
在清同治四年(1865),太平天国刚刚失败,顺天府尹卞宝第、其胞兄卞宝书、进士卞宝璋(溧水人)等卞氏后人就联名写信给曾国藩,要求重修卞壸庙,得到批准。请秀水杨象济撰写了《重修卞忠贞公庙碑》。此碑已毁,在溧水《卞氏家谱》中尚存此碑的全文。现转录如下:
重修卞忠贞公庙碑
杨象济
同治三年夏六月,王师复金陵。于是顺天府尹卞宝第、道衔补用知府宝书、癸亥科进士宝璋、候补知县乃谌、安徽补用都司武举人长松、守备衔壬子科武举悦庭、高淳县学生庭芳诣两江总督爵相湘乡曾公,呈称:始祖晋骠骑将军兼尚书令忠贞公赐葬墓地江宁城内冶山,迄今一千七百余年,春秋二季例由督署委官致祭,祭款银两由江宁府领给,我朝纯庙(指乾隆帝)南巡五次,谕祭并建碑亭,今将以次修复,应请官为檄示禁止樵采。于是曾公筮日率属诣祭,书额于庙,后事肃肃,观者敬叹。既退,卞之人士,以宝璋与秀水杨象济为己未乡举同岁生,千里走书币于楚,征文刻其丽牲之碑。案志,公墓建于东晋,代有兴筑。明祖定鼎,营朝天宫,将及公墓,以感神异中止。逮我圣清,圣祖临幸江南,手谕褒录前代忠良。虽值龙兴之际逆我颜行,无不予谥褒异,存其祠庙。公之大节,炳如日星,宜其屡荷奎章,蒸尝无替。今又二百余年,粤贼祸作,所至皆烬琳宫梵宇,鞠为茂草,独以公之义烈,长在人心,而又得孝子顺孙抱残举废,支持于荡析之余,经营于灰灭之后,地方长吏又能先其所急,表幽发光,俾万世子臣之节不没于天壤。
象济虽极词扬厉,其何以有加于公哉。顾公生典午之世,逆臣跋扈,王纲撕裂,卒至爪透身殉,一抔之土,几于莫保,迄今十有五朝。际圣人中兴之运,云礽狱狱,规复旧观。凡有血气,莫不奋兴,非独为公一家之庆也。
乃谌为广西布政司斌子,其兄乃绳,官娄县令,庚申死难,长松有弟随向忠武,行间战死秣陵,卞人方将祔祀于祠,以彰忠烈,庶几不辱其先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