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希夷 于 2021-5-11 11:29 编辑
《中山文史》版转载帖文通告 为了宣传,推介溧水的本土文化文史,帮助有兴趣了解,探究,发掘溧水本土文化和文脉的朋友深入系统地熟悉溧水的文与史,114网与溧水地方文化协会合作栏目——《中山文史》版块征得溧水区政协原文史委负责人和主要编纂人同意,于本日起开始不定期转发由原溧水政协文史委编缉成书的共三十期《溧水古今》上的文章,以便各位网友可系统地,有目的地了解我溧水区的文化历史,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以期繁荣我们的文化生活。
本版所转的《溧水古今》上的文章均以“文脉流”的名号转发并注明原著者,取溧水文脉源渊流长之意。欢迎大家流览,关注,并提宝贵意见。
《插竹亭记》 ——周邦彦的一篇佚文 作者:李厚发 北宋词人周邦彦任溧水县令时曾作《插竹亭记》。《溧水县志·古迹》载:“插竹亭故址在小东门外冈脊,今废”。亭亡址圯,湮没无闻了。但在《溧水县志·艺文志》中又收有曾彦撰的《题俞氏插竹亭》五言诗一首。惟独《插竹亭记》原文《县志》中未录,故不知所云。近年蒋哲伦校编的《周邦彦集》(1983年3月,江西人民出版社),据编者自称此书是“周邦彦现在词、诗、文的结集”,但也仅将《插竹亭记》作为“供文存目”收入书中。 1984年,在全县进行文物普查时,我们在孔镇乡发现了《俞氏家谱》,并从中获见周邦彦于(宋)绍圣三年(1096),所撰的《插竹亭记》全文,可补县志之缺,并为从事周邦彥研究者提供点滴参考资料,现将原文照录并标点如下,皇祐三年,俞君于美舍町疃植花,以断篠扶立之。既而花熳篠茂,掘之得根苞焉。移植先垄,又移于外圃,皆活。后数年,大者悉中榱桷。凡根株惟竹难迁,迁必以良日,并置故土,随所向背,旁设倚据,以防倾萎,犹或不生。而俞氏之篌初离燔燎,斩取其半,侨刺土中,决无可生之理,遂能滋植,盖亦异矣!俞氏世宦,巨室望也,长田其远族,中山其近属,独君美好礼而寿,有子孙耽学能世其家,其世祀殆未乏也。诗不云乎,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物之坚久晚茂,能阅众朽,莫过如此。而竹能无根而苞,其祥又可知矣。绍圣三年,作插竹亭,余为题其榜,又记其异,冀勉其子孙焉。 钱塘周邦彦。周邦彥何以能为俞氏撰《插竹亭记》?兹略谈所见:细察《俞氏家谱》中的“世泽录”,其家早先分为浙江新安(今淳安)和建康中山(今溧水)两支,同属一宗。新安一支在北宋神宗时因俞献可、俞希孟、俞师锡等,接连考中了十名进士,被称为“十榜名家”,显达于当时。中山一支从北宋真宗天禧年间、经历仁宗朝,到哲宗绍圣年间的七十多年当中,也是人才辈出,先后有俞达、俞遵、俞珏、俞球、俞仲翁、俞彻、俞逢、俞宣等八名进士,由于甲第之盛,仕宦之隆,夙称望族。(溧水北宋状元偷栗是徽宗崇宁四年(1105)进士,俞乔是宣和年间进士,皆在周邦彦作此记文之后。所谓“联翩十榜,名显中山”此是后话。) 俞君美是俞氏迁溧水后沿溯正传的第九世孙,出生于任宦巨族,是一位名阀邑绅。他在皇三年(1051),“以插竹护花而竹活且茂”,成为一种“异迹”。姑不论其事之真实性如何,即使真的是用桔竹竿“侨刺土中”而成活,“掘之得根苞”,一般也不会轰传太久,而由于周邦彦这位大名士,为他家作了这篇《插竹亭记》,此事就流传下来了。 按此篇文章的语气,既有“记异”之笔,也有“存疑”之感。因为作者对于“异迹”也只能是就主人之口述,而无法验证四十五年之前插竹当时的实况。用意不外乎借“竹苞松茂”之即景,作俞氏先世“积德召祥”之赞颂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