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8年5月起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的抗日战争期间,我新四军曾在横山地区(开始叫江当溧,后叫横县)进行抗日活动,建立了县、区抗日民主政权,同敌、顽进行了激烈的、艰苦的、殊死的斗争。在此时期,刚走上革命道路的我,也亲身参加了一些抗日活动,现就记忆所及,记述几个片断于后。
一、送情报
1939年的秋天,我们支部成立后不久,江当溧县委组织干事聂行(后叛变)就陪同新四军原老三团二营情报参谋王香雄同志(当时在独立营工作,全国解放后曾任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来我们黄家庄村,组织我支部成员,建立了情报站,为部队收集、传送有关情报。
我第一次传送情报是建站后不久的十月份。一天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洪蓝埠西边大塘冲的陶贤明老人和渔歌乡仓口村的芮尊约送到我站一份紧急情报,内容是南京日军将出动三千人到横山地区“扫荡”,并有三架飞机配合行动。我接到情报后,顾不上吃晚饭,饿看肚皮拔脚就走。按照王香雄同志定下的传送路线,我们站的情报要送到武壒村武三瞎子(武心潮)处,然后再由他转送给部队。那年我才二十虚岁,从扬州回来后刚一年,还没有到过武壒村,由于任务紧急,只能按老人“路在嘴边”的教导,一路问着向前走去。当时的路也很难走,为了防止日军“扫荡”,桥梁都拆除了,大路上也挖了犬牙交错的陷人坑,人掉下去就爬不上来。由于路不熟,一直到天黑,才找到了武三瞎子。他告诉我,今天王香雄同志带着部队在朱村(距武壒约十五华里)一带,指指方向,叫我自己把情报送去。这时天已黑了,又下起雨来。为了抗日,我也顾不上疲劳,就按照他指点的方向走去,走了很长时间才到朱村。找到王参谋以后,就将情报交给了他,他看过后对我说:“你们送来的情报同禄口送来的情报内容一样,我们正在准备转移,你跟着我们一同走吧。”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我也只好随着部队行动。在行军路上,雨下得很大,战士们身上衣服虽被雨淋湿了,有的还摔倒了几次,但仍有说有笑,乐观得很。我好不容易跟着部队转到了宿营地,被安排住在一个祠堂里(第二天才知道原来又回到了武壒村,祠堂就是武三瞎子的家),王香雄同志则住在村上的一所小学校里。第二天一早,部队又转移了,老王未走,还留在小学里。我去同他告别后往家走,没走多远,见鬼子正迎面而来,我很紧张,急忙回到小学校要拉老王快跑,而他那时已得到消息,正机智的、若无其事的装扮成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小学生上课(事后得知,敌人没有发现破绽,他安全脱险)。见此情景,我对他打了个手势,掉过身便跑走了。当天,我避开敌人,安全回到家里。这次送情报,是我初出茅庐的第一仗,自己虽然吃了一些辛苦,但也经受了一次锻炼,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新四军行军路上的乐观精神和王香雄同志机智勇敢、临危不乱的应变手段,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二、镇压汉奸
1944年,我横山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为了扩大抗日民主力量,我横山县山南区区长黄坡同志指派我任古楼乡乡长,发动群众,锄奸反霸,征粮支前。这时,古楼乡还是沦陷区,伪乡长樊行铭同伪自卫团团长邱承庆勾结,横行乡里,鱼肉人民,无恶不作。我们为了筹集军粮支前抗日,在这个乡征收夏粮,樊行铭指使其爪牙不但故意拖欠不交,还勾结日寇抓捕我基干队战士和交通员,气焰十分嚣张。我山南区领导一致认为,要搞好这个地区的夏征工作,就必须拔除这个钉子,镇压掉这个汉奸乡长。
可是,伪乡长樊行铭这个家伙十分刁滑,白天带着自卫团出来活动,晚上就躲进日寇的碉堡里,靠鬼子兵来保护。我多次带着区大队武装到他出没的地方搜捕过,可都没有捕获。后来山南区政府财粮员邱承连从长兴学习回来了,他和樊是同村人,对仓口村人头很熟。一天,他接到情报,得知樊行铭要回仓口村将他同别人合伙办的糟坊分家。我同邱承连急忙带了几个人赶去,将樊围住了,他知道不易逃脱,躲进甩桶里,最后还是被我们查到抓了出来,捆绑送县镇压掉。在此以前,我们还镇压了镜湖乡的伪乡长甘玉田。山南区自从镇压了这两个汉奸乡长以后,局面很快打开,群众情绪高涨,抗日征粮扩武等工作开展顺利多了。
三、运送物资支援天目山战斗
1945年,天目山反顽战斗之前,区长黄坡布置我给前线送军粮的任务,并要我把乡里群众仅有的两台抽水机动员出来支援前线。那两台抽水机,一台是几户群众共有的,一台是大地主邱维千家的。经过我去动员,群众共有的一台很快就同意拿出来,只有邱维千说话吞吞吐吐,内心不愿,又不敢公开拒绝。他问我,你们要抽水机有什么用?我说:造手榴弹打鬼子保家乡嘛,他才无可奈何的同意了。我带着群众把两台抽水机运到区里,放在靠近石臼湖边的赵村,以便及时启运。
那时候,溧水县城和公路沿线都被日军控制着,为了及时将支前物资运走,我们在一天中动员了二百多名民工,有的挑米,有的拉抽水机,由区大队一个班武装护送,避开大路,先用船过湖运到湖头诸家,上岸后再肩挑人抬经西洋圩、杭村运到溧高县新桥区岗上村粮站,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不久,就传来了天目山反顽战斗胜利的消息。记得当时我抗日根据地曾普遍唱起胜利小调,其中有两句是:“国民党指挥无才能嗳,活捉那营长、团长嗳”。天目山反顽战役大捷,对国民党顽军是一次沉重打击,彻底粉碎了顽军聚歼我兵力,,驱逐我军出江南的狂妄企图,巩固扩大了苏渐皖边区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在江南大反攻准备了基地,同时对横山县的抗日军民也是很大的鼓舞,推动了当时各项工作的开展。
注:此文录自《溧水古今》第四辑。周建中是黄柏林先生的笔名。黄柏林,溧水洪蓝黄家庄人。1939年由其堂 兄李汉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新四军北撤,不久折回溧水,向坚守溧水的李汉通报到。因遗失了组织派他回溧水的介绍信,所以1958年重新入党。后任溧水县林场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