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希夷 于 2021-11-9 11:27 编辑
【客民村落】 华村圩
华村圩,今属南京市 溧水区石湫街道向阳村。向阳村名来自于1955年明觉乡向阳初级社时期,取所属村庄“迎湖向阳”之意。1958年人民公社时属明觉公社向阳大队,1984年明觉改设为乡,向阳大队改为向阳行政村,驻地在华村。1989年明觉改设为镇,1999年12月22日明觉镇、石湫镇合并为新的石湫镇。2018年,石湫镇改设为石湫街道,向阳村属石湫街道。 华村,因村民为华姓得名,在《万历溧水县志》中山阳乡已有华村、龙坎等村名,华村周边有赵华村、杨公村(清《乾隆溧水县志》中山阳乡有赵华、杨公村名)。在《光绪溧水县志》中有华村、龙坎、赵华村、杨公村,但无华村圩村,据《溧水县地名录》(1982年版)记载:“相传该村是河南灾民流亡到此,在华村附近圈了一个小圩,叫华村圩,后发展成村,仍用圩名。”华村圩村民说,村子因靠近华村,在青圩撇洪沟下游的一处小码头处,他们这些河南难民来此处卖下地产,圈圩成田,取名华村圩。村中主要为孙、殷、韩、王四姓家庭。另外华村、龙坎、杨公等邻村也韩姓,附华村圩后。 石湫街道南部东泉、向阳、三星、同心四村南滨石臼湖,湖堤沿线风景秀丽,243省道和南京地铁S9经此穿过石臼湖,三星村内设有明觉站。溧水乾隆时期选取的“中山八景”之一“石臼渔歌”便在附近一带,网红打卡地“天空之镜”和天鹅冬栖地便在四个村子的沿湖区域。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望湖乡,1943年4月17日新四军16旅46团和抗大九分校二大队发起的南岗战斗便在向阳(华村、龙墈、石场)、三星(赵村、周塔、南岗、黄塔)一带,此战消灭日军、伪军40多人,活捉了1名汉奸翻译官,余敌逃往溧水城南洪蓝的日军驻地。陈毅元帅在其所撰的《新四军在华中》(载于1943年7月5日《解放日报》中)一文中记述了这场战斗,相关事迹见《石湫镇志》(2021年8月出版)中《附录一,抗日战争时期的石湫地区》一文。清末溧水县最后一个举人窦恩荣(1866—1931)便是向阳华村人,他是溧水高平书院改建成县立高等小学堂后的第二任堂长兼国文教员,那时溧水境内很多宗谱中都有他手写的谱序和传文。 华村圩·孙姓 孙姓村民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莽张镇孙乡村。 调研时间:2021年5月。 调研对象:孙庆荣,13222767809,1955年10月生,1974年明觉中学高中毕业,向阳小学语文老师、校长,1997年到明觉中心小学任教,2015年退休,现居明觉集镇明觉小学对面。 据孙庆荣老师回忆,他家的字辈为:“国恩家自庆,道保远有林。”其高祖为国字辈,有五个儿子:孙恩洪(华村圩)、孙恩汝(华村圩)、孙恩泽(罗山县城)、孙恩启(华村圩)、孙恩典(罗山县龙山乡龙山村)。孙恩洪、孙恩汝、孙恩启兄弟三人先过来。孙恩洪生有4子1女:长子孙家琪,移居在溧水城里,次子孙家模、四子孙家凤移居在华村圩,三子则留在河南罗山老家,女儿孙家宝(1908—2002)。四子孙家凤(1903—1982)来溧水时已经10岁左右,为民国初年,他生有两个儿子:孙自根(孙庆荣的父亲)、孙自府。 孙恩洪、孙恩汝、孙恩启兄弟三人,从河南罗山县莽张镇孙乡村下江南。他们原来想在芜湖安家,但没有合适的落脚处,一路来到明觉东泉前堡村后面的一块坡地落脚,但不久被村里诸姓村民赶出村子。后来,他们通过保长出面,与同来的殷姓、韩姓合伙,花了90多块大洋,买下了华村前面河边港口的一片低湿圩田,在此安居了下来。这片地,以前常常被湖水淹没,收成很差,但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还是取得了大丰收,村里还养了几头猪,到过年的时候,他们把自己收的庄稼和宰杀的猪肉,用箩筐挑着回到了老家。民国二年(即1913)左右春节过后,把们把自己的家人带了过来,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村庄靠近华村,他们便取名叫华村圩。后来,他们与河南老家孙恩典的后裔孙志尧、孙志远(自字辈)等人有过联系。 据了解,华村圩村中,孙自伦为老村长,17798512145。孙自谦,移居石湫街道塘窦村社区汤庄村,是石湫中心小学退休老师。孙自兴,曾任溧水县委办公室主任。孙自明的母亲是石湫社区戚家村人,村民戚德铜的妹妹、也是石湫街道端秦村钟庭干母亲戚德盟的妹妹。孙艺,女,庆字辈,现为溧水区农业局副局长。现孙氏家庭中有自字辈2人,庆字辈30人,道字辈17人,保字辈3人,计52人。 华村圩·殷姓 殷姓村民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彭新镇杨店村上殷家湾。 调研时间:2021年5月。 调研对象: 殷久龙,1964年12月生,15296490985。家住向阳村华村圩5号。广西南宁市杰隆生物制品公司负责人。 殷久道,1963年4月生,18952081381。家住向阳华村圩34号,是现向阳村书记黄平平的岳父。 据句容市茅山村殷世旺(1949年1月生)介绍,该支殷姓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彭新镇杨店村上殷家湾,第一世为殷祥生,传至第17世为光字辈,兄弟五人在母亲黄氏(第16世殷文贵之妻)的带领下离开罗山下江南,长子殷光前再迁溧水华村圩、次子殷光有迁居金坛市蒋铺、三子殷光源再迁溧水县华村圩、四子殷光福迁居金坛西旸,五子殷光浩迁居句容市茅山。属“敦本堂”殷氏,字辈为:“文光绍世久,仁义启家昌。”殷世旺说,其祖父殷光浩下江南时不足两岁,其父亲生于1913年,父亲出生时爷爷26岁,推算其祖父生于1888年左右,估计殷氏一族下江南的时间约为光绪十六年(1890)左右。 华村圩的殷姓(老大殷光前、老三殷光源)从句容县再迁,与其他河南老乡一起来到溧水县山阳乡华村圩的。据殷久龙介绍,来到向阳村华村圩定居的是殷文贵(见上一段)的长子殷光前、三子殷光源两兄弟。而三星村黄塔的殷姓与洪蓝街道西旺村的殷姓则是殷文贵某位兄弟中的一支。殷光前去世后葬在明觉王母塘北面的官山,他有四子:长子殷绍兴(子殷世元)、次子殷绍春(子殷世发、殷世财、殷世友、殷世贵)、三子殷绍荣(子殷世谦)、四子殷绍义(子殷世成)。殷光源去世后葬华村圩村西,有两子:以四弟殷光福次子殷绍安(子殷世海)为嗣子,后又生一子殷绍恩(子殷世山)。调研对象殷久龙为殷世贵之子、殷久道为殷世山之子。 华村圩·韩姓 石湫街道南部的韩姓,主要分布在向阳村的华村圩、华村、龙坎村和东泉村的杨公村。而石湫社区韩家村的韩姓来自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龙山街道,另有专稿介绍。 ◎ 华村圩韩姓村民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具体地址不详。 调研时间:2021年7月22日。 调研对象:韩德军,1964年3月生,13584595589,石湫街道向阳村华村圩村民。 据韩德军介绍,他们家第1代带着两个儿子韩开先、韩进先与村中孙姓、殷姓一道逃荒过来。长子韩开先,生1子1女,子未成年溺亡;女韩自英,嫁王母塘陶长富(即陶从政、陶从贵的母亲,见王亩塘陶姓)。次子韩进先,生4子,自字辈:长韩自荣,生1子,未成年,溺亡;次韩自华(1910—1985),享年76岁,生1子韩道祥;三子韩自富,生1子2女(子韩道金,女韩道英、韩道凤);四子韩自贵,生1子2女(子韩木金,女韩美、韩英)。 在第4代中,韩道祥生2子3女:长子韩德军(本文信息提供者),次子韩德成;女韩福香、韩久香、韩兰香。韩道金生1子1女:韩德喜、韩荷花。韩木金生1子1女:子韩能霞,女韩能萍,现居向阳村华村。 第5代中,有韩德军的女儿韩超、儿子韩伟(生1女韩依腾)等。 人民公社化时期,华村圩进行拆并,韩姓去了邻村华村,后来又搬回华村圩,仅四房韩自贵一家留在了那里。起初,他们与石湫社区韩家、向阳村龙坎、东泉村杨公村的韩姓都有交流,后来就不联系了。 ◎ 龙坎村韩姓村民,原籍是南京市鼓楼区韩家巷。 调研时间:2021年7月22日。 调研对象:韩传国,1952年4月生,18251878136。1969年在宁波参军,退伍后回到村中。2021年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据韩传国介绍,他的曾祖父原有兄弟4人,清末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攻进南京城时一家人逃散,曾祖父一人逃难至当涂某圩区,后又遇上太平军,再逃至当涂县博望镇北面西横山下的江西湾一带(靠近石湫横山老虎头)。曾祖父到50岁时才结婚,曾祖母是老虎头村的,生有1子。后听说石臼湖边龙坎窑生意很好,就举家迁往向阳龙坎村,以烧窑为生。同治三年(1864)南京承平后,韩家巷的本家曾来到村中找过他的曾祖,希望他们能回到老家,但其曾祖父觉得在村中生活的很好,没有再回南京。后来他的儿子(韩传国的爷爷)因骄生惯养而染上赌博恶习,败光了家中产业。韩传国的父亲叫韩家林,是独子。韩家林生有6子:长子韩传文(生2子2女,韩忠林、韩忠胜),次子韩传章(生1子1女,韩勇),三子韩传华(生1子3女,韩忠海,孙子韩启悦),四子韩传国(本文信息提供者。生1子1女,韩冬,孙子韩冯越),五子韩传家(生1子1女,子夭折)、六子韩传生(生2女)。向阳龙坎村已于2020年春拆迁,待安置。原村中共有韩姓家庭10户,家庭人口30多人。 ◎ 杨公村韩姓村民来自江苏扬州。具体地址不详。 调研时间:2021年7月22日。 调研对象:韩国富,1963年11月生,13585184053,石湫街道东泉村杨公自然村,1984年参加老山对越防御作战,现在石湫街道工作。 据韩国富介绍,他的曾祖父母从苏北扬州一带逃难到此,生1子韩有财。韩有财生3子,长韩万兴,次韩万发,三韩万福。韩万兴生3子,长韩国忠(生2女:韩玉娟、韩玉婵),次韩国富(本文信息提供者。生2女:韩玉凤、韩姗姗),三韩国华(生3女:韩琴、韩俞、韩悦)。韩万发生2子,长韩辉,次韩云,举家移居溧水。韩万福生1子,韩小平(生1子1女,子韩逸凡,女韩月)。 华村圩·王姓 华村圩王姓村民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具体地址不详。 调研时间:2021年4月6日。 调研对象:王小龙,1964年11月生,18251871218,石湫街道向阳村华村圩村民,原溧水化肥厂职工,现在明觉社区王母塘村自办一家小微企业。 据王小龙介绍,他的老家原在洪蓝街道西旺村上竹山一带。他的奶奶孙家英原是华村圩孙姓,约生于1908年左右,据回忆,她是六七岁左右(民国三年,1914年左右)随父亲来华村圩投奔孙家亲友(同来的有孙家凤,当时10岁左右),后嫁至竹山。王小龙的爷爷(行四)兄弟6人。抗日战争时期那一带常有土匪,弟兄逃散:老大、老三去了江宁横溪;老二去了东庐山的简家(在东庐山西北,现属永阳街道),据说简家村、邵王村那里王姓客民本家较多,后来他们又移居城郊乡石板桥村,有2个儿子,5个孙子,村子现已拆迁;老五、老六去了句容。王小龙的爷爷染上了赌钱、抽大烟的恶习,家中无法生活,奶奶与爷爷离婚,独自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奶奶的娘家华村圩生活。爷爷留在了上竹山村上,去世后葬在东庐山简家村祖坟(据东庐山简家村简恩勇老师介绍,简家村有1户王姓,叫王立贵,他的儿子叫王敬凤,后人叫王寄明生活在村中,邵王村王姓与他们是一支。两边字辈相同)。王小龙的奶奶孙家英的弟弟叫孙家财,村中孙自明(孙自明的母亲是戚家村大房戚凤春的小女儿)等人是其内侄。孙家英带回的两个儿子叫王立志、王立国。长子王立志生1子,王金龙(敬字辈,生1子1女)。次子王立国生4子1女:老大王金海(生1子2女),老二王金福(生2子),老三王金龙(即王小龙,本文信息提供者,生1子),老四王金水(生1子1女),女儿王金梅。华村圩村中有王姓家庭5户,家庭成员20多人。
按,本文为江文宏根据相关受访者回忆撰写而成。感谢石湫街道向阳村委会黄平平、邓亚运、张颖和东泉村委会陶莎提供帮助。 我对向阳村、三星村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的曾祖母蒋氏、姑奶奶江福娣都安葬在向阳村西面的赵姓祖坟,她们的人生经历曾经有我江姓族人悲凉的一段往事,如今她们的后人都幸福地生活在那里。 向阳村任书记黄平平是省溧中2008届高三8班毕业生,也算是我的学生,他大学毕业后回村任村官,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带领村干部一心为民办实事。 在此,特为该村“飞阳”品牌作个推介: 南京飞阳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由石湫街道向阳村集体领办,开展集体统一经营和为农服务,合作社倾力打造“飞阳”品牌,主要经营农产品及各类特色小菜。 “飞阳”大米系列:飞阳合作社通过招录能种田、会种田及种好田的种植能手进行水稻耕种,并运用机械化、科技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种植方式进行耕种作业,种植总面积约为3340亩。“飞阳”大米通过自加工及自然晾晒而成,亩产1100斤。飞阳大米种类有:南粳46、宁粳9号、普通籼米及粳米。 “飞阳”小菜系列:通过向阳村自留试验田种植原材料,包括:菜瓜、高杆白菜、辣椒等,产品有辣椒酱、剁椒、酱板、酱瓜、香菜、萝卜干、生姜、风鱼、腊肉等“老明觉”特色,口味独特。 联系人:赵志刚。电话:18944097619(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