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767|回复: 1

最美乡愁·客民后裔 6 皖南花鼓戏著名演员陈兰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7 1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沙江 于 2021-12-7 12:02 编辑

皖南花鼓戏著名演员陈兰英
吴大林  江文宏


  陈兰英,生于1930年,祖籍为河南信阳。她的父亲陈金山早年随下江南的客民一道,移居到了浙江省安吉县,后辗转来到溧水县仙坛乡水晶山窑(今属溧水区晶桥镇)定居。她幼年时跟着父亲做些小本生意。那时,在水晶山窑村,有个唱花鼓戏的师傅,叫陈金山,这名字恰与陈兰英的生父巧合。正是因为陈兰英常喜欢在祠堂里看陈金山带着徒弟学唱花鼓戏,这改变了她的人生。
  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出台招垦政策,之后,湖南、湖北、河南一带大批移民来到了太湖西域(江南、皖南、浙江),花鼓戏也随之传入这一地区。农闲时常有人自娱自乐地进行花鼓戏表演。这一演唱形式在岁时节序中,便有了与河南籍移民带入的“小花灯”相结合的演出,范围逐步扩大,影响力也不断增加。自此,花鼓调、小花灯两种形式的演出,只要有需要,便会时而分散、时而结合地出现在客民居住地。不久,移民们又将河南民间“打五件”的曲艺形式纳入到自身的表演中,花鼓调也开始演进为剧目片段的演唱形式。
  打五件,是河南罗山、光山一带独特的演出方式,他们把大锣、小锣、鼓、镲、匀板五件东西绑在板凳上,演出时扛着板凳到处跑。每到灾年,一些灾民们逃荒要饭时便用这种方式沿村行乞。据传,最初有洪、南、梅三门,以梅洪义的梅门最有名。首批到达溧水的客民之中有一位名叫梅凤贻,是梅门传人,他在溧水开创了花鼓戏的苏南流派,形成了一种流利、柔和、悠扬的韵味,被称为“梅门”,是江南花鼓戏的七大艺术流派之一(艺人师徒谱系有七门:“蓝门”的创始人光山蓝凤山、“杜门”的创始人杜老幺、“涂门”的创始人涂老五、“耿门”的创始人大老耿、“孙门”的创始人孙大嘴、“张门”的创始人张宗棠、“梅门”的创始人梅凤贻),溧水的陈金山、江宁的杨光荣(艺名杨小六),都是他的弟子。1942年,13岁的陈兰英被花鼓戏吸引,遂在祠堂里拜陈金山为师。那时,与她一道学戏的有13人,最后只有3人满师。陈兰英满师后,跟着师傅在别人的戏班子搭伙唱戏,由于她长得俊俏,平时也非常用功,很快就出了名。之后,她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戏班子——小兰英班。当时,晶桥的小兰英班,与东屏的杨小六班(杨光荣)、浮山的方九班(方元庆),都是梅派传承,在溧水、句容、溧阳一带很有影响。
  打五件,后来人数增加,常常为五人一道组成演出班子,故也称五人头。陈兰英出师后起初便是在五人头班子里,在江宁、溧水、郎溪一带,最为出名。所唱曲目为“三辞”(《大辞店》《中辞店》《小辞店》)、《蓝衫记》等。只要陈兰英肯唱,观众哄起来,还要请她作一些简单的表演。唱到精彩处时,表演者和同班艺人、观众,一起互动,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每场演出的报酬,至少一两担米。而在每天演完后拆账分配时,陈兰英自然会多劳多得。
  那时,本地人有玩灯赛会风俗,常有演出,其中有些形式却是由河南籍的移民带入的,以莲湘、旱船、推小车、彩灯、花担、巾舞的表演最为普遍。早期的花鼓戏艺人不仅是打莲湘、玩旱船的行家,也是灯会中对歌唱曲的能手。他们时而唱戏,时而玩灯。对歌唱曲的内容,常以花鼓戏《珍珠塔》选段“二回楼”(方卿与表姐陈翠娥相会)和《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山伯访友”为题。灯会演出时,玩灯艺人在对歌环节中如遇到困难,一时对答不上来,观众就会拿着钉耙横拦在路中间,阻止灯队前进,俗称灯队“抛锚”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总是由花鼓调艺人帮忙唱答解对。老辈的人记忆中,陈兰英聪明灵活,遇到她出面表演时,她先是一边扶起横在路中的钉耙,一边唱道:“小小竹竿十二节,上包铜来下包铁。我把竹竿接在手,这位先生你歇歇。”陈兰英四句唱完,再换人对歌,听完对歌唱曲,大家算是开心和解。
  1952年,安徽省郎溪县建立郎溪县大众楚剧团,陈兰英、杨光荣等人先后从溧水县前往郎溪,加入大众楚剧团。那时,该剧团有演职员30人,团长杜庆荣(小生)是江宁县人,他1950年时还在方九班中演出(此后宣城县花鼓戏剧团也是杜庆荣任团长组建的);副团长杨金生(小生)是高淳人。当时剧团的主要演员有:杨光荣(一作杨金荣,正旦)是江宁人;陈金山(箱主老板)、陈兰英(花旦)是溧水人;柯正贵(生)是浙江孝丰人;潘金花(花旦)是浙江昌化人。
  1954年,为参加华东地区地方戏会演,安徽省文化局抽调演员,排练由刘泳濂创作的《打瓜园》节目,由徐寿凯、时白林等人进行专门辅导,集训两个多月。由陈兰英饰演文姐,胡兰庭饰演费大娘,黄相忠饰演龚继来。花鼓戏《打瓜园》剧情梗概:费大娘(43岁)想去京城看女儿,便找女儿小时候的同伴文姐(12岁)陪她一道前往。路上,她们经过一片瓜地,文姐口渴了想吃西瓜,费大娘让她猜谜语,猜中了再买。可想买瓜时又找不到卖主,于是两人便到地里摘瓜吃。这瓜田是龚继来(14岁)家的,因田里的瓜前一天被人偷了,他便躲在边上想捉住偷瓜人。然后三人开始斗嘴,龚继来看她们不像偷瓜的人,便开玩笑让文姐举冬瓜,结果冬瓜又被文姐摔碎了。于是龚继来要打文姐,他拿起一根丝瓜来打文姐,大家觉得一下子就化解了误会。龚继来最后还送她们一只西瓜,让她们在路上解渴。是年9月在上海演出时,《打瓜园》的演出获得了赵丹、周信芳等人的好评,评选揭晓后,陈兰英获演员三等奖,胡兰庭获演出奖。安徽省同时参加演出的有徽剧、黄梅戏、庐剧等,其中,黄梅戏《天仙配》及演员严凤英均获一等奖。1955年春,安徽省正式将宣城的楚剧定名为皖南花鼓戏。花鼓戏《打瓜园》剧本也由胡兰庭(费大娘饰演者)口述,刘永濂(1928年生,安徽巢县人,国家一级编剧)整理,1958年2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安徽省宣城县,在1952年至1980年时期属于芜湖专区。1980年改芜湖地区为宣城地区。1987年撤销宣城县成立宣城市。2000年撤销宣城县级市,成立地级市。
  1958年9月19日,芜湖专区皖南花鼓戏实验剧团建立,是一家全民所有制单位。那天,适逢毛泽东视察安徽芜湖,观看了该团《八十大寿》的演出,并接见了部分演职人员,后来剧团就将这天定为建团纪念日。1959年10月改称芜湖专区皖南花鼓戏剧团。1965年2月,该团下放至宣城县,改为宣城县花鼓戏一团。1972年与宣城县花鼓戏二团合并为宣城县花鼓戏剧团。1979年9月两团分开,原芜湖地区剧团恢复,1980年又因行政区划变动,始用宣城地区皖南花鼓戏剧团这一名称。当时,全团50人左右,先后担任团长的有陈胜夫、滕云、刘当和等,编剧刘永濂,导演吴键、谢辉伟,作曲陈凤祥,主要演员陈宗美、耿心月、迟秀云、祁大武、杨光荣、陈兰英等,武功教师为高金宝、云筱霞。
  华东地区地方戏会演之后陈兰英的情况:1956年4月,陈兰英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1958年,调至芜湖专区花鼓戏实验剧团。1959年起任芜湖艺校教师兼演员。从1960年代起,陈兰英以演青衣、老旦为主,在宣城地区享有较高的艺名。她所在的剧团没变,但名称一直在变:原为芜湖专区花鼓戏实验剧团,改为芜湖专区皖南花鼓戏剧团,改为宣城县花鼓戏一团,改为宣城县花鼓戏剧团,改为宣城地区皖南花鼓戏剧团。1987年,她57岁,从宣城地区皖南花鼓剧团退休。这期间,陈兰英参演的花鼓戏最有名的是《姚大金报喜》,其剧情梗概为:好吃懒做的姚大金把妻子给他买年货的钱赌输了,妻子便让他上山打柴,卖点钱重新购置年货,他却编织了一个谎言,告诉岳母说自己的妻子怀孕了,从岳母那儿骗取了年货钱。可岳母带着小女儿突然到姚大金家中来看望怀孕的大女儿,于是大家都得知了姚大金假报喜的真相。姚妻由原来的谦和善良、好言相劝,变成满腔怒火、疾言厉色,在众人的愤怒之下,姚大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在这出戏中,祁大武饰演姚大金(1983年后由李相才饰),方玉莲饰演姚妻,陈兰英饰演岳母,吴金莲饰演小姨子。
  皖南花鼓戏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喜剧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已经发掘的一百多个传统戏中,大多是喜剧剧目,表现劳动人民优秀品质和情操,并且爱憎分明,是非清楚,好人好事受到赞扬,不良生活行为受到批评讽刺,因此受到皖南人民的喜爱。2008年6月14日,花鼓戏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梅门传人,陈兰英等人对皖南花鼓戏的贡献还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作者吴大林曾于1991年专程去安徽宣城拜访了陈兰英,并在《溧水古今》第九期(1991年)上发表了《著名花鼓戏演员陈兰英》一文。文中说,“陈兰英少年失学,不识字,不谙乐谱,全凭耳听口授强记敏思。解放后,在剧团里勤学苦练,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她和丈夫潘洪福早年离异后,独立抚育其二子三女,今皆已自立。”
  水晶山窑,原为溧水县晶桥公社水晶大队驻地。该村旧以烧窑出名,又名窑上村。相传因晶桥河绕窑而过,水经山窑,后人误叫水晶山窑,沿称至今。今溧水区晶桥镇一名,便是由水晶、新桥组合而成。在晶桥镇一带,1940年代,打五件、唱花鼓戏等类的演出比较流行,也有名气。我委托好友曹劼(溧水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1962年生)帮我查找水晶山窑村陈姓村民,经调研得知,村中目前有两支陈姓,一支是陈序生老师(水晶小学,1956年生)家,陈老师说他们家是从苏北过来的,祖籍不明,对花鼓戏的事不太了解。另一家是陈建东老师(水晶小学,1937年生)家,他们家是从晶桥镇陶村杨柳塘自然村过来的。陈序生老师说,水晶山窑靠近码头,村上的人来去不定,大多为做生意的人,住下来的人姓氏比较多,他们对村中的这段历史不太了解。陈建东老师的儿子叫陈序文,1963年生,新百巨鹰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他是溧水区政协委员,获得过劳动模范等很多荣誉,为人很热情。他说,他属晶桥环步港陈姓,是本地人,他知道村上以前唱花鼓戏比较有名气的一个人,姓杨。随后,陈序文先生想办法帮我们联系上了定居宣城的杨贵亮先生。杨贵亮告诉我们,他生于1938年,1952年15岁时与陈兰英等人一道从晶桥前往郎溪唱花鼓戏。他主要演老生、小生,曾演过《白蛇传》中的许仙、《打金枝》中的附马郭暧等角色。那时一道前往的几个人现在都已经去世了。
  省溧中退休教师陈春生曾撰写过一篇叫《花鼓戏艺人刘有模》的文章,他说刘有模的舅舅叫陈金山,刘有模年轻时曾跟着舅舅学花鼓戏,后来他由共和浮山兵马塘,移居到白马公社白水塘,曾任白马村的生产队长和大队民兵营长。1980年代,他重新组建戏班子表演花鼓戏,他的女儿刘凤兰跟着学戏,现在也是小有名气的花鼓戏演员。
  本文为江文宏在吴大林老师原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写作时参考了茆耕茹先生所撰的《皖南花鼓戏的形成及习俗》等文章相关内容。涉及花鼓戏方面的专业知识,如若有出入,还望有关行家指正和谅解。

发表于 2022-1-23 02:50:1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先在《溧水古今》就看过吴大林先生介绍陈兰英大师文章,如今江文宏先生又新增不少细节。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11-22 0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