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白马中学曾经的辉煌,因为六、七十年代前后有一批像孙珍宝、张全洪、卜庆生、沈冠群这样的优秀老师,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另一个让人难忘的是八十年代后期的农业科教。 白马中学,溧水县最早的中学之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大批优秀的老师背着行囊,带着理想,燃着青春之火炬,来到这个偏僻的白马乡中学。既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诸如数学老师孙珍宝、蒋兆治,语文老师张全洪和戴福彭、历史地理老师朱其明和俞德如,又有一批特殊时期下放到白马的知识青年,像数学老师沈冠群、语文老师高普和政治老师陶信春,他们大都学历高,知识全面,为人谦和。在六七十年代,在全县甚至镇江地区,一所乡下中学能够有这样的一批优秀师资而,也是十分罕见的。他们的到来,使白马这个偏僻的乡的天空一下子温暖明亮起来,白马中学也因此勃发生机,光彩照人。 那个时期的学生,能在他们的课堂里读书上课,真的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是崇高的精神享受。尽管特殊的历史原因,没有机会考大学,而他们得到的是精神营养、文化知识和对于社会的奉献精神,绝不逊于现在的一名正规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后来事实证明,从他们课堂里走出去的学生,在走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后,无论是他们的格局,还是能力和道德品格,远远超出一名高中生的能力范畴。他们在白马乡的社会进步,经济建设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奉献精神也让人侧目。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白马中学在普通教育行列中开始衰落,老一辈教师们,由于各种原因,或退休,或进城,或离开,直接导致了白马中学的普通教育的滑坡。针对当时的形势和特点,在继承溧水县中学几百亩农田(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开始把重点放到农业科技教育上。于是就有了职业教育的农科教职业班。 这几乎是一个新的爆发点,也有人说是白马中学发展史上的一针强心剂。从此开始,普通教育几乎被搁置一边。职业教育的职高农科教开始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 两排崭新的教室在校园东面、水塘南面迅速耸立起来,基地的大棚钢筋架竖起来,农业气象站在空旷的葡萄园里气派的一字铺开,那架势就是一个科研基地。 资金来了,专业老师来了,各种器材来了,实验用具来了,学生也来了,还有各个层次的领导来了,整个校园沸腾了。农业和科技结合,多么美妙动听,多么让人期待的一件好事噢。 整个校园开始热闹起来,学生们充满了活力,教师们也精神奕奕。“培养新型农民”“发展职业教育”巨大的石刻立在校门入口处,激励着这里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 实验室里,学生们穿着白色的实验服,气象站那里学生们端着记录本,农田里老师带着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和授粉,速成鸡在灯光下快乐成长,太空西红柿种子在实验室一天天长大。那时的学生被这新鲜的教育方式激励着,他们胸怀理想,憧憬未来,这些实验经历、农田的经验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提升了他们的能力,开阔了封闭农村孩子的眼界,也为他们走向生活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学生是新的,精神是新的,一切都是新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尽管高考成绩一再滑坡,但农科教这个新的学校成长点让白马中学再一次辉煌,在省里,有声音,在市里,有图像,在县里,有名气。于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高的成长空间,南京农校,句容农校,还有其他与农业有关的学校把大学生录取名额直接下放到白马中学,我记得最多一次给22个名额。多么大的力度,学校的荣耀,学生的机会。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不管成绩好坏,成绩如何,都可以直接走进大学的殿堂接受更高的学习教育。其他中学生那真是一个羡慕嫉妒恨。 终于,白马中学再次成为全县乃至于全市一颗耀眼的明珠。如果不小心进入白马中学,你一定会误以为走进一所大学的校园。此时,又出现一批优秀的职业教育老师,魏建彩、芮柏林、赵治田、曹孝伦,他们带领这些农科教的学生在实验室、农田里、养鸡场,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那时候,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在农科教育的声浪中奄奄一息,几乎好几年都没有一名应届生考入高校。但风头正盛的职高完全遮盖了在那里喘息的普高教育和学生,每年都有学生进入高校。 时代就是时代,就是牺牲一批,培养另一批,此消彼长。尽管家长埋怨,普高学生埋怨,事实就是事实,发生了的谁也不能改变。后来事实证明,那几年从职高农科教走出的学生,大多成为当地的农业工作骨干,后来许多学生都走上领导岗位。 那时的职业高中真的让人怀念,普高因规划调整合并了,职高的辉煌也消失了,白马中学还会有一个再次辉煌的未来吗,我想一定会有的,只要跟上时代,瞄准时代,白马中学辉煌无非就是时间问题,但孩子的培养和成长以及人生不可能再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