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 说起高考, 你知道溧水有史记载的第一名状元是谁吗? 那就是:俞栗 溧水城中的状元坊, 便是当年为表彰俞栗而敕造的。 其实在溧水, 俞栗与周邦彦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状元坊 俞栗,南京溧水孔镇人,北宋崇宁五年赐进士第一,为溧水县有史记载的第一名状元。
俞栗中状元的那一年,溧水县城北门内敕建状元坊(今中大街状元坊处)。状元坊本身早已湮灭于战火,但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插竹亭
插竹亭,现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文化广场西南角上,和书道源池遥相对望。 宋哲宗元祐八年,曾任太学正的大才子词坛领袖周邦彦,因特殊原因被贬官溧水县令。带着一腔愤懑和满身疲惫,周邦彦向当时偏远的溧水踽踽而来。 溧水城东的分龙岗上,居住着一俞姓大户人家,在溧水城里久负名望,初来溧水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多会前去俞府拜访以示交好。周邦彦一到溧水,不顾旅途舟车劳顿,也照例前去俞府拜访,俞府上上下下自然热情迎接款待。一段有关“插竹亭”的佳话便由此开始了。
俞府的庭院花树相间,深幽雅致,初具江南园林的规模。宾主在如此雅境下畅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俞府长老与周邦彦说起府中的一件奇异的旧事,以求周邦彦解说一下缘由。 话说有一年春天,俞氏在花园中种花,为防止花枝倒伏,便插砍断的小竹枝绑扶,没想到这些插在地上的竹枝本已没有生命,竟然都不知不觉地存活了下来。俞氏所说的这件事让周邦彦激动不已,他认为“竹能无根而苞,其祥又可知矣”,遂建议俞氏造一亭子,用来表示纪念。 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俞氏果真在后花园中兴建了一亭子,因其为纪念插竹成活而建,于是命名“插竹亭”。又因为亭子为周邦彦倡议所建,建成后,俞氏请周邦彦为插竹亭赐记,周邦彦欣然应允,为其题写“插竹亭”三字匾额,并作《插竹亭记》一文。 插竹亭建成后十年,即宋徽宗崇宁五年,俞氏子弟俞栗考中状元。至此,俞氏家族先后有八人考中进士,人称“一门八进士”。对于俞氏家族的辉煌,有人认为都是插竹亭为之带来的好运,其实,这更与俞氏家族历来对教育的重视分不开。俞氏诗书传家,子弟多学有所成,俞栗为其中的佼佼者,他曾官至兵部尚书,且为官清正廉洁,溧水城中的“状元坊”,便是当年为表彰俞栗而敕造的。而周邦彦在溧水的日子,处理政务之余,游山玩水,过得相当的滋润惬意,留下了名篇《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也为溧水这座山水小城平添了几许诗意。
插竹亭建成后几经损毁,于2008年在原址200米之处的一初中校园内重建,不久成为周边市民假期观景的热点。 “插竹无心始信凌云含物理,栽花有意应知傲骨顺天然”,这副对联刻写在亭子左右两侧的朱漆木柱上。正中央有时任文化部部长王蒙题写的“插竹亭”三个大字。插竹亭分上下两层,亭上有石栏石阶,亭下是“秋湖文学社”编辑室。亭子旁边种植着绿竹和花草,与古老的银杏树、藤蔓植物相映成趣,四季有景。走进插竹亭内,可见三三两两莘莘学子读书休憩的画面。仰望亭子穹顶,两条龙在祥云间游走着呼风唤雨,寓意着吉祥和成为人中龙凤。左右两侧墨笔勾勒着六组文化图景,分别是:孔子及论语、黄帝与指南车、祖冲之与圆周率、张衡与地动仪、毕升与活字印刷、蔡伦与造纸术。
华灯初上,夜色下的插竹亭流光溢彩,显得那么古朴内敛,似在无声叙述着那段美丽的云烟过往。
部分内容来源《走进插竹亭,邂逅周邦彦》图文作者:谢宏模
祝愿各位考生, 全力以赴,落笔生花,圆梦今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