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2-12-10 22:03 编辑
烈火中抢出来的宗谱谱头 作者 陈维银
一、张氏宗谱 溧水柳家边张氏宗谱至文革前仅存一套四卷,文革破四旧时也没有躲过劫难,集中焚烧时,张氏一后人烈火中抢夺一卷谱头狂奔而去。偶然间得知高中同学张和平他们家族,还保存着那卷张氏宗谱谱头,目睹经历了烈火的烧烤,又经历55年的岁月,火烧的黑洞及黑灰还残留着,其余三卷则在烈火中焚毁,现在张氏后人视谱头如生命般珍贵。 溧水柳家边张氏宗谱编修于1842年,距今180年,柳家边张氏支派独立编修,共四卷,张氏支一世至六世应字派,编至第十五世忠字派。张氏宗谱由张啟袷(字沅,号巨川)独立一人纂修。 卷一内容:大字序,纂修宗谱序,宗谱凡例序,宗谱凡例三十条,续增宗训十四条,宗规三十条,家训序,家训五十条,南轩公诰勅,南轩公像赞,能公像赞,祠堂图,坟山图,坟山图,村图,义学记,义学並周卹鳏寡孤独条例,午节祭文,清明祭文,冬至祭文,世派录,纂修宗谱名目,历代缙绅录,能公支下缙绅录。 其中十六字世派录:应承继志、士文啟正、忠孝经国、礼让传家。 卷二内容:世系图,一世至十世世表。 卷三内容:六世至十世世表。 卷四内容:十一世至十五世世表。诸公传赞,寿序,诗,跋,张氏纂修宗谱跋歌,读张氏纂修宗谱跋诗,貯谱字号引。 只可惜卷二、三、四再也见不到了。 张氏宗谱中开篇由有溧水名流濮瑗进士所亲笔撰写的共八页谱序,张氏宗谱留下濮瑗进士撰写的谱序,更留存了濮瑗进士的墨宝,濮瑗进士所亲笔撰写谱序见下图:
濮瑗进士在中山张氏谱序全文最后写道:道光壬寅(廿二年,1842年)余因丁艰旋里,晤余友张君巨川于邑城施宅,适巨川谱稿将竣日,嘱言于余。余稽其原委厘然,序次昭析,考核详明,斟酌万当,不禁喟然曰:今而后,不特亲亲之道著,而是书尔可以永傳不朽矣,是为序。 道光二十二年岁在壬寅孟春之初段榖旦。 賜进士,出身文林郎,知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事,年家眷教弟。 濮瑗顿首拜撰並书 章:琅圃。 章:濮瑗。
当年在家谱即将竣工前,张沅与濮瑗老友在县城施先生家中见面,张沅恳请濮瑗老友给张氏宗谱写序,并将部分谱稿交老友阅读,以增加濮瑗老友对张氏历史的了解。由此,濮瑗撰写的谱序当在开篇首页。 柳家边张氏据1842年张氏宗谱记述,由二世能公自丹阳县栗庄村迁徙来柳家边的(注:丹阳境内查无栗庄村,而句容县宝华山有栗庄村),迁徙时间约在公元1520年左右,距今约500年。2021年12月13日下午我陪张和平去句容县宝华山栗庄村寻找,栗庄村四个生产队其中二个生产队为张姓,找到85岁的张远树,据他讲,张氏世居粟庄好几百年了,20年前将他保管的《张氏宗谱》交他大哥儿子保管,他答应找到《张氏宗谱》后通知我们。 编制柳家边张氏宗谱的是啟袷(洽)公(字沅,号巨川),啟袷公是邑庠(相)生即秀才,据溧水光绪县志(1879)第299页载:张沅,丰庆乡柳家边人。性慷慨好善,人称长者。咸丰十年闰三月,贼至村,沅坐斋中抗声叱骂,贼怒,以刃斫(桌)其背。沅趋户外,骂不绝口,投水死。 张沅老先生平时慷慨,乐善好施,被人们尊称为长者。在太平天国惨烈战争的悲剧中,张沅老先生又铁骨铮铮,于1860年闰三月,见太平军来村里,张沅老先生坐在家中高声怒骂太平军,被激怒的太平军用刀刃砍其背,张沅又到屋外,还是怒骂不已,最终投水而死,其悲壮惨烈。同时,张氏家族也遭到了惨烈的屠杀,至少30个家庭遭到灭门。
二、张氏祖坟及碑文 柳家边村张氏祖塋位于村南无梁仓库东南角山坡,2000年左右,东屏镇圈地开发,开发范围包含张氏祖塋地,镇政府异地在上旺村与苗圃村之间山坡划拨一块地皮,将所有张氏祖坟迁徙到划拨地皮内安葬,并补贴近百万迁徙费用。 2021年5月9日中午,我随张氏后裔张和平来到张氏祖塋,细读残留石碑,石碑风化严重,但仍然发现三块石碑为父子三人:父:张左堂,子:张林、张发。 张氏张左堂公于大明万历拾贰年岁头合墓(1584年)葬在柳家边村前,张左堂还不是迁徙柳家边的始祖,说明张氏迁居柳家边早在公元1550年以前了。 迁徙后的张氏祖塋
上面为石碑一: 右:大明万历拾贰年岁头合墓(1584) 中:大明故先考张公左堂 下:孝男张林张发
上面为石碑二: 右:大明崇祯拾伍年岁在戌子时立(1642) 中:大明故先考少塘张公林之墓 左:孝男
上面为石碑三: 崇祯六年(1633)立 故先考发公老大人之墓
上面为石碑四: 右:大清咸丰二年立(1852) 中:故先考张母曾氏老孺人之墓 左:孝男 陈维银文 于2022年1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