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3-2-28 21:49 编辑
见闻孝友堂《张氏宗谱》
陈维银
于2021年6月28日下午,我在古村张巷村中寻访,经寻访得知村民张正寿家收藏一部宗谱,经人介绍找到张正寿三弟,由其领着我来到持谱人张正寿家,又由我同学张正芳在电话中与张正寿反复沟通协调,张正寿才得以同意让我见谱,我终于见到《张氏宗谱》并拍照。 张巷《张氏宗谱》保存十分完好,据张正寿先生介绍,战乱和“文革”期间,其父藏谱于地窖中,其父临终前嘱咐,张巷《张氏宗谱》除每年六月初六晒谱,平时不得示人,更不得外姓人所见。 《张氏宗谱》的祠堂号为孝友堂。孝友堂《张氏宗谱》共十卷,由浮山张巷支张正寿先生收藏,孝友堂《张氏宗谱》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纂修,由18世张中熙倡修,17世张培利和18世张中和监修,木活字本,共印十六部,又存祠堂草谱一部。
孝友堂《张氏宗谱》卷首上:续修序、目录、张氏源流、浮山张氏谱序、浮山张氏谱提纲、本族续造宗谱序、本支家乘识、公祠告箴后序、族人序记、民国丙戌年续订新章十条、修谱名录、领谱总薄引。 孝友堂《张氏宗谱》卷十上:重刊张氏西族祭典遗章及帖式附、家族称呼图、重刊张氏西族遗业、买田地录、张巷村水源、版、跋、辈派、函件。 孝友堂《张氏宗谱》于历史上多次纂修,分别于明万历年纂修(散失),清康熙岁次甲午重修,清嘉庆岁次庚午重修,清道光戊戌重修,清光绪岁次壬演重修,最近的一次于民国35年重修,距今已75年。
追溯4000多年前,黄帝的第五儿子,名字叫挥,号青阳,挥长大后非常的厉害,会观看天上的星象,特别擅长制作弓和箭,部队用了挥制作的弓箭,射敌时百发百中,黄帝所以赐姓张给挥,挥的后人故姓了张。挥得后人居住河朔,即今安徽省青阳县,后迁黄河北面的山西省晋城,经历夏朝、商朝、周朝,共1230年。周朝出了张仲,字广明号仲甫。相传为张姓58世祖。公元前841年是周宣王的丞相,他与尹吉甫共同辅佐周宣王中兴周王朝,征伐戎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又经历战国、秦汉唐宋明各大王朝,2240年以来,张氏出了无数忠臣孝子,建功立业者,不胜枚举。由于资料缺失,从第一世挥公至如今,世传多少代,我们这支脉络已无从考证和校对,所以是很大的遗憾。
该支张氏迁移张巷的始祖名叫张贵,家住金坛的张贵公在溧阳做官,因为前往金陵(南京)开会,骑马由溧阳出发路过句容的张巷村,便住宿张巷村,早上起来在张巷村周边散步。张贵公见左前方有浮山峙立,右边有东庐山拱卫,而巍峨的茅山群巅位于村后的远处,如龙脉盘旋,群山环卫在不远的地方,特别是土地肥沃,水源丰沛,民风淳厚。张贵环视很久,决定迁居张巷,心想此后迁居张巷后,家族必定会兴旺。张巷村已经有张姓人居住在于此,虽然同姓,但不是一个支派,张氏迁移来,原来张姓本家总比外姓好相处,也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张贵开完会便很快在张巷村买地建房,房子建好后,就举家从金坛迁居张巷村。张贵公有远见,迁居张巷村居后,子孙繁衍众多,而且富贵发达,该支张氏故称张巷西族,而开创的始祖就是张贵公。正字辈是张贵公第19世孙。 张贵公迁居张巷村没有具体的时间记载,据作者推算应在南宋末至元初,即公元1280年—1310年前后,时值元朝取代南宋。重刊张氏西族遗业:张氏公祠创建于元宋,修于明清,其由来久矣。 张贵公是张文简公之八代孙,张文简生张坚,坚生张鉴,张鉴生张宗湛,湛生张榕,榕生张光炯,炯生张壬六,六生张思敬,敬生张贵。 张文简公是南宋薇宗朝( 1119年—1121年)的状元,学识很高,先在朝廷做参知政事,死后授予资政殿学士,后人袭学位。 现在分别居住于金坛、溧阳、溧水、丹阳、丹徒、句容各地均为张文简公的后人。张氏家族为名门望族,世上也是不多见的大家族。
该辈派是康熙甲午年(1714年)重修宗谱时,由誊闻公创修十六字辈派。 道 存 仁 义 心 培 中 正 茂 才 贤 良 得 人 有 庆 1946年重修宗谱,又创修十六字辈派。 兴 家 立 业 安 邦 定 基 千 载 永 泰 万 世 其 昌
四、孝友堂《张氏宗谱》头中的特色内容 孝友堂《张氏宗谱》谱头内容:续修序、目录、张氏源流、浮山张氏谱序、浮山张氏宗谱提纲、本族续造宗谱序、本支家乘识、公祠告箴后序、族人序记、修谱名录、领谱总薄引。 张巷村西有一口大水塘,至今仍是张巷村民淘米洗菜洗衣服的地方。这口大水塘名“鱼鯹塘”,至少五亩田的面积,也就是说有三千多平方,村庄里大部分雨水流入该水塘,又是淘米洗菜的地方,所以鱼鯹塘每年产好多鱼,历史上鱼鯹塘是张氏西族遗业,也就是张氏宗族的公共财产,鱼鯹塘里的鱼作为宗族公益,对如何做好这份公益分配做出了约定,也对公田里收入用于抚恤做出了共十条约定,民国丙戌年(1946年)续修张氏宗谱时,将十条约定写入宗谱: 一、清明节日添设祭菜三桌,兴祭之后等待各家祭扫祖墓之,壮丁回祠会餐。 二、结婚之家准许在本宗祠鱼鯹塘内捕鱼六十斤,须由领班人过手称付,不得逾数过捕。 三、嫁女之家准许在本宗祠鱼鯹塘内捕鱼五十斤,借以补助,不得逾数过捕。 四、丧葬之户准在本宗祠鱼鯹塘内捕鱼三十斤。 五、贫寒失学之子弟其有志求学,而乏力者准由本宗祠津贴学费若干。 六、幼失估倚之贫寒子弟,年龄在十一岁以下,每年准由本公祠酌领生活费若干。 七、年逾花甲贫穷之寡独无依者,每年准由本宗祠领取赡养稻若干。 八、族中贫寒之子弟无力婚娶者,临时准向本宗祠借贷若干,唯须以后陆续照还。 九、族中不幸有夫亡者,其妻或守寡或再嫁,应听其自由,惟不准招夫养子,贻辱门庭。 十、夫亡而从奸同居者,立即削去出生年月日,驱逐外出,以为淫乱寡耻者戒。
五、孝友堂《张氏宗谱》卷十里的特色内容 孝友堂《张氏宗谱》谱尾卷十内容:重刊张氏西族祭典遗章及帖式附、家族称呼图、版、捐款引、跋、辈派。其特色内容有:重刊张氏西族遗业、买田地录、张巷村水源、各种函件来往,在其他宗谱中不多见。 (一)重刊张氏西族遗业:的内容主要讲述张氏家族公共财产如祠堂、庙宇、戏台,广场土地等等,详细记录在案。 如 张氏公祠创建于元宋,修于明清,其由来久矣,追至咸丰庚申(1860),粤匪聚乱,屋宇被毁,草木丛生,肃清后仅存前进屋数椽而已,今因人丁稀少,光绪辛巳(1881)重建后进五间,包厢两个,神龛祖位,聿修难新,惟二进尚未鸠工,心犹歉然,从后续建者。 头门园内向植有古柏一树,桂花两株,兵燹后古柏被伐,惟桂树无恙,噫何幸何不幸也,祠东系三房址西,本祠田地南,本祠剩基北,本祠窑鱼塘园内,有水沟一条,大塘沟水支入由南而出,由祠山门首古沟而入菱塘之涵是也。 上文讲述1860年太平天国时长毛烧毁了张氏五进大型祠堂,1881年因人员少财力差,仅重建了祠堂一小部分的记录。 (二)买田地录的内容主要是家族历年来买田买地、买山买水塘等,详细记录于宗谱中,不但记录面积,还把买田买地、买山买水塘等的方位及四周的标记得清清楚楚,很有意思。 如: 坐落祠堂东首:大小田九号,计共丈六亩一分,食水大塘。东至支水沟,南至支水沟,西至宗祠,北至支北沟。 (三)张巷村前后水涧来源:全篇详细讲述张巷村水源的来龙去脉,存水塘的大小和水坝水沟的走向,预估雨季旱季对生产用水的影响,这一切都关乎于农业用水,是对水稻生产用水极为关切。 如:村前之水由浮山牛母摆凹至姚家坝,巢源归糙子桥坝,由来糙子坝至大坝,由大坝至南东塘,由南东塘至斗门坝,由斗门坝至枣树坝,由枣树坝至桑园坝,由桑园坝至神墩坝石闸,由石闸至稻箩草场木桥等坝,以上坝头俱有旧制可以灌田之,水者推而远至方边村长乐桥秦淮等河,不必言矣。 类似以上记录还有很多,不多记述了。 (四)各种函件来往:居于上海的培明、亳州中和等地张氏族人,多次写信函,关心家族事务及关心家族亲属,张巷宗族又回复信函。往复信函录入宗谱,以提示在外供职谋事族人,记得根在张巷村。 (五)谱中还记载了张氏两位抗日军人英雄: 1、张中律将军,毕业于中央炮校,在中央第二炮兵旅当指导员,参加上海813淞沪抗日战役,台儿庄战役,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抗战胜利时驻守西安,后调驻防新疆迪化,任职市政府秘科,在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2、张斌将军,在中央陆军炮校学习,在陆军三十六师当排付,参加上海813淞沪抗日战役,在战场与敌拼刺刀,有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还乡的气概,后接受受训,转入地方抗日,多次组织地方武装抗日,英勇杀敌,一次在运输军需由川黔至禹,在即将抗战胜利前夕,于1945闰六月二十九日,不幸被汉奸王洪太父子勾结敌寇所杀害,噩耗报来族人伤心而悲痛,抗战结束后张斌被授烈士。
六、结束语 张巷村村史古老,在太平天国祸害以前,几条街巷用石板铺的路,用石板铺的桥,街巷两侧是粉墙黛瓦,雕花的屋檐相连,伸向街心遮挡雨水,客栈商埠沿街相连,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鱼鯹塘绿柳周垂,鱼鯹塘东面的广场上,古戏台经常名角登场,给客人提供娱乐的地方,这里曾经的辉煌,永远留在古稀老人们的记忆里了。 古代也没有如今发达的交通,穷人徒步跋涉,官商富人坐轿骑马,走的都是土路栈道,历史上张巷村是溧阳、宜兴、长兴至杭州到南京途中的重要客栈。南来北往的行人在途中,经张巷必定在此吃饭喝酒、住宿休息、补充食物等。 生产队时张巷村有四个生产队,张姓占村里绝对多数,仅张姓分三支同姓不同宗,我所记述的浮山张氏是三支张氏最后移民定居张巷的。 张巷虽属句容,但与溧水东屏所属的巷南村、西南村两村田地交叉相错。东屏白鹿岗社区下属的巷南村、西南村两村村名,因地处张巷村村南和村西南而得村名,甚至稍远的金湖社区下属的前巷村村名,也是因地处张巷村村前方而得村名。 另外该支张氏也有一分支定居白鹿岗社区西南村,且自古浮山张氏与东屏各大姓氏通婚十分频繁。 孝友堂《张氏宗谱》内容十分丰富,孝友堂《张氏宗谱》涵盖仁义道德、忠节孝友等,用现在语张氏宗谱充满了正能量,大量的内容有待张氏后人去解读和传承。 陈维银见闻孝友堂《张氏宗谱》 作于2021年6月30日 修改于2023年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