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3-3-18 20:00 编辑
寻根之旅 吴建溧
陪老母亲游览徽州“许国石坊”留影
一.综述 听长辈们说起过:祖辈是从安徽迁徙而来泰兴,到底来自安徽哪里呢?有两种说法:一是我曾亲耳听二老嗲(泰兴方言:老嗲即爷爷,二老嗲亦即排行第二的爷爷)吴吉庆说起过:祖上来自休宁。另有一说是:徽州。由于家谱缺失,现难以确认祖辈一支缘自哪儿。 在我即将退休之际,幸会结识了溧水区吴大林、傅章伟、潘惠明等文史老师,我也加入到溧水区地方文化协会,成为七人理事会的其中一员。尤其是到了六十开外这把年纪,更对寻祖归宗怀有浓厚兴趣及自然情感。于是通过周树生先生首先搜集到了安徽省内能查阅到的《吴氏宗谱》电子版众多版本。 由于“破四旧”及“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的影响,对家族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各姓氏家谱也遭遇了焚毁的厄运,家谱续修也基本停止。现在能查阅到的家谱基本是清朝光绪或民国早年间的,要在谱中记载的世系年表史料中查找出一脉相传的祖辈(高祖、曾祖的姓名)也是大海捞针,加上老一辈所取姓名时有名、有字、还有号等,更加大了在世系年表中核查的难度。而在清朝光绪年间所续修的家谱,可能连曾祖一代的姓名都不一定记在谱中(迁徙到外地一支的在清朝或民国军阀混战年代,由于路程遥远,续修家谱时也有可能就失去了联系,没有上谱)。 2022年8月3日,我还收到叔叔吴宝智(张继兆,因小时候过继给舅舅更名)寄来的泰兴历史文化丛书《泰兴印记.泰兴古城》一书,其中有篇介绍“北草巷”中提及:“截止清朝光绪年间,北草巷(现长征北路)东侧全是一个吴姓盐商的宅子”(注:即位于泰兴县鼓楼中路北侧与北草巷(现长征北路)东侧、北至襟江巷、东至育红幼儿园的汇合处,均为吴氏宅院,距鼓楼市中心约200米),“光绪年间,北草巷东侧吴姓盐商家道中落,先将西大街一亩多宅地卖给了从安徽来的刘家,接着北草巷南侧地皮卖给葛家,北侧卖给唐家;清末民初,北草巷中间一块宅基地,也卖给张家。”(注:据叔叔吴宝礼、吴宝信、姑妈吴亚荷回忆:清朝吴家还有田地近200亩,后因五房兄弟分家及“民国1912年之后盐业专营解禁、允许私卖,盐号风光不再”)。 2022年10月20日,到泰兴吴宝礼(现年86岁)叔叔家拜访时,曾向他了解曾祖、堂祖父兄弟等人的尊姓大名(曾祖父辈吴叔平;祖父辈吴荣庆又一名吴锡候、吴继善又一名吴吉庆、吴伯吹大房其子吴抗生/景德镇民革委员、吴作民四房泰兴中学),这样便于查找核对家谱中可能记载的资料。
根据清朝经营盐业这一信息,从网上查询获知:清代有迁徙到淮扬一带经销盐商的记载。于是,我想到必须实地查寻,进行寻根之旅。
二.西溪南篇
3月5日,自驾来到了歙县西溪南古村落,导航进入停车场后,就问起工作人员,此村有吴氏族人吗?他说:他不姓吴,但有家“吴家民宿”,就在停车场马路对过,你可去问问。按照他的指引方向,果真看到高大的“吴家民宿”招牌,走到门口,就问走来的服务员:你姓吴吗?我姓吴,想寻根认祖来的,你知道村上哪位对吴氏宗谱情况比较了解的吗?这本家小妹叫吴敏,她告诉我:你进村找名叫吴军航的老师,问村里人,大家都知道他家住哪儿的。 作客吴军航先生家时,吴军航、吴建溧合影
按照村里遇到的乡亲指路,找到了家住西溪南村下街30号吴军航(现年67岁,原是屯溪六中美术老师,中学高级职称,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老师家。交流中我问道:您有西溪南村《吴氏宗谱》吗?他说:该村的吴氏宗谱,现保存在合肥一本家手中,他手头现在没有,而该村的家谱已经多年未续修了。吴军航老师对村史、家谱还是很有研究的,他撰写的《名人与西溪南》,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个前年古村及该村历史名人的故事,吴军航老师还签名赠送给我《名人与西溪南》一书,值得我仔细拜读!
西溪南村的吴氏宗祠也是我特别关注的,但是这吴氏宗祠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创立为崇文小学,历经清朝、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改扩建,原有吴氏宗祠已难见踪影。 据吴军航老师介绍: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吴氏60世祖吴义方从江西赴新安歙州讲学,次子吴少微(61世祖)从江西移居新安石舌山(后改为凤凰山),吴少微被尊为新安吴氏始祖。因少微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举进士为晋阳尉,后为左台监察御史,故又称“左台派吴氏”。新安吴氏9世孙吴光(又名吴晃,吴道隆次子),于公元860年从休宁迁徙歙县西溪南(又名丰溪、丰南),被尊为西溪南村吴氏始祖。 如今西溪南村吴氏人口约500余人。 回溧后,我专门将吴大林先生编著的《溧水家谱见闻录》一书转赠邮寄给了吴军航老师,表示谢意!另我还将收集到的西溪南村《吴氏宗谱》电子稿传给了吴军航老师,便于他进一步研究家谱之用,也有利于相互交流。 西溪南村“绿绕亭及老屋阁”景点一角
三.北岸村篇 吴铁君老先生工作室 3月5日,离开歙县西溪南村后,又导航自驾到了歙县北岸村吴氏宗祠,在拍周围环境时,我就注意到一位一眼看上去就具备文化气质坐在亭阁美人靠上的老人,先点了头打个招呼,拍完后,我就边走近老人边问道:老前辈好,请问能到吴氏宗祠内参观一下吗?后来得知这位老前辈名叫吴铁君(86岁,而且就是《北岸村志》的主编,太幸运了),吴老问我:你们来干什么?我说:我姓吴,寻根拜祖来了,因为祖上在清代迁徙到江苏泰兴经销盐业。他说:清代确有吴氏宗亲迁徙到江苏等地,但是否是同一支,要查核家谱,但我们这套家谱也是清代所修,不一定记载有你们这支祖上的名字。我一听,有谱就有希望呀,就盼早点看到北岸村吴氏宗谱,于是紧跟吴老来到了他的家,门楼上刻有“大夫第”字样,让我惊喜。原来吴老祖上就是大户人家呀!吴老回复道:他祖上就是当年参与“吴氏宗祠”建设的负责人,而这府邸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吴老是徽州吴氏家谱研究较深的文史大家,安徽各地的吴氏宗谱收藏爱好者他都较熟悉。走到他的工作室和书房,他收藏了各种安徽境内较多的《吴氏宗谱》资料,我看到的北岸村《吴氏宗谱》是毛笔小楷抄写的纸质件,经过吴老同意,我用手机翻拍了谱序等内容,并在吴老指点下,查阅世系年表,虽然没有找到“吴叔平”等人名,有点遗憾。吴老介绍,徽州吴姓绝大多数都是61世吴少微的传人,而61世少微公原居住休宁,也是徽州第一位进士(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寻根之旅不虚此行呀!尤其吴铁君先生主编的《北岸村志》一书(我已收藏一本)中有《北岸吴姓的发展》及《北溪吴氏主要分支迁徙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读的好文。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吴铁君先生曾伏案数月,用小楷抄录过西溪南村的一套古籍,可能如今成了孤本(原件已被原收藏者捐献给北京的文物部门了)。 吴铁君老先生、吴建溧交流座谈时合影
在吴老的安排联系下,我还专门参观了北岸村吴氏宗祠。宗祠大厅横梁下悬挂一块匾,是最值得北岸村吴氏宗亲引以为傲的,“千匾万匾不如我们北岸一块匾”,这就是“宋高宗皇帝御制唐左台御史吴少微像赞:文以振三变之衰,德以立千秋之祀,伟誉当时,称吴富体,瞻彼仪容乃真御史,李唐以来,如微有几。绍兴八年三月一日”(注:吴富体及指吴少微的《崇福寺钟铭》与富嘉谟的《双龙泉及千谷颂烛》为新散文体代表作,称为“吴富体”)。 北岸村吴氏宗祠留影
北岸村“西流毓秀廊桥”景点
据了解:北岸村现有吴氏830余户2700多人。北岸村总人口约4300多人、1340余户。共有49个姓氏,而吴姓人口占北岸村总人口数的64%。 回溧后,我也将吴大林先生编著的《溧水家谱见闻录》一书转赠邮寄给了吴铁君老师,表示谢意!另我还将收集到的歙县《吴氏宗谱》电子稿传给了吴铁君老师,便于他进一步研究家谱之用,也有利于相互交流。
四.石潭篇 石潭老街廊桥
3月5号晚上入住在石潭村,我就问起所住石潭朋来民宿的老板娘,村里有哪位对吴氏宗谱比较了解的人员?因为这位老板娘也姓吴,她当即联系了吴善余(现83岁,原中学语文老师,有与人合作专著《石潭的故事》)。第二天上午我来到吴善余老师的工作室,交流后收获满满。特别是吴善余老师赠送给我的《石潭的故事》,其中有《石潭历史简介》、《石潭吴氏派衍几大节点》、《话说辈份》等文章让我读后感触较深。由于吴善余老师手中没有石潭叙伦堂《吴氏宗谱》纸质件,回溧后,我将所收集到的石潭叙伦堂《吴氏宗谱》电子稿传给了吴善余老师,并邮寄了吴大林先生编著的《溧水家谱见闻录》一书。 吴善余老先生
石潭吴氏宗亲尊泰伯为一世祖,尊吴少微(61世)为徽州吴氏始祖、尊唯公(77世)为石潭吴氏始祖(宋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唯公自富饶--今岩寺塔一带迁居石溪,后改称石潭)。石潭吴氏祖与昌溪吴氏祖为第69世兄弟(昌溪距石潭约5公里)、与北岸吴氏祖为第76世兄弟。清代中期,构建有叙伦堂、春晖堂、善庆堂、五间厅等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群。石潭吴氏传承泰伯一世祖“三让至德”遗风,遵循“崇德尚善 耕读不仕”祖训,不思做官,专注亦耕亦商之业。石潭村有近900历史,现有人口4400多人,20多个自然村。 石潭下汰村一景
五.寻根之旅收获 3月1--6日陪老母亲到皖南泾县、歙县踏青,同时开启寻根之旅,除了游览风景名胜景点外,还先后参观了泾县的茂林吴氏宗祠及歙县的西溪南古村(该村吴氏宗祠早已改建成崇文小学)、北岸村吴氏宗祠、石潭村吴氏宗祠。虽然本次寻根问祖没有获得明确答案,但收获多多。 这次寻根之旅,对徽州吴氏一脉的迁徙传承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吴氏源远流长,自泰伯一世祖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瓜瓞绵衍一百一十余世。不忘先祖、寻根问宗,是每位吴氏后人的念想。因此作为吴氏一族,应当理清脉络。 吴氏一世祖泰伯
古公亶父是皇帝的后代,商王封古公为周太王。周太王有三子:长子泰伯,农历正月初九日生,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生子姬昌,因姬昌聪异,有王者风范,周太王意欲传位于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泰伯悉之,为遂太王心愿,便与弟仲雍出走西吴(今陕西陇县),立国号“句吴”。后周太王病逝,泰伯、仲雍回去奔丧。季历意让位于泰伯,泰伯不受,再次出走,远涉当时的荆蛮之地(今无锡一带),断发纹身,重建国家,仍称“句吴”。泰伯无后,由仲雍后继之。季历孙周武王灭商封仲雍之后周章为吴国君。周章传位至寿梦(13世),吴国开始强盛起来。寿梦生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扎。季扎贤惠,诸樊继位后意让位季扎,季扎坚辞不受,出走延陵(今常州)乡下,后得吴王延陵封地,号曰延陵季子,故吴姓以延陵郡望。 后余祭之孙僚继吴王位。诸樊之子光,命壮士专诸刺僚而取代王位。光传位于子夫差(23世)。夫差先败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施美人计,献西施于夫差,后灭吴。夫差亡国后,长子鸿流亡歙州婺源,死后葬于婺源湖山水口,仅称太子墓。 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灭亡。吴国王子王孙、族人及溃兵一部南逃,隐匿到景德镇浮梁瑶里一带。吴芮是泰伯第29世孙,战国末期,兵荒马乱,吴芮组织队伍抗击流寇,队伍不断壮大,十八岁时就统兵一万七千多人,其势力范围东到浙边、南到福建、西到鄱阳、北到祁门。公元前207年,秦王封吴芮为鄱君,让其管理整个番地。吴芮青年得志,带着队伍,从水路进入鄱阳湖,靠岸建城,立为据点,清除匪患,发展民生。公元前204年,吴芮取得长沙。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国君王之后身份和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被封为长沙王。吴芮的队伍后兵发南越,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南越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和平共处政策,受到百姓尊重。现今,在越南、桂林等地,还保存有吴芮庙。公元前201年,年仅四十岁的吴芮英年早逝,其死因说法不一,成为历史之谜。 唐初大儒吴义方(60世)于公元640年赴新安(今休宁)讲学,因喜爱当地山水,遂与父吴良(唐任歙县令)举家由豫章(今南昌)迁居于此。吴义方生三子,长子太微、次子少微、三子宝微。吴少微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得进士,授晋阳尉,后官至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后移居休宁石舌山(今凤凰山),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形成新安左台吴氏丰溪、莲塘、城门、金竺、石龄五大派系。今徽州吴氏十之八九是左台少微公后裔。石潭吴氏、昌溪吴氏(南宋绍兴丙子年--公元1156年,吴氏77世祖吴一之,即吴旦第6子,因纳赋京师即临安,舟过歙县深渡,登凤凰塔,遥望昌源山水环抱,瑞气萦绕,探源而入,行至太湖坵,随从灵犬坐卧于此,良久不起,流连忘返。擅长勘舆--风水的一之公,认定此处为杰祥福地,定居于此。公元1156年成为昌溪吴氏一族肇基之年,迄今已有860多年历史。因昌溪吴姓居住地位于太湖坵,故称太湖吴氏,尊一之公为昌溪太湖吴氏始祖。)、北岸吴氏同属徽州左台吴氏,皆是徽州吴氏始祖61世少微公的嫡传。 通过这次寻访,更加坚定我继续寻根问祖的信心,也基本了解老一辈说起祖上从休宁、徽州迁徙到泰兴的缘由。目前虽然还没能完全确认泰兴吴氏分支究竟来自哪个村落?我想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联系熟悉当地的吴氏宗亲来帮助,再仔细阅读查找收集到的家谱资料,在泰兴这边争取再向上了解掌握到高祖、天祖、烈祖等先祖的大名,便于对应老谱去考证,加油! 下一次,将去寻访休宁吴氏村落并寻根问祖,也将计划去婺源湖山水口的太子墓朝拜。
(本文参阅了吴军航先生所编著《名人与西溪南》、吴铁君主编的《北岸村志》、吴善余与吴明霓合著的《石潭的故事》等文章,在此一并致谢。南京市溧水区地方文化协会理事 吴建溧 2023年3月15日初稿、3月18日订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