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406|回复: 13

《生产队时代正能量记录--前芦家庄故事之二十》作者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5 23: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4-1-5 23:28 编辑

生产队时代正能量记录
前芦家庄故事之二十
作者陈维银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
   生产队这一最基层的集体组织,共存在了20多年,一个时代结束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前五千年没有生产队,将来五千年也不会有生产队了。
        以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到生产队,这种集体在芦家庄存在了三十年,前十年分分合合,一平二调,只重视大搞水利,荒芜田地,导致大饥荒。中间十年吸取前十年教训,重视并专注农业生产,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农民吃饱了肚子,还交足了公粮,有钱有粮,娶老婆建房子。后十年又开始大搞河道堤坝等水利工程,农民每年出大量义务工,农民的工分收入无形中被稀释,工分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人心渐渐凉了,生产队逐渐步入崩溃的边缘。
       1951年到1981年的集体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集体时代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怀旧的。
       解放后,原贫苦农民群体几乎是文盲,于1952年开始,在农村开展扫盲运动,直至1970年,生产队还在办夜校,持续多年办扫盲班,大多数农民脱去了文盲帽子。我父亲也就是在历次扫盲运动中甩脱了文盲的帽子,我父亲的认字课本至今还保存完好。
图片1.jpg 扫盲识字班、照片来源网络



图片2.jpg 农民参加扫盲,照片来源网络


       我们前芦家庄夜校设在杨满福家三间空房子里,布置了墙报,置办了黑板、课桌、凳子,老师由袁新仁任教,后来知青陈学敏也轮流上课,无论是大队书记赵明春、主任张荣才,只要是前芦家庄户口的男性劳力,必须准时参加上课,队委会研究分五个小班轮流上夜校学习文化:
       第一班:刘敬华、蔡明保、任天明、张荣喜、袁新发、任天甲、任天才,任天才班长,辅导员陈学敏。
       第二班:陈孝清、陈孝元、陈孝根、任天怀、张洪兰、袁春香、任兴元,任兴无班长,辅导员陈学敏。
       第三班:赵明春、任兴盛、袁新道、雷大才、任天根,袁新义,任兴盛班长,辅导员袁新仁。
       第四班:袁新才、张桂香、任天虎、张荣才、任天柏,高子银,高子银班长,辅导员袁新仁。
       第五班:曹先仁、张秀桂、卢洪凤、卢洪发、卢洪才、任天龙、腾学文、曹先仁班长,辅导员袁新仁。
图片3.jpg 我父亲日记上农民夜校名单

   东屏乡政府编印了教材,硬封面共36页,1500个常用字,还有常用的应用文范本,本内有学字计划和学字成绩检查记录表。
       当时农村大队书记、主任、村干部都是文盲,通过刻苦学字,干部们都能阅读书报,记录一般事务。还有比较聪明成绩好的社员,后来胜任会计,大队会计也是在成绩好的社员中选拔,这样的识字运动也只有集体时代才会组织。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我父亲保存的东屏乡于1957年,印刷的社员识字手册


   生产队承担孤寡老人的养老,我们生产队社员雷大才与老伴高氏,无儿女,雷大才出生于1909年,1968年雷大才年满60岁,不再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生产队承担雷大才老夫妻俩人的口粮,一人516斤,二人共1032斤稻谷,提供12斤菜籽油,提供适当的生活费,凡生产队分配鱼、肉及其他一切东西,均有老俩口的份额,还满足老俩口烧柴禾,房子维修等都由生产队负责,老俩口还种自留地,一年养一头猪,长到一百多斤,年终杀了也不卖,奄咸肉,平时还有撒网和搭网弄点鱼吃,老俩口晚年的小日子非常舒畅。
图片7.jpg 农村老年人,照片来源网络



       1975年前芦家庄分队,老俩口分在我们西队,西队仅95亩田,即便田地少,我们西队义无反顾承担雷大才老夫妇的养老义务,而且历任队长都主动担负起这个责任。
       1981年单干后,将老俩口的口粮数分摊到我们一个我们西队各家各户,每年收稻后各家首先给老俩口的粮草送到他家里,到1990年已经82岁的雷大才,生病后卧床不能动,村长组织各户轮流护理,直到1991年老俩口去世。
   生产队给老俩口养老13年,单干后我们前芦西队人的良心给老俩口养老10年。
       生产队时代我们前芦家庄村没有发生过偷窃,单干后出现的偷狗,偷鸡鸭鹅,入户盗窃,生产队时代从没有发生过,那时的情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点也不为过。
       生产队那时候,出工做活家里门锁着,两块门板中间留一个人能进出的大缝,钥匙挂在门后,是公开的秘密。到各家借各种农活用具或生活用具,都是自己开门拿,用完还回来,说声“难为了”。
       1964年的四清运动,上面也派工作组来到前芦家庄,清理生产队的账目,核查所有发票的真实性。我父亲经手的发票,和我父亲盖章由别人经手的发票,所有报销的每一张大小金额的发票,四清工作组都一张一张地核查,对真实性有怀疑的,派人持票去开票单位核对底根,四清运动是国家在城市、农村进行规模最大经济账目核查运动,且有始有终。
       我父亲和会计也是被四清的对象,那时候的队长和会计,必须廉洁奉公,廉洁自律,只能吃亏,不能沾光。
       生产队时间,交公粮是必尽的义务,1963年交公粮26374斤稻谷,其时小队人口54人,平均每个人口交公粮488.4斤稻谷。
       1965年,我们前芦家庄合并一个生产队,给国家交公粮46028斤稻谷,其时全队男女劳动力41人,每个劳动力向国家交公粮1122.6斤。
       交公粮秈稻收购价100斤8.4元,元稻收购价100斤11.5元,如1965年给国家交公粮46028斤稻谷,约收购价约4600元。
       交公粮4600元首先抵扣当年的农业税,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6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条例规定,全国农业税的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1965年我们前芦家庄生产队水稻总产量171481斤。这个产量如果被大队公社获知认定的情况下,1965年我们前芦家庄生产队将向国家上交农业税171481*15.5%=26580斤水稻的价值,所以说交公粮是全国农民对国家的无私贡献。
生产队时候,到了冬季农闲季节,农民义务挑水利土方,现在年轻人弄不懂怎么个义务法。
       比如说我们前芦家庄生产队1970年,净总收入15000元,留来年生产备用金3000元,生产队总用工8000个,分配工资等于(15000-3000)/8000=1.5元。
   入冬时节,40个劳动力卷起蒲盖,挑着粮草,浩浩荡荡开往水利工地,吃着自己带的粮食,日夜挑水利工程土方二个月,记工分2400个,挑土方二个月上面不给一分钱工钱,只发放土方米,肉,土方米和肉根本不够吃,还要从生产队带来。挑土方2400工日回队里参加分配,分配的结果是:(15000-3000)/(8000+2400)=1.15元。
   通过算账就清清楚楚,没有水利土方任务的情况下,我们前芦家庄生产队1970年年底工资分配1.5元一个工日。我们前芦家庄生产队1970年年底,去40人挑了水利土方任务2个月后回来分配,工资从1.5元降低到1.15元一个工日。
   也可以这样讲,仅1970年,前芦家庄生产队社员们,无偿无报酬做了2400个义务工,后世人们应该不忘那个时代农民的伟大奉献。
        那时公社和大队所有的干部,社员没有不认识的,他们下到生产队里一样参加劳动,没有架子,没有特殊对待。下乡没有车子,又都是土路,下乡时大多迈开大步走,中午在农村干部或农民家里吃饭,吃完饭将钱和粮票留下给做饭的人家。
图片8.jpg 干部参加劳动、从来没有红地毯,照片来源网络



       1972年春,我们前芦家庄生产队全体社员,集中力量做一条近150米长的坝埂,坝埂两头要造出口闸,出口闸要用几块约3米多的大块石做桥板。在山上寻找到了合适的大块石,队里有力气的八个人抬着大块石自山上下来,此时公社党委书记陶孝祥前来我们队,他见此情景,脱去外套替换下一人抬石头,他高大黑壮,直到几大块石板抬下山,全部安放完成,陶书记带着一身汗水离去,这是我亲眼所见的。
       时间从来不会停留,时间能够记忆历史。
       生产队过去了四十多年,世间变化巨大,我还时常从记忆中翻阅那个集体的岁月,那个无忧无虑且夜不闭户的年代。
       总结一下:集体时代大规模扫盲运动。生产队时期各个生产队都有如前芦家庄一样的孤寡老人,大家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赡养义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是那个时的特色。大小干部廉洁奉公,廉洁自律更是那个时的特色。交公粮和挑水利土方,这两项是那个时代农民对国家的杰出贡献。从中央到地方的干部,农村社员没有不知道的,公社大队干部人人都认识,这也是那个时代特色。我写了生产队时代正能量特色的几点记录,读者们自已品吧。
   我的父母及众多邻居,都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时常怀念他们,谨以此文纪念他们。
       我的父母及众多村里邻居,都是我们前芦家庄生产队的主角,在他们的生活中演绎了很多故事,很多故事都已成稿,还有没有人愿意看呢!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23: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0天,暂时休息一阵,也让大家消化吸收一番。等过一阵后,再请陈维银先生笔耕,向大家介绍接地气的当年农村生活场景故事!我个人建议:可写写农民挑河的系列故事!
发表于 2024-1-6 06:47:3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文章連续登,作者精神应敬佩,
三十年来风和雨,有高有低有奔头。
四任队长不同样,能力高低看分配!
农村贡献交公粮,各大城市不用愁。
一个村庄兴衰史,全靠政策来统筹。
农闲时光兴水利,干部群众数月回。
农村副业很重要,一旦放弃收入危。
农民靠的是工分,风调雨顺乐丰收!
时代变化改策变,分田到户又轮回。
何日农村重振兴?粮食无忧国腾飞!
发表于 2024-1-6 07:06:1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上山下乡,对农村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
发表于 2024-1-6 0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发表于 2024-1-6 13:31:0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所谓的改开事实上是对前期大集体时农民们多年的付出和积累的一个量化贱卖,或被强占,普通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获益。而后来的城市化下的房地产更是直接从根上摧毁了中华农耕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基础。一些根本不懂三农,甚至是完全没有中国农村生活体验人的洋精蝇来管三农,正应了彭德怀怒斥博古们的那句话,崽卖爷田不心痛。于是退耕还林,退林还耕,禁烧秸秆,禁养牲畜,甚至禁止大灶烟火等等奇葩的折腾无休无止,终致乡村消失农民被上楼,与土地隔离,中华的乡村文明失去生存的土壤。
现在的农村土地不是撂荒,就是集中到所谓的种田大户手上,这些人可获取国家的大量农业补贴,而失地农民却隔离在这些惠农政策之外。当有一天最后一道关口被打通,资本全面进入农村,中国的三农会怎样?
发表于 2024-1-6 18:29:1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拜读了!
发表于 2024-1-9 09:48:3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还小,听说过。
发表于 2024-1-9 10:57:2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小搞不懂
发表于 2024-1-11 07:36:5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插队时,有过体会!
发表于 2024-1-11 07:38:1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插队时,参加过生产队的会议
发表于 2024-1-11 08: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 发表于 2024-1-6 13:31
今天所谓的改开事实上是对前期大集体时农民们多年的付出和积累的一个量化贱卖,或被强占,普通农民在这个过 ...

再洗一次牌
发表于 2024-1-13 09:10:3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经历过,可听说过,真是太艰苦了。
发表于 2024-4-17 1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艰苦的生活,火热的年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11-23 16: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