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历史上的溧水
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霸,溧水之地为吴国抵抗楚国西进的前沿阵地。
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为抵御不断东侵的楚国,吴国在“吴头楚尾”的咽喉要道的濑水(今胥河)之滨,设置边邑濑渚邑(因建城在濑水北岸的沙滩上,故名“濑渚”),溧水之地属之。濑渚邑也先后为吴、越、楚所有。
至秦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改濑渚邑为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濑”与“溧”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为“阳”)。其县境范围包含今高淳、溧阳及溧水大部分地区,县治在固城。两汉沿用如故。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析溧阳(高淳固城)西北境及丹阳(今江宁小丹阳)故地东部置溧水县,此为溧水建县之始。关于隋溧水县治,一说在今高淳桠溪镇境内的南城遗址(又名开化城、牛城);另一说现今的溧水区城就是隋代溧水县城沿用至今。高淳、溧水两县县志对两种说法各执一词,但又都使用“传”、“疑”等不确定字眼。 唐代溧水县治已在今日溧水城区
南宋绍定初,知县史弥巩在唐代城池的基础上重修溧阳城池。重修后,溧水县城周五里,设五座城门,分别为东门爱景、南门永安、西门临淮、北门望京、东南门寻仙。
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升溧水县为溧水州,属集庆路。州治仍沿用宋代城池。 元代溧水县图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占据南京后命溧水知州邓鉴重筑溧水城池,新筑溧水城池周七百三十丈,设六座城门,文明门(南门)、对阳门(大西门)、合清门(小西门)、拱极门(北门)、会景门(小东门)、寅宾门(大东门)。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溧水州为溧水县,属应天府。
后因朱元璋自认新建的南京城池坚固,又下令拆毁南京周边县城城墙,直到正德年间又在原址重建土城。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犯溧水。百姓惊惧,于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知县曾震开始建造石城,城高三丈,范围如旧,历时四年方才完工。至此溧水城池定型。 《万历溧水县志》中的溧水县城图
溧水城池的最后一次修缮是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但很快,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溧水屡遭战火,城墙受到破坏,战后也未得到修缮,自此城墙开始颓废。民国期间城池也遭到部分拆毁,至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消失在了城市建设之中。 日据时期的溧水县城 日据时期的溧水城内,最上图可见沿河一段城墙
现在的溧水
溧水城池历尽沧桑,许多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文史角度来说,颇为遗憾扼腕。时代潮流一路向前,我们在寻找历史屐痕的同时,更多地看向未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溧水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颇现代化的小城,有热闹繁华的通济街,有唐风雅韵的无想水镇,有巍峨高耸的永寿塔,还有蜿蜒流淌的秦淮河...... 通济街 无想水镇 永寿塔
#今日话题# 你眼中的溧水, 留言和小旅一起分享吧!
编辑:齐文娟
审核:任静
发布:杨孝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