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4-3-5 14:38 编辑
虞氏宗亲看过来:下虞村飨保堂《虞氏宗谱·下保支谱》
一.寻访《虞氏宗谱》过程 溧水区地方文化协会会员徐林军先生,曾协助我们联系山南村《吴氏宗谱》、《徐氏宗谱》的采集工作,前两年我也一直请他关注《虞氏宗谱》的信息,期间,我也通过虞国荣、虞惟定等先生了解家谱信息,因为机缘未到,一直无缘相见这套《虞氏宗谱》。而今年2月4号中午,忽然收到徐林军先生传来的《虞氏宗谱》卷一部分资料(同时他也传给了吴大林等老师)。我当即打开浏览,发现有些内容缺失、没有拍全(徐林军也知道资料没拍全),于是,我当即回复道:“最好我们去重拍一下?等过年放假去,你联系好告诉我”。徐林军:“我联系后跟你联系”。2月15日收到徐林军信息:“吴老师:我跟同学说好了,他明天有空,你们可有时间过来看谱?”我当即表态:“明天下午一点,行吗?”徐林军先生联系好家谱保管人虞苏培后,将其姓名、手机及地址均告知我。我随即通知潘惠明、胡宸、陈维银,2月16日下午一点准时抵达下虞村,采集拍摄了全套五卷下虞村飨保堂《虞氏宗谱·下保支谱》。下午回到家后,整理完毕即传给吴大林等老师研读。
其实这套谱能续修完成,关键是完整保存了1920年所修的家谱。《重修宗谱序》中记载:我们走访社川(即溧阳社渚)飨保堂本部及几个分支,皆无一处有完整保存的民国九年续修的谱卷,全毁于文化大革命破旧立新之时。唯有我村一套计廿七卷,由四十八世虞惟智先生在文革中不避风险,鼎力守护,完整无损地保存了下来。为祖宗遗产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从而使我们的续修工作,才能有例可查,有据可引,世系辈份得以顺畅,准确地延续,实在是可赞可庆幸事。 作为地方文史爱好者,深深感到家谱的保存、续修的不易,在此,向保谱功勋卓著的虞惟智老先生及提供本谱的保管者虞苏培等各位保管、参与续修家谱的虞氏宗亲表示敬意和感谢。我们也将吴大林老师编著出版的第一部《溧水家谱见闻录》一书赠送给了家谱保管人虞苏培,以作纪念。
二.《虞氏宗谱·下保支谱》概况 下虞村飨保堂《虞氏宗谱·下保支谱》,2022年续修,共五卷。主修:虞善祥、虞善和、虞华命、虞家富。2022年6月飨保堂电子排版本。共印32部,以“乾坤明朗、日月同辉、风调雨顺、谷丰仓盈、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国强民富、盛世共享”32字为领谱字号。 卷一目录:虞世南一世祖所撰《祖序》、清光绪十一年《九修宗谱序》、道光十九年续修《续修宗谱新序》、《族谱论》、道光己亥年《续修谱跋》、清光绪十一年《跋》、谱例、凡例小引、族规小引、传世家规、诰勅。 卷二目录:2022年《重修宗谱序》、虞氏宗谱旧传--文懿公传、忠肃公传、东山公传、一定公传、一凤公传、和陞公传、焕然先生翁序、孔儒人贞节传、孙孺人贞节传、续丙三公传、雍国公赞、一陵公赞、本康公赞、传茂公赞、传成公赞、国忠先生赞、下虞村概况、重建虞氏宗祠记、重建凤翔庵记、建造菩萨堂记、凡例、族规、后记、续修宗谱捐款名单、修谱集资名单、世数辈份定名略、续修记名、领谱字号。 卷三目录:东山公下保前房支世系表。 卷四目录:东山公下保后房支世系表。 卷五目录:东山公下保后房支世系表。
三.溧水虞氏一族脉络传承及迁徙历程 据光绪十一年殷德馨《九修宗谱序》记载:第十八世社川“始祖南阳公为忠肃公长子,自临安迁居社川,积厚流光,子孙蕃衍。数百年来,其秀而文者,攀仙桂、步青云、置身通显;其朴而愿者,牵车牛、艺黍稷、宜尔室家。噫,何其盛也。”、“发迹临安(今杭州),迁于社川(今溧阳社渚),分于金沙(金坛的别称),徙于甓溪(今溧阳别桥)、升平(今属溧阳)、张渚(今属宜兴),皆出自永兴伯一人之后。”下虞村虞氏宗亲尊虞世南为一世始祖:“文懿公则名传五绝(唐太宗称虞世南“忠谠、友悌、博文、词藻、书翰”为五绝),其事功之盛为开国之元勋也。” 又据卷三,有东山公的材料:经纶,行厚四,字文忠,号东山。太学生,(元)大德甲辰(八年,1304年)生,洪武癸亥(十六年,1383年),征耆儒,入见乡耆,赐绢肉,时公年八十。
据《续丙三公记》:“东山公三世孙、商彝公之子茂一徙于溧水虞村,茂四徙于古墅下保。其九世丙三公有二子,曰满、曰春,一徙于溧邑上保,一徙于淳邑龙墩”。而据世系年表记载:“廿八世茂四公,行孟五,字殷良,洪武己末生(即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配潘氏,徙居溧水古墅,合墓老坟,子四:伯春-前房支祖、保春-后房支祖、傑春-后房支祖、化春-后房支祖”。按一般成家立业20岁至30岁迁徙分居推算,故大致推测溧水虞氏迁入与公元1399年至1409年期间,迁居至溧水即明成祖永乐年间(即使向前、向后再扩大10年,在1389年、洪武廿二年至1419年、永乐十七年期间),下虞村虞氏一族迁居该村距今达600年以上。再据廿九世伯春公世系年表记载:“伯春,洪武甲戌(1394年)生,字佐臣,宣德丁未(1427年)终,俱老坟”也基本对应相符。 虞氏一族在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均曾修谱,到了清光绪十一年九修。殷德馨《序》称,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干戈扰攘,命亡顷刻之中;烟火焚燎,家破斯须之际。数百里鸟飞兽散,父子分离;亿万家镜破钗分,夫妻拆散。蹂躏之惨,殆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矣。”又说,战争结束之后,其时“长林丰草,叹道路之难寻;破瓦颓垣,问室家之安在。死亡枕籍,白骨如山,噫,可胜叹哉!”。当时由世英、世坚、世勇、世隆等“搜留正谱全册”,在此基础上重修家谱。到1920年家谱又曾重修,共27卷。 从领谱人的分布看,这支虞氏现分布于下虞村、杨家桥、松元村、前胡村、大王埂、江村、晶桥、塘北头,以及南京、定埠、桠溪等地。
四.虞氏世数辈份字派 下虞村飨保堂虞氏一族第三十八世至六十一世世数辈份字派:大定宗名 世承一本 传家惟善 华国以文 守其正道 可必恒兴
五.家谱中记载虞氏名人故事 下虞村飨保堂《虞氏宗谱》有《文懿公传》。 虞世南(558—638),他是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慈溪北乡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尤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家”。礼部尚书,史称虞永兴、文懿公。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隋和初唐三个时代。陈文帝知世南博学,召为法曹参军。陈朝灭亡,与兄世基同入长安,做了隋朝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当时世基任内史侍郎,权倾当朝,荣华无比,妻子所用被服,尤胜王侯。虞世南虽与世基同住,仍以勤俭务本。隋灭后,李世民闻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担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没有临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气默写出来,不错一字,赢得朝中文士的钦佩。 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陇右山崩,唐太宗问“天变”。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说:“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唐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他一再劝阻唐太宗筑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敛。他还严正劝阻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你们如果都象虞世南那样刚正忠烈,天下何忧不理。” 虞世南年逾古稀后,屡次上表求退,不许,被封为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卒于长安,享年八十岁。唐太宗十分悲伤,痛哭流涕,说:“虞世南对我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我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都尚书,谥文懿。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还命画图像挂在凌烟阁,是二十四功臣之一。
家谱中还有《忠肃公传》。 虞允文(1110-1174年),南宋初期名臣。字彬父,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也让南宋延续百年。 次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 乾道元年(1165年),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抚使、知枢密院事。 乾道五年(1169年)为相,任用胡铨、王十朋等。 乾道八年(1172年),授左丞相兼枢密使、特进,旋即再镇四川,封雍国公,世称“虞雍公”。虞允文生于北宋末,建功业于宋金和战之惊涛骇浪中,采石之战,以一介书生,以弱制强,拒劲敌于江北,挽社稷于狂澜,恢弘功业,千古传颂。毛泽东同志在读《宋史·虞允文传》时,感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虞允文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后来凭借父亲为官的缘故,进入仕途。母亲去世后,虞允文极度悲伤,考虑到父亲孑然一身,且身患有疾病,七年未曾调任。公元1154年(绍兴二十三年)虞允文进士及第,获委任为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时秦桧当权,允文一如同四川书生皆不获重用。秦桧死后,终于获得中书舍人赵逵推荐,就任秘书丞,官至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海陵王大军谋由采石渡江。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虞允文见形势危急,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1.8万兵力与15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金海陵王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省镇江市)阻截。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逃往扬州。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下令金军3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 阅览这部《虞氏宗谱》获益良多,也更值得虞氏族人仔细拜读。通过研读家谱,会更加增强家族凝聚力、向心力,也会切身感受到虞氏祖辈的荣光。我们这次采集的仅是5卷的《虞氏宗谱·下保支谱》,总感觉到民国9年续修的27卷家谱史料应该还包含更多的详实内容,等待机缘巧合,希望能见到这套家谱,为再度深入发掘家谱的内涵史料,为溧水文史再增添坚实的底蕴!感谢虞氏宗亲们的全力支持! (本文引用了吴大林老师所撰文章的部分内容,也借鉴宕下了网上有关人文史料,一并致谢!文稿图片:溧水区地方文化协会理事 吴建溧) 2024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