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363|回复: 10

洪 蓝 地 名 考 (作者傅 章 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1 2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4-7-13 06:25 编辑

转发说明:天高气爽,最近本版块主帖内容较少,总觉有所不足。前几日恰有事请教傅章伟老师,于是提出建议:能否提供文章,让大家解解渴?今天下午,傅章伟老校长将他的大作《洪蓝地名考》一文发给了我,现请大家一块分享,谢谢您的关注浏览!
       转发者:健康快乐2024年7月11日

  

        洪蓝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很早就听人说洪蓝原是人名,是北宋时期广德一个商人的名字。这个名叫洪蓝的商人,在蓝溪河边搭个棚子做木材生意,同时也接待南来北往的行旅贾客。来来往往的人不知道这里的地名,只知这位做生意的老板叫洪蓝,于是洪蓝的名字传播开了,慢慢就衍变成了洪蓝埠的地名,我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
       后来我发现这个说法源自《乾隆溧水县志》。清《乾隆溧水县志》中有篇《洪蓝都土地神降乩自撰传》,说的就是木材商洪蓝的故事。光绪年间续修县志,这篇《洪蓝都土地神降乩自撰传》又一字不差的载入《光绪溧水县志》。因此,洪蓝埠的得名源自一个叫洪蓝的商人,这种说法流播甚广,影响很大,以致今天还有许多人在津津乐道。而我读了那篇文字之后,彻底不相信这种说法,认为那是荒诞不经的鬼话。我们且看县志中收录的这篇鬼话。
       《洪蓝都土地神降乩自撰传》云:予姓洪,名蓝,字万青。贯广德州,生北宋仁宗四年八月十五日。家故购木于山,贸迁在溧,结篷胥河之涯。予承其业,河涨无桥,设渡以济。
       有同乡布客陈姓者,相订合业,携四百余金寄予处,中途遇心疾卒。予得问,赍原银还其家。其家疑有昧心,纷争涉讼。诬服还银,准将木抵。予至木篷,气忿赴水死。阴魂抱屈,会水神朝天,具以情告代申。天帝鉴予生平实行,敕为土地。于是尸逆流上,止于建庙之所。其所旧有佛庵,即今明龙潜庵者。予感动庵僧,收而葬诸庵侧,植柏为志,柏今尚存。备显威灵,士人崇信,建庙事在仁宗四十三年。庙成,捍卫路西一社,历宋、元至明。辛亥洪武四年,太祖幸溧视河,赴河接驾,幸敕为都土地,配蔡夫人。
       先是,本地民居四散,地未有主名。唯此胥河之水上通宣歙,商贩于溧者舟行至此,沿河就便为交易,而予之木篷适扼其冲,往来息肩,茶汤供给,间有止宿者。由是洪蓝之称远近交驰,以予姓名名其地。迨后,河岸东西望衡对宇,百货云集,阛阓比连,渐次成埠,至今仍予名也。                                       
       代远年湮,居人无从考信,传闻异辞。今刘子振理、尹子启荣因纂修邑乘,思欲得予故实,蠲洁来庙申请,予感其诚,即案头降乩述其原委云。
        ——《乾隆溧水县志·摭拾》卷十六
   首先,解释一下文章的题目“洪蓝都土地神降乩自撰传”。其中“都”,是乡以下的行政区划,宋代称“都”,明代叫“里”,相当于今天的行政村,或社区。“洪蓝都”,就是洪蓝埠。“洪蓝都土地”,就是洪蓝埠的土地菩萨。“降乩”,即菩萨显灵。“扶乩”是一种迷信活动,请神灵下降在沙盘上写字,对请乩人的提问做出明示。“自撰传”,自己作传记。文章的题目表明,这是一篇洪蓝埠的土地菩萨撰写的自叙传。
       土地老爷不是人,是鬼神,他当然不会讲人话,所以通篇都是鬼话。文中说,洪蓝投河自尽,尸体能逆流而上,你会相信吗?洪蓝屈死后,请水神代他向天庭申诉,你会相信吗?洪武四年朱元璋来到溧水,视察开河工程,你会相信吗?洪蓝去河上去接驾,朱元璋封他做都土地,并且还给他找了个姓蔡的女子做老婆,你会相信吗?既然这些鬼话都不可信,那么“洪蓝之称远近交驰,咸以予姓名名其地”的鬼话又怎么能令人相信呢?
   洪蓝埠的名称来自木材商的名字,显然是无稽之谈,甚至是不折不扣的谎言。是谁编造了这个谎言呢?当然不是洪蓝埠的土地菩萨,菩萨不会写自传。乾隆年间有两个人,大概是洪蓝埠的当地人,一个叫刘振理、另一个叫尹启荣,这两人跑到洪蓝埠的土地庙龙潜庵装神弄鬼,然后以土地神的口吻,杜撰了这篇《自撰传》,并将它塞进了县志。《乾隆溧水县志》的纂辑者衡文不精,取舍不严,虽然也说“非敢妄逞无稽,盖以广见闻”(《摭拾叙言》),而将这种无聊的文字收进邑乘,实在有缺史识。这种无稽之谈,作为饭后茶余的谈资固无不可,你若把它当真的,载入史志则大谬不然了。
        然而,最近出版的《洪蓝街道志》竟然把他当真的了,写进街道志。在《镇名由来》的章节中这样描述:“唐宋时期,此地称为尤家渡。相传,北宋仁宗年间,木材商人洪蓝在尤家渡修建栈桥,并于岸边建茅屋,供茶汤,方便行人休息。这里逐渐形成集市,洪蓝在此渡口边做生意边积德行善。后人为感激他的恩德,将尤家渡更名为洪蓝埠。洪蓝一名沿用至今。”《洪蓝街道志》的编辑者明显受到误导,相信了刘振理、尹启荣的鬼话,虽然在文中加了“相传”二字,但用这样一个“相传”的、子虚乌有的故事来阐释洪蓝镇得名的由来,是很不妥当的。
       可以肯定地说,洪蓝埠的名字绝不是取之木材商。地名不是来自人名,历史的事实正好相反,而是人名来自地名。刘振理、尹启荣两人根据洪蓝埠这个地名,才编造出了木材商人名字叫洪蓝。
       将木材商的名字作为为洪蓝埠得名的由来,颠倒了历史事实,混淆了历史真相。

                                                                        二

   明朝以前,无论是地方志,还是各个家族的宗谱,都没有出现过“洪蓝”这个地名。那么洪蓝埠以前叫什么名字呢?古人是怎么称呼这个地方的呢?
   洪蓝埠的严家,南宋初年便扎根于此。《严氏宗谱》记载,他们的老祖宗在南宋“买田宅于溧水城南十二里之半山之阳,居迫蓝溪之浒”。阳,山之南;浒,水之边。这“半山之阳、蓝溪之浒”,其具体方位正是洪蓝埠。
   严恪在《三修中山严氏族谱序》中说,“骠骑将军复求为溧民,世居赞贤乡半山里。”这“赞贤乡半山里”,就是洪蓝埠。溧阳人繆熙在《慎斋先生行述》中说,“先生名恪,字敬斋,晚号休逸道人。乃直隶溧水人也,世称中山严氏,祖居邑之半山里。” 严恪卒于明永乐十一年,也就是说直到明朝初年,洪蓝埠仍叫半山里。
   洪蓝埠曾叫半山里,今天洪蓝街道有半山村,属三里亭社区。不过,古代的半山里,不同于今天的半山村。元代,一里有几百户;明代,一百户以上才可以称为“里”,“里”是许多村落的聚集地。明代的半山村,居住的是高门大户,村落毗邻,衡宇相连。明代之前,半山里不仅有半山村,还包含附近的其它村庄,其范围就是洪蓝埠。
        洪蓝古代人称为半山里,而另一名字便是蓝溪。
   元代,严氏洪蓝一支的族长由严晃担任,严恪在《谱序》中说,“(严)晃登咸淳四年武进士,任抚州路教谕,以孝闻,今为蓝溪支长。”又说,“今年放归林下,始获整葺,间欲谋成于蓝溪,会州守兄物故、司训兄、掌教弟亦并下世。”严恪致仕后在东坝续修家谱,想和洪蓝的族人商量,而任知州严与声,任府学训导的严钺、任县学教谕的严钢,几个住在洪蓝的堂兄弟他们都死了。严恪文中的蓝溪,即今天的洪蓝埠。
   蓝溪,是穿洪蓝埠而过的河流。大概是因为河水清澈吧,或许是“春来江水绿如蓝”,人们叫它蓝溪。来过这里的人莫不对她喜爱有加。住在洪蓝的大名士严晃,字升之,号蓝溪。严晃爱蓝溪,才以蓝溪为号。明初大学士陶安也爱蓝溪,他的文章中不止一处提到蓝溪,“溧城南余十里,有蓝溪,溪流萦折而西趋”(《惜逝文》),“蓝溪西有小阜,山水清秀”(《代严潜述父行状》)。蓝溪是洪蓝的母亲河,它浇灌了两岸的农耕文明,孕育了洪蓝的商品经济和历史文化。洪蓝之有蓝溪,犹如南京之有秦淮河,中国之有黄河、长江。
       以地标性的水体作为一个区域的地名,这是很常见的,黑龙江是一条江的名字,也是一个省的名字;秦淮是一条河的名字,也是一个区的名字;蓝溪是一条溪流的名字,也是一个里社的名字,洪蓝埠原来叫蓝溪,这是不难理解的。
       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洪蓝了呢?这和漕运河道的开挖有关联,更和蓝溪上的那座桥有密切关系。
   明朝定都南京,明太祖为了保障两浙、苏南的粮食安全进京,派崇山侯李新开挖胭脂河,打通了胥河与石臼湖、秦淮河连接的漕运渠道,窄窄的蓝溪被加深拓宽了,南来北往的船只川流不息。作为漕运通道上的码头,蓝溪渡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这里商贾云集,沿河两岸店铺林立,迅速地成为一个大市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当地老百姓出行诉求,以及商品流通、贸易往来的需要,蓝溪河拆渡建桥,蓝溪桥将河东、河西连成一个整体。这时一个新的市镇应运而生——洪蓝市。
       洪蓝市的名字可以从明《万历溧水县志》卷五中查到,“市镇:官塘镇、蒲塘镇、孔家镇、蒲干镇、杨塘市、乌山市、柘塘市、邰村市、洪蓝市。”溧水除县城外,当时洪蓝埠是最为繁华的市镇,“洪蓝埠,县西南十五里,赞贤乡。沿河两岸市阛鳞列,河通石臼湖,为南境孔道,商贾辐辏”(《光绪溧水县志》)。
   新的市镇取名洪蓝,绝不是因为安徽广德的木材商,而是由于蓝溪河,而是由于洪济桥。因为它架在蓝溪上,当时人们习惯称这座桥为蓝溪桥,有端木孝思《赠南庄耕隐》诗为证,“蓝溪桥上禾终亩,渭水台边竹一竿。”就像人们把架在蒲塘河上的桥叫做蒲塘桥,而不称它的名字尚义桥一样,但这座桥的真正名字叫洪济,官方认定的名字是洪济桥。“洪济桥,在洪蓝埠,初为渡,明崇祯庚午年,埠民始即渡建桥,顺治十三年倾”(《顺治溧水县志》卷三)。洪蓝镇因河而生,因桥而兴。桥曰洪济,河称蓝溪,所以镇名洪蓝,顺理成章。
但是,《顺治溧水县志》记载不够准确,洪济桥的始建时间不是崇祯庚午(1630),而是更早。端木孝思,明成祖永乐时期(1403——1424)任翰林学士,他的诗中出现了蓝溪桥,这就证明,早在崇祯之前二百年蓝溪上就有桥。崇祯庚午年洪济桥不是始建,而是在原址重建。
        行文至此,该给本文做个总结了。洪济桥、蓝溪河,这便是构成洪蓝埠这个名字的两大元素。江苏省的得名,因江宁府、苏州府而合称江苏;安徽省的得名,因安庆府、徽州府而合称安徽;洪蓝埠的得名,因洪济桥、蓝溪河而合称洪蓝,这又有什么疑问呢!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21:20:5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傅校的好文!
发表于 2024-7-12 14: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傅老师分析的很透彻。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06:42:4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吴大林老师阅后提出:有关文中万历县志所引述的几个地名,似乎有误,请我查核下县志。因我恰好在旅游大巴途中,身边没带这本县志(家中有)。于是我转请陈维银先生查阅,他将万历县志原文中对照后,将误录入(应该是图片文字转成文档文字时自动生成的差错也没有注意校对原文而引起的,或是拼音输入时误选了同音字。尤其是我在转发此文时,也没有去核对一下县志原文,当时我看后对“邰存市”就有疑惑,我觉得应该是“邰村市”,但转念一想,可能万历县志中原本就是“存”字呢,就没有去翻查一下县志,责任在我,见谅!)的几个地名给予更正。谢谢陈维银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13:27:3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抽丝剥茧、去伪存真。
发表于 2024-7-16 09: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客观 可信,征引确凿,赞!
发表于 2024-7-19 16: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有道理,值得参考,但地名来源得有历史资料佐证,不凭推理和猜测而得结论。
发表于 2024-9-19 16:46:3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乩”请问一下怎么读这个?不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6:51:4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土豆 发表于 2024-09-19 16:46
“乩”请问一下怎么读这个?不认识

乩,汉语二级字,读作乩(jī,音同鸡),是指占卜问疑。通过占卜问吉凶。如扶乩,又叫扶鸾。二人扶丁字形木架在沙盘上划字,说是为人决疑治病,预示吉凶。
发表于 2024-9-19 16:52:3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洪蓝那座老桥就是洪济桥吗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06:56:5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土豆 发表于 2024-09-19 16:52
洪蓝那座老桥就是洪济桥吗

·光绪·溧水县志中这样讲的“洪济桥,洪蓝埠。初为渡,后建桥。国朝康熙间重修”。清·顺治志中则讲到“明崇祯庚午年,埠民始即渡建桥。顺治十三年倾”。也就是说这座桥坏了不止一次。此桥头还有一个文昌阁。现在洪蓝老集镇沟通河东河西的那座桥是否原址桥,有人还叫成了红旗桥。清·光绪《溧水县志》讲到两座桥,两座阁,不知是指的同一座桥?一个是“文昌阁,在洪济桥,已废。”一个是三义阁,在洪蓝埠桥东。已废。”这两座桥的位置如能确定,则洪蓝埠原来的形状可获大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11-21 1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