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026|回复: 6

溧水文脉|一本溧水城墙史,半部溧水兴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9 1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话说溧水
作者:傅 章 伟

古代,无论是州郡还是府县,莫不筑城以护卫。城可以防盗防贼,兼防洪水猛兽,“城以居人,市以贸易”,有了城,居住在城内的人就安全多了,随之也带来了商业的兴盛。然而,古代的城池的建筑主要还不是考虑老百姓的安全,目的是保证各级政府机构的日常行政,从而保障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往往一座城就是一级政府的标志,一座城就是一处国家政权的象征。隋朝开皇十一年(591)溧水县建立,于是江南大地上便添了一座新城。

一、 隋朝的县城位置难以确定

那么,隋朝的溧水县城在哪里呢?今天已难以说清楚。因为隋代的溧水县还包括今天的高淳区,一说隋朝的溧水县城在今天的高淳境内。但更多人认为溧水境内的县城就是隋朝开皇十一年、溧水建县的那一年修建的。

高淳说:

南宋《景定建康志》:“开化城,在(溧水)县南九十里。环地三里六十步。”
明万历《溧水县志》:“旧城相传自隋筑,高淳有开化城,乃溧水旧地,又不知隋于何时改今所也。”
清顺治《溧水县志》:“考之旧志,高淳之开化城,乃溧水故城也。”
开化城的遗址在高淳何处,今人难以指认;如果高淳真有开化城,能否肯定它就是隋代的溧水县城呢?《景定建康志》未说;万历《溧水县志》也不敢肯定,也仅仅只是说“相传”而已。因此,今天把“旧志”中这个“相传”的说法留存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溧水说:

元《至正金陵新志》:“自隋开皇十一年割溧阳之西置溧水县,今城疑自隋筑。”
光绪《溧水县志》:“溧邑之有城,自固城始,其后迁于陵平,秦置溧阳县,汉晋以来因之,隋开皇十一年析置溧水,改筑今所。”
元朝的“今城”是否隋朝传下来古城,《至正金陵新志》说得并不肯定,这个“疑”字表示的是估计与猜测。而光绪《溧水县志》则认为自开皇十一年到清光绪年间,溧水县城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变迁,“今所”就是隋开皇十一年县城的位置。

溧水在隋朝究竟哪一年修筑了县城,是不是开皇十一年,难以准确断定;县城究竟修筑在哪里,究竟有没有开化城,对这些问题,要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还有待于史料的进一步发掘与研究。



二、唐代的主城区在秦淮河北岸

可以肯定的是,唐代溧水县城就在今天的溧水城区,因为县衙在这里。白季康为唐代溧水县令,逝于溧水县衙,会昌四年(844),溧水县衙改建成祭祀白季康的白公祠,后为城隍庙,县治移至离城隍庙百步的街西酒坊。元《至正金陵新志》 “溧水州城隍广惠侯庙,在州东百步,盖唐县治基也”。
溧水城隍庙是唐代的“县基”,而城隍庙历唐、宋、元、明、清一直在原址没有变迁,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有遗存;城隍庙西边南北走向的街巷叫庙巷,尽管街巷拓宽了,但名字仍叫庙巷。由此可知,唐代会昌四年之前,唐代的县衙在庙巷之东;会昌四年之后,唐代的县衙在庙巷之西。

我们再来看看城区的通济街,通济街与城隍庙有密切的关联,街名取之白居易为他叔叔白季康写的《白府君墓志铭》“自下邽至宰溧水,皆以廉洁通济。”大概是有了城隍庙,庙前的这条街就改名为通济街。通济街位于城隍庙的南面,在秦淮河的北岸,平行于秦淮河,是横亘在城隍庙前并垂直于庙巷的街道(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在唐代,不论是会昌四年之前,还是会昌四年之后,县衙都面临通济街,在通济街的北面。

640_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png
(图1,唐代县治会昌四年前在庙巷东边,会昌四年后在庙巷西边,均在通济街之北)



三、元代的县城是唐宋传下来的古城

宋代、元代的县城是唐代古城。《至正金陵新志》“今城疑自隋筑”。

有关溧水县城的情况,最早见于县志记载的是南宋史弥巩重修溧水县城,“宋绍定间史弥巩重修,前此者无考”(明万历《溧水县志》)。史弥巩南宋绍定元年至四年(1228——1231)任溧水县令,这期间他主持了溧水县城的修缮工程。当时的县城是这样的:
(旧城)址周五里有奇,门五:东曰爱景,南曰永安,西曰临淮,北曰望京,东南曰寻仙。

明万历《溧水县志》卷之四
史弥巩修的是旧城,是古已有之的城,是唐代传下来的城,这座城周长五里多一点,合2500米以上,四周开了五座城门。

元代元贞元年(1295)溧水升为州,关于溧水城,元《至正金陵新志》是这样记载的:
溧水州,元贞以前为县……,今城疑自隋筑,周五里七步。子城周一里一百一十四步。上阔五尺,下八尺。县(州)城五门:东曰爱景,南永安,西临淮,北望京,东南寻仙。县治在秦淮北,旧有鼓楼、正厅、东厅、明楼、萧闲堂、正静堂、君子堂。

将《至正金陵新志》记载的元城与史弥巩重修的宋城比对,我们可以看出,元代的城就是宋代的城。县虽然升为州,但溧水城一仍其旧:

一、城墙的周长未变,一为约数“五里有奇”,一为实数“五里七步”,“五里有奇”就是“五里七步”;

二、城门数没有变,仍为五座;

三、城门名字未变,仍为东爱景、南永安、西临淮、北望京、东南寻仙;

四、至于城墙的厚度,前此无记载,我认为也不会改变;

五、特别是“县治在秦淮北”的记载,说明唐、宋、元三代县衙的位置没有变。

尽管元代城内修筑了子城(即城内小城,城中城。外城为罗城),但外城还是前代留传下来的古城。

宋代以后,方志中有了县城绘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溧水县城的情况。南宋《景定建康志》中的《溧水县图》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溧水县城图(图2),其后的元《至正金陵新志》中又有《溧水州图》(图3)。
640_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1).png
(图2,这是载于《景定建康志》中的溧水县城图,中间的方框就是县城。这张图上为南,下为北,左为西,右为东,因此要倒过来看)


640_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2).png
(图3,这是载于元《至正金陵新志》中的溧水州图,图中的方框是县城)


四、明代县城的变迁

明初县城迁至秦淮河之南。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占领南京后,听从了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教诲,加强了根据地的巩固建设,在所占领的地盘内修缮城池,构筑防御工事。当徐达的大军拿下溧水后,朱元璋派邓鉴莅任溧水州,至正十八年(1358)邓鉴重筑溧水城。

国朝戊戌,知州邓鉴重筑。周七百三十丈,门曰大东、小东、大西、小西、南、北,凡六。           ——明《万历溧水县志》卷之四

大明王朝统一天下后,溧水城再次修建。洪武二年(1369),溧水由州改为县,郭云任知县,“洪武间,知县郭云重建”(《万历溧水县志》)。

邓鉴是“重筑”,郭云又是“重建”,这说明二人都不是在元朝的旧城上修修补补,而是已经将旧城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这时的溧水县城已非复旧时古城。那么,明初的溧水城和元代相比,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一、 城的位置南移,整座城建在秦淮河南岸。

二、 城的占地面积略小于古城。

三、 城由五座门改为六座,西边增加一座城门。

四、 古城为石城(否则,不会长存800年),新城为版筑的土城。

明城的南迁,带来城区格局的大变化:通济街上县衙门搬到了河对岸的新城里面;本来打城中穿过的秦淮河,现在只能贴着城外的墙根流淌,成了护城河;于是就出现了老百姓说的“溧水一大怪,城隍庙在城外”。

洪武年间溧水城被拆除,上百年时间没有城墙。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平定两广,北伐中原,略定秦晋,天下残余的敌对势力逐步扫荡清净,大明王朝的政权已经稳固,天下已经太平。朱元璋认为,只要南京城固若金汤,附近的城池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而下令撤除。溧水地处京畿,城墙也在拆除之列。

潘壄《重修儒学桥路记》:“国初以畿内地,拆去城。”——《万历溧水县刂志》卷之八

溧水的城墙是明初的哪一年拆除的,县志没有记载。直到弘治年间,溧水城也没有复建。自洪武到弘治,明代的溧水有上百年时间没有城墙。弘治四年,高淳从溧水分出,也并没有马上建城,高淳县有城是弘治四年以后,又过了若干年的事。明代正德之前,南京周边的几个县大概都没有县城(或许有个别县已经复建)。

溧水县城的复建是正德年间的事。正德四年至八年(1509——1513),会稽人陈铭任溧水县令,他上任不久便着手重建溧水城,城墙改由砖砌,但一场洪水,冲垮了城墙,看来砖砌的城墙并不比土筑的更牢固。嗣后,陈宪到任(1513——1517),在原址上又版筑土城。
640_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3).png
(图4,这是载于明《万历溧水县志》中的溧水县城图。城外的大圆圈不应是封闭的,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南门外未画桥,可见这段没有护城河)

五、明清的溧水石城
明清溧水县城是圆的。前面已经说过,元代之前溧水古城是方方正正的矩形,而明清石城是圆的。

城墙特别高。曾宪修的石城城墙竟然高达三丈(10米),比三层楼还高。到清代城墙维修时将高度降了近一半,为一丈五尺(5米)至一丈七尺(5.7米)不等。

城墙特别厚。到底有多厚?县志中没有具体的尺寸记载,城头上几个人并排行走是没有问题的。康熙十三年,谢文运在《重修溧水县石城记》中说“人畜之蹂践”损坏了城墙,并呼吁,“禁止牛羊诸畜,俾勿摧毁。”当时城头上可以牧牛羊,我们可以想见它的厚度。溧水城是土墙外再甃以石,城墙是双层的,所以特别厚。

城墙上有与敌人作战的垛口,有瞭望敌情的楼橹

六座城门,外接交通要道。前面介绍过,元代之前的古城是五座城门,明清的城门为六座,这六座城门分别有一个高雅的名称,北门叫拱极门,南门叫文明门,大东门叫寅宾门,小东门叫会景门,大西门叫对阳门,小西门叫合清门(后来改为河清门),但这些文人们煞费苦心的命名,老百姓一个也没有记住,溧水人只知道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地名的通俗好记才易于流传,这是硬道理。

从明清《溧水县志》刊载的《县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六座门楼还是修建得挺气派的,门楼上下两层,阔大深邃的拱券门供车马通行;拱券门上是谯楼,驻人守望,并司更鼓、报晨昏。

六座城门分别与城外的道路相连:出大东门为通往溧阳县的驿路,出小东门为通往句容县的驿路,出南门为通往高淳县的驿路,出大西门为通往当涂县的驿路,出小西门为通往江宁县的驿路,出北门为通往上元县的驿路。

溧水城像个大乌龟。磨盘似的圆形溧水城,与这六条官道一连,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形状像什么?有人会说像个大乌龟,一点也不错。北门,南门,这是乌龟的一头一尾;东、西各两座城门,这是乌龟伸出的四只脚(图4)。

溧水古城三面是城壕,绿水潋滟,如果从空中鸟瞰,溧水城就像一只神龟栖息在水边。将溧水城建成龟的形状,是古人刻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作呢?我揣度,很可能是因为县城地势低洼,“城甚卑而东南诸山素多水患”(《万历溧水县志》),故意将城池建成龟的形状。乌龟是不怕水淹的,又是长寿的象征;龟在古代可是吉祥之物,不似今天名声这么差。玄武为太阴之神,其形为龟,连京城的北门也叫玄武门。

一本溧水城墙史,半部溧水兴衰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县城读书,还能看到溧水古城留下的断壁颓垣。从通济街过小东门桥,桥边的城门垛子还一身沧桑矗立在那里。自小东门到大东门一段,经常有孩子们爬到长满蔓草的城墙头上去玩耍。城东的护城河没有淤塞,水还很清澈,大东门的居民仍在城墙外的护城河里淘米洗菜。从东庐山下来的水自珍珠桥(原名砧杵桥)贴着北面的剥落的城墙根缓缓流经北门桥,过荷包埭,出小西门桥。那时,溧水古城的旧影还依稀可辨,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古城的传说与故事。

近四十年来溧水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程,那些古城的遗踪业已荡然无存,想找一抔城墙的旧土也绝非易事。林立的高楼,栉比的商铺,整洁的道路,川流的汽车,人们置身于一个商业化氛围浓郁的环境,已经无法知道溧水这个古邑旧城的面貌。今天,我们只能从发黄的溧水县志中寻找一点城市的记忆,更多的细节我们已经实在无法弄清了。

END

编辑:吕思奇
审核:任静
发布:杨孝林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发表于 2024-8-19 21:59:44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城墙,没见过,常听说。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00:06:1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溧水城墙史,半部溧水兴衰录。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07:35:18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10:04:05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通济门巨丑无比,四周好多条斜撑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10:58:45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23:14:55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在原来基础上复建城墙就好了,可以体会当年的溧水历史!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