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488|回复: 3

冯氏宗亲看过来: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2 15: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4-9-14 20:57 编辑

冯氏宗亲看过来: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

一.寻访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的过程
        2024620日,区地方文化协会通过联系葛靖先生确定周四前往洪蓝街道冯村冯氏宗祠参观走访,并与冯伟村长结识,而因为家谱保管人冯毓来先生(正在外务工),当时我们潘惠明、吴建溧、陈维银等一行四人并没见到《中山冯氏宗谱》。而葛靖先生赶来与我们汇合时,由于车道路窄,一不小心,车辆还与墙壁发生了剐蹭,更让我们感觉不好意思。
        73日上午我正在球馆打球,9:17分时突然接到潘惠明主席打来的电话,说刘长力先生已经联系安排好冯氏家谱采集拍摄事宜,让我上午赶到冯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当即停止健身活动,匆忙冲澡,就赶回恒大家中取好相机、三脚架及《溧水家谱见闻录》一书。10点抵达冯村时,冯伟村长已在村头迎候,并引领我们(刘长力、吴建溧等人,后潘惠明也赶到)到了家谱保管人冯毓来先生家中。
图片2.jpg
图片3.jpg
   冯毓来先生按照传统,敬香行礼请出家谱后,我们见到保管齐全的全套12卷家谱后,倍感欣喜。当即问道:怎么保存完好这套家谱的?冯毓来告知我说:是当年他父亲冯盛松将其家谱藏到工棚中,才避免了家谱被收缴焚毁的厄运。我说:以后冯氏宗亲再续修家谱时,一定要在谱中记载您父亲护谱保谱的事迹。我将吴大林老师编著出版的《溧水家谱见闻录(第一部)》转送给了冯毓来先生,以表达敬意,并合影留念。
图片4.jpg
       好事多磨,机缘巧合,我们终于完成采集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的拍摄工作。由于时间所限,共拍摄了卷一、卷二、卷三、卷十一及卷十二最重要的家谱资料。感谢刘长力、葛靖、冯伟、家谱保管人冯毓来及冯氏宗亲对我们区地方文化协会采集家谱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概况
   洪蓝街道冯村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民国十年(1921)续修。木活字本。督修冯东山;协修冯德昌。全套谱牒共12卷,共印10部。领谱字号按“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十字编成字号。我们所见这套谱为“府”字号,当年领谱人冯盛绕,如今这套谱由洪蓝街道冯村冯毓来先生保管珍藏。
图片5.jpg
       家谱总目录如下:
卷一:新序一篇、旧序三篇、原谱序五篇、诰封、肖像、谱例二十则、谱法考三则、家训十条、宗规、奖例十条、罚例十二条、禁例四条、村图引、宗祠记、祖山图引、村图、宗祠图、祖山图。
卷二:世系图。
卷三:世系图。
卷四至卷十:年表。
卷十一:雁行。
卷十二:艺文总序、胜公传、始祖圣明公传、旧传赞、诗词十二篇、艺文后叙、新传诗赞、祭祀仪式、时祭祝文、忌日致祭文、命名字派、验谱条规、诗余、修谱名目、领谱字号、旧跋一篇、新跋一篇。
   这套家谱保存完好,为续修家谱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民国十年(1921)续修迄今已达103年,冯氏宗亲们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续修家谱的历史重任了。据了解:冯村现共有冯氏宗亲100多户、冯姓人口约200多人。
图片6.jpg
   民国十年续修《中山冯氏宗谱》记载的冯氏村麓全图(吴建溧整理)


三.“大树堂”堂号的由来及溧水冯氏始迁祖
       冯姓的由来,自封地。唐代谱牒姓氏之学专著《元和姓》载:“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毕高公受封于魏,以魏为姓,裔孙魏长卿又受封于冯城(河南荥阳西南)其子孙以冯为姓。——冯姓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今河南省荥阳县)。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大树堂”堂号的由来,缘自大树将军冯异。在冯姓发展史上,在诸多名人公卿中,东汉冯异是最值得称道的。冯异,川(河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34年从刘秀为偏将军,封应侯(河南鲁山东),战场屡立战功,诸将并坐论功时,他常退避大树下,军中因号“大树将军”后世称不争名利的将军为大树将军。刘秀即位,任征西大将军,封阳夏侯,治河南太康县,卒于军中,为二十八宿之箕星,氏人为纪念冯异,以“大树”为堂号,以“将军世泽、天官家声”为堂联。
       据胡霈恩所撰《中山冯氏续修谱序》记载:
   溧水冯村冯氏一族,系大树将军之后,至圣明公,始隐居溧水赞贤乡之冯村,相传伯一、伯二、伯三三公。惟伯三之迁居冯村者,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下分忠一、志才、德才、懋才四支,源源本本、鱼贯珠联,不可谓之不美。
   冯村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中“像赞篇”是将冯国用排第一、将冯村冯氏始迁祖圣明公位列第二的。
冯国用(1323-1358年),安徽定远人,元末朱元璋帐下大将,宋国公冯胜之兄。冯国用年轻时喜欢读书,通兵法,初与弟冯胜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朱元璋曾向他询问平定天下的计策,冯国用回答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冯国用建议朱元璋攻取六朝古都金陵作为事业发展的基地。而且,冯国用建议朱元璋倡仁义,收人心,不贪恋财物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让他当自己的谋士。后来冯国用跟随朱元璋攻打滁州、和州、板门寨、鸡笼山等地,均立下战功。朱元璋率军渡江,攻下太平后,让冯国用统领亲兵,把他当成心腹。冯国用掌统亲兵,多立战功,累擢至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统领俘获的陈兆先部下,攻打金陵时,他们冲锋在前,率先冲破敌阵,奋勇作战,在蒋山大败元军,一直追击到金陵城下。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入金陵,金陵当时被称为集庆,朱元璋下令改集庆为应天府。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应天府成为明朝的京。随后,冯国用与其他淮西将领一起先后攻下镇江、丹阳等地,屡立战功,攻下金陵后不久,朱元璋提升他为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始终坚定地跟随朱元璋,是朱元璋当时的铁杆嫡系。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冯国用在攻打绍兴时身染重病,不幸病逝,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十分伤心,痛哭不已。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冯国用去世时,他的儿子冯诚尚且年幼,于是朱元璋让冯胜承袭兄长的职位,掌管亲军。
图片7.jpg
        冯国用郢国公像赞曰:
   卓哉威风 伟哉功德 勋炳星辰 功昭日月 载之简编 垂之史册 佑启后人 毋求荣辱
图片8.jpg
        圣明像赞曰:
   遵守遗言 隐其名姓 衣裳布帛 冠盖儒巾 无荣无辱 啸傲山林 悠游自得 惟我德馨

       另据家谱《胜公传(兄国用附谨遵明史节录)》记载:冯胜初名国胜又名宗后名胜满室日不散及長雄勇多智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寨自保太祖注:攻占至妙山用偕见亲信太祖赏,从天下大计。国对曰金陵蟠虎踞帝王之都之以根本四出征伐倡仁收人心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太祖大……---《明史》中也有冯胜的详细记载。冯胜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将领,史界公认为明朝开国第三功臣。由于其战功显著,被朱元璋封为六个国公之一的宋国公。冯胜早年名为国胜,是冯国用的弟弟,定远人。冯胜与冯国用兄弟二人都十分喜爱读书并精通兵法,在元朝末年的乱世之中,二人筑寨自保。后于至正十二年(1352)在妙山归顺朱元璋,深受信用。朱元璋在与冯氏亲信见面时,谈及天下大事,冯国用道:以金陵为根基,再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打下天下是一定的!龙颜大悦。历史事实也证明:冯国用、冯胜为奠定明朝江山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家谱中有《国用郢国公像赞》并排第一,意即冯村冯氏一族皆认是冯国用之后裔。
       再根据家谱《始祖圣明公传》载:如冯氏国用率其弟胜,从妙山來归,首建拔金陵为根本之策,转战皆捷,江南客定。卒于紹兴之役,胜袭兄职。又经百战终以细故,失帝意而赐死。乃叹用之卒于天下未定时者之为天幸,于是冯之子孙过鸡鸣而洒泪(注:出自黄遵宪诗文:“频年风雨鸡鸣夕,洒泪挑灯自卷舒”)、闻鹤唳(注:出自《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而惊魂,昔也熊羆,今也糜鹿,首領思保,惟翛翛于长林丰草之間,盖冯之隐而不仕,实自圣明公始。观其以哲为名,以保身为字,义可知已。其嗣伯一公,讳真,字靜之。伯三公,讳谆,字純之。实始居溧水赞贤乡之冯村。”---冯胜虽然功勋卓著,但最终因细微之处,受“蓝玉案”牵连及遭朱元璋猜忌,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借故赐死(明史》曰:“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于是后世子孙每每想到冯胜之死并暗自神伤,故也决定隐居不再做官,圣明公携子冯谆(字纯之、行伯三)迁居至溧水赞贤乡冯村。冯村冯氏宗亲尊圣明公为溧水冯氏始迁祖。
        四.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命名字派排行
   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原有命名字派从第十四世至第二十七世共14字:
        继尚应茂之可必秉正盛毓传绍广
图片9.jpg
   大树堂《中山冯氏宗谱》民国十年续修谱牒府字号卷十二中的命名字派记载:除以往外,今自广字以下,派定十字,一带一字,冠于名首”,即从第二十八世至第三十七世共10字:
        遵先能庆福垂裕克大昌
五.冯氏一族的名人故事
       冯姓在历史发展中由河南而渐渐遍于天下。两汉是冯姓人播迁最广、成就最高的一个时期。当时,冯姓郡望逐渐形成。冯姓代有名人出。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善于断大事。战国时齐有名士冯谖楚有冯郝为大夫韩有冯亭做郡守,曾抗拒秦将白起的攻伐。秦有大将冯劫、冯无择以及因揭露赵高而下狱的秦始皇右相冯去疾。汉有耿直老臣冯唐,出使西域的冯奉世,以勤政著称的冯豹、冯野王,八子体禄超万石的冯杨,“大树将军”冯异,立下大功却从不居功自傲,堪为典范,此外还有平定边乱的冯纪。十六国时冯跋割据称君于北燕。五代后晋冯道出仕“五朝八姓十一帝”,任宰相几十年。隋有越国公冯盎,唐有广州都督冯元常、谏议大夫冯定。宋代冯京连中三元。明有教育家冯惟敏与其兄惟讷、惟健,以诗文闻名齐鲁,还有文学家冯梦龙。清及以后有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抗法将领冯子材、曾任代总统的冯国璋、爱国将领冯玉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等。
       《溧水县志(光绪版)》中记载了几位冯氏名人:
        1. 冯盛恒,太学生。寄居江宁,避乱回里。咸丰八年九月,拒贼于洪蓝埠,被戕。子毓华,以军功保举县丞。是年十一月,在湾沚大营力战阵亡。旌恤如例,毓华给云骑尉世职。
        家谱年表中记载:盛恒公,正官公次子,字键行,行义七,太学生,嘉庆戊午年八月初七日子时生。配陈氏,嘉庆丙寅年七月初四日未时生。生子三:毓华、毓桢、毓鋐。
对照县志与家谱年表中的记载史料,比较相符。唯一稍许令人遗憾的一点就是:家谱中为何未将保家安民、英勇抗敌而献身的父子两人多一些笔墨呢?尤其是光绪溧水县志早已记载肯定的冯盛恒、冯毓华父子的事迹,在民国十年续修的家谱中竟然只字未提,让人很难理解!难道是修谱师连县志也没见过吗?这有可能的,那个年代,县志的流传可能仅在官方,而民间不知方志中的记载,这就容易理解了!
       2. 冯必有,赞贤乡冯村人。业染布,有技勇。年六十八,犹矍铄无异少壮。咸丰八年九月,城陷,必有戒村中老弱匿徙,而约壮者居村中为捍卫。十九日,贼人乡纵掠,必有率众伏村中,而以数十人伏村口。贼甫入村,伏起;贼走村口,伏亦起,杂蹂之,毙悍贼数人。次日,贼麇至,众寡不敌,被擒入洪蓝埠贼寨·悬树上,掠至死,犹骂不绝口。又,族人秉福,亦以骂贼不屈,被戕。
   从以上县志的记载中,可以想象:当年太平天国运动在溧水周边与清军轮番作战,生灵涂炭,给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财产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有历史统计资料表明:当年溧水境内的总人口锐减,从之前17万人,降低到只剩3万多人(可能也包括外逃他乡躲避战乱的人员)。我们所见的众多家谱中也都记载有不少乡人惨死在那一战乱中,有的家谱明确说是“粤寇”,有的含蓄地说是“洪杨之乱”。也正缘于此,1870前后,有大批外籍人员迁徙到溧水生活,俗称“客民人”,溧水客民文化也是一特色。
        3.冯毓璋,字聘侯。道光已酉举人,咸丰七年选授浙江遂安知县。履任数月,值粤寇自江西扰浙衢州,被围,江山、常山、开化、寿昌诸县相继失守。地均与遂安邻。毓璋率民团昼夜巡防,有马金岭最险峻,为入境要隘,请兵堵御,其山僻小径悉用民自为守,声势联络,贼不敢犯,复督民团助官军攻克开化。事平,调补秀水令。已未,奉调入闱,旋署萧山县。十年二月,贼犯杭州,三日城陷,萧山仅隔一江,烽火相望。毓璋请提标兵五百,守西兴镇;海兵二百,守闻家堰。因念军不可无饷,集绅富谕以大义,悉慨然助饷。激劝民团,沿江扞揶甚密。翁家埠江面极狭,贼造筏乘夜偷渡,经民团堵击,中流筏散,毙贼甚众。每日必赴要隘处巡视抚慰,众争自奋。三月初三日,提督张玉良克杭城,贼四出奔窜,毓璋益严防守,半月须发尽白。以军功保升同知。未几卸萧山事,旋丁内艰。起复,同治四年权温州府同知,卒于官。所在有政声。
       家谱年表中记载:毓璋公,盛松公之子(盛桐公嗣子),字聘侯,号达夫,行廉一。嘉庆己巳年(1809)七月初六日亥时生,诰授奉政大夫,道光丁酉年邑庠生,道光己酉科本省乡试中试第二十三名举人。首艺衡鑑堂发刻军功,保举选授浙江严州府逐安县知县,调补秀水县知县,己未恩科浙江乡试同考官,保举同知。同治甲子年(1864)署理温州府,同治〔注:漏缺“四年”(1865)两字〕七月十七日申时,卒于温州官廨〔注:官廨即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
   常见的都是县志里一字千金,家谱记载的内容应比县志丰富多了。而我们所见县志中记载的冯毓璋的内容要比家谱中年表记载的内容详尽许多,这一现象非常少见。由此也说明官方对冯毓璋是相当认可肯定的,“所在有政声”就是对其较高的评价。

六.附1:胡霈恩撰写的《中山冯氏续修谱序》
        因谱牒所载《中山冯氏续修谱序》为行草书写,为便于冯氏宗亲阅读理解,特附录原文如下:
图片10.jpg


《中山冯氏续修谱序》
       民国十年,岁在辛酉暮春之初,会于中山冯氏之族祠,建议修谱条例。荷蒙必章〔注:查修谱名目,“必章”应为“必璋”〕、秉华、东山、竹贤、正桂〔注:查修谱名目,“正桂”应为“正贵”〕、盛悦、盛楠、盛饶〔注:查修谱名目,“盛饶”应为“盛绕”〕、盛兴、盛义、德昌、毓乾诸执事,捧呈数十年前之古牒问稿于余,余展阅之,知贵族系大树将军之后,至圣明公始隐居溧水赞贤乡之冯村,相传伯一、伯二、伯三三公。伯一公迁居毛公铺,今已渺无踪迹;伯二公迁居宣城,亦已另有谱系;惟伯三之迁居冯村者,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下分忠一、志才、德才、懋才四支,源源本本,鱼贯珠联,不可谓之不美,备矣!然是谱创修于乾隆,重修于于道光,既经兵燹,复遭回禄〔注:回禄即火灾〕。迄今百年,几经刲折,古牒之宝留犹存两部。噫!冯氏之子孙可谓不忘其本者矣。惜乎当日作者,法制未周,致求碎玉,考之谱法,欧公创为世图,苏公创为世记。图记并用是具美之一道也。仆材惭樗栎注:有个成语叫“樗栎庸材”,意思是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庸无用的人。也用作自谦之辞。“樗(chū)”指臭椿;“栎(lì)”指橡树;“樗栎”指不成材的树木。〕,忝员权衔,学愧欧苏,敢云制作。盖以前序有言,愿后之来者,毋循继之逸而辞创之劳,故不得不抒一己之私,以副兹人之望,爰遵欧制、立世图,以盼一本之亲也;复遵制、立世记,以敦三族之谊也。并列雁行,虽一日之长必分前后,列传赞虽一事之善必有表扬,而且歌诗赋词以明道德,绘图列记以壮威。其所以辨亲疏、分长幼、寓劝惩、防不虞者,详且备矣。兹者谱牒稿成付诸剞劂注:剞劂即雕版刻书,吾愿冯氏子孙其世世守之,勿失也夫!
       民国十年岁次辛酉暮春谷旦
                                   安徽当涂前清增生
                            胡霈恩艺林甫拜撰并书(印)
2:邓廷桢撰《冯氏宗谱序》
图片11.jpg
       邓廷桢(1776年-1846年),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江苏江宁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朝官员。善诗文,是著名的书法家,著有《双砚斋诗钞》。
       邓廷桢于嘉庆六年(180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浙江宁波、陕西延安、榆林、西安等地知府,湖北按察使、江西布政使、陕西按察使、布政使等职。道光年(1826年),升任安徽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年)10月15日升任两广总督。道光十九年十二月(1840年1月29日)调任闽浙总督。
       在任职两广总督期间,邓一度主张放开鸦片的进口,并于道光十六年九月初二(1836年10月11日)上奏要求弛禁。当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邓廷桢本人表面上附和林则徐虎门销烟,邓廷桢的儿子却是广州最大的鸦片商人之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邓在福建加强海防,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7月2日在厦门击退来犯的英军。9月28日,清朝因战事失利与英国展开谈判,邓被革职,后流放新疆伊犁。不久被重新起用,任陕西巡抚。道光26年(1846年)病逝于西安,归葬于南京麒麟门外邓廷桢墓邓廷桢所著笔记和诗词并行于世。有《诗双声叠韵谱》、《说文解字双声叠韵谱》、《石观斋诗抄》、《双砚斋词话》等。
       此外,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还工书法,擅写小篆及楷、行诸体,尤以小篆最精。南京市博物馆藏有他玉筋体小篆《说文叙辞轴》,是他晚年从伊犁获释,与挚友林则徐分别时所作,用笔园劲匀称。从端正秀丽中,可看到他刚正不阿的气质。
《冯氏宗谱序》
         古者谱牒不详,唐虞而后,谱系渐重。观周道之隆,系姓弗别,缀食弗殊,远及百世,婚姻不通,而周官所载,宗以族得民,又曰:奠系世,辨昭穆,足知本支之笃,全赖世系之修明,尤贵谱牒之显设。此宋贤欧苏辈,所为兢兢于立宗祠、修谱序,以致族谊也。余姻冯氏叔达,本同社友。丙戌之春,邮寄书来丐予为序。
        序曰:一姓之兴端由家运,如鲁史《左氏》所纪,”殷民六族、殷民七族,怀姓九宗。”庶民之谊,动与一代之兴替相为终始,源远流长,夫岂倖致!然其间联之而使勿散,永之而使不祧,孰非谱牒讲明之力!顾余观近世士大夫家,何尝不知重谱系、立宗祠,而沿习既久,视为故常。时世递迁,漠不厪其念虑,以故支派既远,淆乱渐生,疎孰甚焉。
        而冯氏之家谱一经兵燹,再经回禄。而今之汲汲重修者,仍一再未已。且余远宦千里,犹复谆谆之致书,乞余为序,此固叔达之不忘本原;而其族人之能加厚同姓、孝友睦姻从可知也。观于此,而冯氏之兴殆未可量已,爰寄此,以副叔达请。
       赐进士出身、诰授通奉大夫、陕西布政使、前翰林院编修、年家眷同学姻弟邓廷桢顿首拜撰(印)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刘诗春老师的热情帮助,特别是点校行草书写的谱序内容,使我收益良多!吴大林老师、傅章伟老师也都对本文给予审核把关。在此,一并致谢!)

                            溧水区地方文化协会理事 吴建溧
                                                                         2024年7月4日初稿于天鸿苑
                                                                         2024年7月5日二稿于天鸿苑
                                                                         2024年7月8日三稿于天鸿苑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2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刘长力先生联系安排的采集冯氏宗谱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24-9-12 2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家谱保管人冯毓来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24-9-15 10:51:5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采集冯氏家谱过程中,葛靖、马世平都曾尽力联系过,我也两度驾车前往(第一次家谱保管人并没联系上,仅到宗祠看了看) 第二次是刘长力出面联系,我们通过冯村长终于和家谱保管人接洽上,感谢诸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11-21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