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比花香更馥郁的是书香
百年古村落石山下
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3月25日,2025玄武湖读书汇“春之颂,我们一起读诗歌”活动在晶桥镇石山下村举办。活动由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江苏省书香全民阅读基金会、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宣传部、南京市溧水区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溧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在春日里奏响全民阅读的华美乐章。 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韩松林,溧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德才等参加活动。 张德才对活动首次走进溧水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全区各级各部门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全民阅读、诗词文化融入机关、深入基层、走进课堂,让溧水“中国诗歌之乡”文化名片愈发耀眼,让溧水全民阅读的书香更加浓郁,共同书写溧水文化强区建设的时代华章。 韩松林在致辞中说,本次活动是花香与书香的融合,是自然美、乡村美、人文美、精神美的叠加。他同时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是一种静心、安心、舒心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清雅、文雅、高雅的生活品质,期待更多读者一起来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
“文明长河,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聚而成……”溧水区第三小学的同学们以清越童声拉开活动的序幕,一阙《诗意中国》,唤醒满场诗韵。 诗会现场 三位著名诗人携原创作品亮相
韩东 诗人、小说家、导演、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韩东,带来了他的原创诗歌《超级月亮》《奇迹》。他认为,小说家、导演的身份对于诗歌创作而言是一种别样的滋养,能让诗歌更具故事张力,意象更加鲜活立体。
胡弦 诗人、散文家,《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诵读了他的原创诗歌《风翻越山岗的声音》《早晨的事物》,带领听众走进充满诗意的世界。他还分享了创作诗歌的心得,认为无论是反复修改时的字斟句酌,还是灵感乍现时的文思泉涌,都是诗歌创作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当下,年轻人热衷于刷短视频,不妨抽出一些时间了解诗歌,尝试创作诗歌,用诗歌赋予生活更多色彩,赋予人生更多力量。
王计兵
紫金山文学奖得主、“外卖诗人”王计兵,诵读了《南方一直没有下雪》《篱笆院》,掀起活动的高潮。他曾说,人人都能成为诗人,迈出第一步的关键在于内心热爱,热爱自会催生方法。他从小说写到散文,再至诗歌,生活与创作方式皆在变。爱好有惯性,建立爱好便有了方向。
溧水本土诗人和文化爱好者 带来了他们创作的关于溧水的诗歌 以诗歌共绘溧水人文风韵 “能站在舞台上朗诵自己创作的作品,感到十分荣幸。”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毛文文激动地表示,“参与此次活动,有幸与众多著名诗人深入交流,令我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南京市作协成员、溧水区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成员张学琪说:“无论是溧水石臼湖的波光粼粼,还是无想山的翠影婆娑,都如同灵动的精灵,成为诗歌创作的无尽灵感。”
“溧水是我成长的摇篮。我用诗歌描绘溧水的四季,记录它的变迁,希望更多人能通过我的诗,爱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第十七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特等奖获得者、“诗歌之星”、溧水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学生杨亚琪说道。
活动现场,温馨且热烈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南京市盲校学生董家洪自信登台,凭借心灵之眼深情朗诵《月光下的中国》,以独特感知力将诗中宁静壮美的画卷生动展现,深深打动了现场听众。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同学们带来情景吟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该节目在2024全球中华诗词吟诵大会暨第八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的“儒风雅韵”板块,获得了三等奖。
诗歌从不拘泥于形式。南京市第四批百名文化人才冯乐韵、南京溧庆黄梅戏剧团的国家三级演员黄华周以及红梅奖金花获得者王倩,带来跨界创意表演《激荡》。
活动最后,玄武湖读书汇邀请线上线下的所有诗歌爱好者共同朗诵吉狄马加的《感恩大地》。参与朗诵的省溧附中初一学生史星雨说:“活动实在是太精彩了!以前我觉得诗歌大多就是用来朗诵的,没想到它还能以唱歌、表演等如此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我对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百里秦淮源起溧水,千年古邑焕发新颜。近年来,溧水区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以打造“书香溧水”为目标,紧扣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创新性地推出诗词大会、红色经典阅读季、名家名师大讲堂等阅读品牌,2021年溧水获评“中国诗歌之乡”,目前形成了3大协会34名国家级会员的创作梯队,建成93处文学地标,“品书香溧水 赏诗词之美”等阅读项目连续五年荣获省级奖项。同时还依托无想水镇唐风文旅、石臼湖艺术小院等载体,创新开展田野读书会,形成“文学+旅游”融合发展的格局,以立体化文学生态彰显“溧水诗人现象”。溧水正以千年文脉为根基,以活跃创作生态为支撑,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高地,让“中国诗歌之乡”成为新时代的文化标识。
记者 | 张静 经玉萍 曹燕 视觉 | 管盼 章蕾 张福敏 严家旭 转自溧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