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451|回复: 8

徐溪盧家庄村居图及后芦村(作者陈维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5 21: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陈维银 于 2025-4-6 23:06 编辑

徐溪盧家庄村居图及后芦村

徐溪社区自然村八

(作者陈维银)

2025年4月5日

一、盧家庄村居图

12图片1_极速看图.png

盧家庄村居图

     盧家庄卢氏宗谱修于1911年,村居图中的盧家庄,虽然画作于1911年,但村居图中的盧家庄,应该是没有遭受太平天国兵燹摧残之前的盧家庄,盧家庄村居图留下信息如下:
     1、盧家庄村居图中村后赤鼓山(后名赤虎山)顶有白龙王庙,其规模共99间半的并没有画出来,白龙王庙于1958年被乡里派人拆除了,拆下来的木料建了方边中学。小时候放牛,我们经常坐在一米多高的寺庙南外墙上。如今寺庙的内外墙,在又经历50多年风雨,已经完全坍塌,但白龙王庙的规模清晰可见。庙东一石塔却未见过。古时上山有两条石头铺的汀步,位于赤虎山的东南和西南两处,图中上山入庙之路仅有西南侧的路,与现实不符。
     2、村居图村西原有三进祠堂,其规模不小,但我自小却没有见过该祠堂,可能毁于太平天国期间。一二百年来
,祠堂旧址一直空白着,我自小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后芦家庄没有人家在这一处空地上建房子?直到看到村居图,才知此处是盧氏祠堂旧址。祠堂又曰家庙,是安放家族里逝去亲人牌位的地方,大概住后芦家庄的村民都知道该地不宜建房。
     3、村居图中砖瓦楼房七栋二进带天井,共数十间砖瓦楼房,村后还有三家房屋,太平天国期间大部分房屋遭受毁坏,平天国之前卢氏家族120多人,而平天国期间,卢氏家族仅3人幸存。1865年后,3人才回到后芦家庄,昔日盧家庄的辉煌,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了。
     4、村居图左后方有土墩,小时候我去后芦家庄那个土墩处捡粪,土墩上满是杂树野草,阴气沉沉,村里人很少去那里,2000年村后建厂,土墩被平整了。我认为土墩应该是古代土墩墓,也就是说卢氏家族,在定居后芦家庄之前,很久很久以来就有人在此居住过。
     5、村居图中称现在的前芦家庄为任家村,为什么任家村村名没有延续下来,而1907年任氏宗谱中称现在的前芦家庄为盧家庄城。而图中的任家村房子画得太少与盧家庄城三大进两组楼宇实际规模不符,前芦家庄周围的森林及庄后面的花园都没有画出来。
     6、村居图中的井和墩,在村图中被描述:《金井澈珠,墩明端映村中》。百度中也没有查到该词组:金井澈珠,墩明端映衬中。这倒符合芦家庄也曾住着另一户朱姓的传说,据老年人讲,历史上曾经有朱姓住后芦家庄,朱姓人丁越发越多,而卢姓人丁却不旺,卢氏家族忧心忡忡怕被朱姓替代。于是便问计于算命大师,大师出主意讲,在村前挖一口井,在村中建一磨盘,叫磨盘上杀猪(朱),深井盛血,俗称杀人不见血。图中却没有画出磨盘,而刻意画出东塘东并不显眼的墩。金井澈(杀)珠(朱),墩明端映衬中(杀猪凳放置村中)。我看有这个寓意。《任氏宗谱》中记载有姑娘嫁给后芦家庄朱家做儿媳,后芦家庄确实有朱氏家族的存在,是不是太平天国期间被灭族,还是朱姓自此后还真逐步死亡,在芦家庄灭门了呢?!
     7、村居图中虽然只画了九棵大树,与村图中所描述:《观夫茂林修竹,不减蘭亭胜景》是不符的,茂林说明后芦家庄周边与前芦家庄同样有着茂密的森林。而前芦家庄的森林很可能是卢氏家族所栽种,毕竟卢氏在芦家庄已经居住八百多年了。前芦家庄大小范围内土地在四百年前都是属于卢氏家族的,而前芦家庄以前存在过的各种古树特别是古柏,没有七八百年还真长不了那么粗大。
     8、村图中左下角画了:关帝庙、福神庙、财神庙。我们只见过一座三间房的福神庙,1970年学校新建,我们上学改道,天天经过位于村前田冲里那个福神庙后面。小庙里是流浪及讨饭人避风挡雨的地方。分单干后福神庙倒塌了,前几年后芦家庄集资又盖起来了,还修了水泥路通到福神庙。可是我自小就没有见过关帝庙和财神庙,是不是两座庙也是在太平天国期间被毁了呢?
9、村居图中风水埂,风水埂落差3米多,大埂又高出以东二百多亩水稻田。历史上因风水埂仅有两头出水口,1969和1991年两次特大暴雨,我亲历了特大暴雨被风水埂所阻,前后芦两村二百多亩水稻被淹成一片汪洋的场景。造溧水高铁站时,风水埂被挖了。
     10、村居图西面画有三步两桥,村图中所描述:《行三步跨两桥,名播於外》。村居图中的三步两桥,位置在如今高铁线的路基下,已不复存在,小学1-3年级,我天天在三步两桥上走过。不过南京有《三步两桥》,三步两桥南京人都知道。它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和中山北路交叉路口西侧。
     11、村居图自任家庄往北一条古道,然后分叉为左右二条古道,左手古道是前芦家庄世世代代走后芦过徐溪桥,去溧水县城的首选道路,自1952年徐溪庵改建小学起,又是前芦家庄学子去上学的必走之古道,直到1969年大暴雨冲走了徐溪桥,小学搬迁,这条几百年的古道还没有完全结束它的使命。右边那条古道走过东塘埂,穿过后芦家庄,是去方边等地的古道路,后来也是我们去方边上学步行的必经之路,如今也早已废弃。
二、后芦村

      后芦家庄的村名也是几经变迁:芦家村>盧家村>盧家庄>后盧家庄>后芦家庄>后芦村。
      盧家村最早见于明万历溧水县志之92页丰庆乡:盧家村。又见〔顺治〕溧水县志之村保148页:盧家村。再见〔康熙〕溧水县志之村保134页:盧家村,而〔乾隆〕溧水县志之村保104页:盧家庄,〔光绪〕溧水县志之村保96页:盧家庄。  
      盧家庄建庄于公元1130年,原住中原地区的盧陞,字高一,1128年因随宋室南逃,经过二年漂泊不定的生活,于1130年移住在溧水东丰庆乡,盧高一见赤鼓山南麓是风水宝地,遂在此建庄定居下来,圈占了东至竹山东至南横山,南至邵王村和南山,西南至南山西尾至苋山,西至长塘西,北至赤虎山这一广大的范围。盧高一将村庄建在赤鼓山南麓,选在海拔33m的地方建庄,这里永远都不会被洪涝淹到。后来有任氏在村前建庄,东面有袁姓建庄,北有张姓分别在王武村、百里村和五里牌建庄。
     盧高一雇工在圈占的土地上开垦农田,修筑水利。开垦出来的农田先是雇工耕种,后来又部分出租给没有田地的农民耕种,又在此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盧高一在盧家庄生活了51年,于1187年,享寿83岁时在盧家庄去世。
      盧高一生二男:茂一、茂二。始祖盧高一39岁才生长子盧茂一(1137年-1181年),43岁生次子盧茂二(1141年-1201年)。如今,住盧家庄、邵王村盧姓均为盧茂二的后人。
    《盧氏宗谱》第二卷附有1911年绘有芦家庄村居图,《盧氏宗谱》里介绍:是村也吾盧氏始居于此,当濑州之东隅居丰庆之北界,仰狮温之秀,南山作屏,坐倚赤鼓山之雄,涧水为带,左控长峰荆秀巫齐,右临徐溪虹飞波湃,金井澈珠,墩明端映衬中,行三步跨两桥,名播於外,观夫茂林修竹,不减兰亭胜景,而今人杰地灵,又逢盛世瑞霭。
      盧氏自迁徙芦家庄894年以来,已传至第30世,可是如今盧姓居住后芦家庄仅有10人。原来在1853年至1863年太平天国期间,盧家庄盧氏家族也遭受了巨大的人员死亡的打击。
      盧家庄卢氏21世大字辈兄弟35人,22世用字辈兄弟44人,23世本字辈兄弟32人,24世立字辈兄弟15人,而24世立字辈兄弟15人仅两人传有后代。21世-24世字辈的卢氏老少几代人,正是生活于1853年至1863年太平天国期间,四辈人大部分死于太平天国战争兵燹中,而后芦家庄卢氏家族人员,在兵燹中的死亡比例,也相当于溧水的人口死亡比例。卢氏宗谱第十八卷至二十四卷记载:第22世至第24世,太多人因兵难、兵燹而失踪,因咸丰年外逃避乱而音信全无而失考,咸丰三年因粤匪入境受惊吓猝死,如道光二十五年被掳未归失踪。后芦家庄卢氏家族人员死亡后,连正常的葬礼也没有,只能就近草草埋葬于村后山边新的坟地里。
       虽然太平天国兵燹结束158年了,因种种历史原因,后芦家庄卢氏家族人口却没有壮大起来,比之前芦家庄任氏家族人口少了很多。
卢氏家族虽然仅存活三人,但是卢氏家族拥有祖传的上千平方米的砖瓦楼房,三百多亩水田旱地、塘坝水渠,还有大片荒山,他们将部分水田出租,又靠雇佣长工和请短工耕种剩余的水田旱地。
       太平天国战争后的好几十年,过着丰衣足食无忧的生活。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贺氏家族从苏北逃荒来到江南,要饭途中在后盧家庄停留下来,靠给盧家帮工和租田,定居在了后盧家庄,如今贺氏家族在后盧家庄人丁兴旺,为后盧家庄人口最多的家族。
      1900年后,后有河南客民方姓家族,还有当地穷人二家张姓,二个刘姓家族,苗姓,黄姓,他们或在卢家做长工和做短工的原因,在后芦家庄定居下来,付姓因1952年,种子农场由前芦迁移到桂庄一带,由政府安置迁入后盧家庄。
       1951年土改运动,凡住后芦家庄各个外来姓氏家庭,均分了田地塘坝,还有的分到了砖瓦房和荒山。1953年又组织了合作社,1956年撤销了互助组又组合高级社,1958年又成立了生产队。1961年前后芦家庄两个村社员混编为:青年生产队和老年生产队。1962年撤销了青年生产队和老年生产队,前后芦家庄两个村各自为一个生产队,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生产、劳动和生活,自此,才有前芦家庄和后芦家庄的村名。
       生产队时,后芦家庄先为一个生产队,1975年分为两个生产队,后东队109亩水田,97人,后西队109亩水田,94人,半旱和旱地还可能。   
2010年居住后芦家庄有14个姓氏,208口人,当地人25人,来自河南客民37人,来自安徽客民66人。讲信阳客民口音81人,讲江淮话147人。
       后芦家庄建庄至今已经894年,是徐溪25个自然村历史最悠久的村庄。
三、后芦家庄14个家族及移民情况如下:

      1、卢姓,芦家庄的建庄姓氏,《卢氏宗谱》记载,始祖卢高一,讳陞,生于宋元符二年己卯(1099年),公元1128年,30岁的卢高一随宋室南逃,过长江后先落脚南京城,于1130年在溧水东丰庆乡赤虎山南定居建庄,卢高一生二儿子:茂一(1137年-1181年)、茂二(1141年-1201年)。茂一约于1160年移居大树下一带建庄。茂二公留在芦家庄,到了1863年,茂二后人在后芦家庄约120余人,被长毛和湘军轮番屠杀,仅存活三位男性外逃活了下来,太平天国被灭后,三人返回后芦家庄,结婚生子,卢氏虽然人口少,但他们拥有后芦家庄周边约300亩土地,他们卢氏家族一直是多个穷苦家庭打工帮工的中心。目前生活在卲王村、前芦、后芦的卢姓,均为三人的后人,2016年,卢姓住后芦10人,住前芦17人,户口总人数27人。字派:啟洪枝积。
      2、贺姓:据贺应成(69岁,1956年生)讲述,苏北扬州客民,约于1870年,贺正安天祖肩挑手牵着三位孙子:兆堂、兆槐、兆柱三位,即贺应成的太爷们,过长江讨饭漂泊来到溧水,后在后芦卢家帮工而定居下来,到1949年前夕,家族在村东拥有约60亩田地。2016年户口人数49人。字派:荣以正春兆,长德应秋松。
      3、傅姓,原安徽和县人,傅德宽(71岁,1954年生)他们家于太平天国后迁居城郊桂庄一带,种子农场由前芦迁移到桂庄一带,将傅姓一家迁移到后芦落户。2016年合计户口32人。字派:秋德义迎。
      4、方姓,河南光山县方塘乡的客民,据方忠义(91岁,1934年生)讲述,其父亲属牛生于1913年,其父亲4岁时,即1916年爷爷弟兄三人,一人一担,迁徙江南来的,定居后芦家庄后,与先下江南的方姓本家联络上,1935年左右,在盖屋村东买田130亩,租给别人耕种,方家住后芦家庄继续租田和开荒耕种,于1949年方忠义(91岁)一家留住后芦家庄,三爷、四爷两家迁居盖屋定居,到1949年前夕,家族在盖屋等处拥有约130亩田地。方氏分别定居:倪家塘43人,后芦家庄27人,钱家边22人,方独湾14人,盖屋81人,南里村8人,徐溪村4人,2016年方姓户口人数总计199人。字派:□遵世守、崇绪永代、和敬思忠、应明贤德、绍啟文宗。
     5、刘姓一,刘忠贵(72岁)讲述,由他爷爷奶奶带领他父亲兄弟五人,于1930年左右,自安徽当涂县太平府,迁徙溧水一带帮工,解放前就在后芦村定居,祖上自何处迁太平府已失传,2016年户口人数24人。字派:忠候治。
     6、刘姓二,据刘义贵(88岁)讲述,他们家是来自苏北的移民,民国初年自苏北移民来溧水,约于1930年左右在卢家帮工,落户后芦,2016年户口人数20人。字派:义礼志。
      7、张姓一,老家住白鹿岗,张姓二户于1945年前,分别不同时期,到后芦卢家帮工,落户后芦村,2016年户口人数12人。字派:竹敬卜世。
      8、张姓二,河南信阳客民,张道学原住丰安寺村,其祖上在山口村买田,又搬到山口村居住,张道学入伍沈阳部队,退伍回来娶后芦村方姓姑娘,由丰安寺迁徙后芦村定居,2016年户口人数6人。字派:道德文。
      9、黄姓,1949年以前自小丹阳迁徙来后芦,老弟兄三人,老大住后芦,老二原住后芦,因犯罪劳改回来,村民不充其进村,老三做上门女婿去了门神岗村,改名孙志强,2016年户口人数7人。字派:永、兆、继。
      10、宗姓,原淮安人,宗云(67岁,1958年生)幼丧父,自幼由爷爷爷奶奶抚养,母亲改嫁到后芦家庄卢姓,爷爷爷奶奶去世后于1975年,宗云投靠母亲而来,自此在此结婚生子,2016年户口人数6人。
       11、苗姓,苏北人,苗孝勤(75岁,1950年生)讲述,他们家父亲兄弟两人,约于1940左右讨饭来溧水,定居在后芦家庄,1950年也曾在前芦家庄居住过,苗孝勤兄弟二人,其弟迁居白鹿岗,2016年户口人数5人。字派:孝义。
      12、蔡姓,其父姓张,做了袁巷蔡姓上门女婿,其父的哥哥张卜爱一家迁居县城王家冲,其宅院房子转让蔡姓,蔡姓约1985年由袁巷迁徙后芦,2016年户口人数4人。字派:继、德。
      13、栾姓:栾克林(79岁,1946年生)原东庐乡倪村头村人,与贺应宝是表亲关系,贺应宝去世后,1982年左右招夫养子,由倪村头来到后芦家庄落户,2016年户口人数3人。字派:克。
      14、李姓:其父姓傅,入小阳村李姓门招女婿,傅姓去世后,其妻子迁回后芦定住,2016年户口人数3人。
图片1(1)_极速看图.png
2008年造型古典的后芦村村牌
图片21_极速看图.png
空中俯瞰后芦家庄村图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4-5 21:51:4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盧姓,简写卢,在卢姓迁居盧家庄八百多年以来,南横山和南山两处祖坟地曾安葬卢氏祖先1300多人,两处祖坟地早已被卢氏后人所遗忘。卢氏家族曾经拥有我们前后芦两村几百亩土地和几座山头,历史前进到今天,再没有给卢氏后人留下多少遗产。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6 11:06:22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学同学(甲方底村人)他哥上世纪八十年代入赘后芦村贺姓人家,生了一双儿女,均随母姓,后不幸四十余岁英年早逝,我那张姓同学因家贫后也入赘东芦张公塘,他还有一老大也入赘东芦曹家村。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7 05:22:02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出一段历史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7 18:41:54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祥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家乡的往事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7 20:23:10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文章非容易,寻访追源要耐心。
细致入微详记录,唯恐前后有漏情。
反复对照前后事,家谱传说探愿因。
后盧前芦数百年,单姓逐渐成多姓。
全篇看似记录片,却含血泪和艰辛。
文章虽长却耐读,作者神筆能点金。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22:26:49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夕照晚晴 发表于 2025-04-07 20:23
一篇文章非容易,寻访追源要耐心。
细致入微详记录,唯恐前后有漏情。
反复对照前后事,家谱传说探愿因。
后盧前芦数百年,单姓逐渐成多姓。
全篇看似记录片,却含血泪和艰辛。
文章虽长却耐读,作者神筆能点金。

刘老的诗评是我画龙,刘老点睛。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9 07:32:34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赤虎山顶,我曾随陈维银先生一道登临。虽然见到山顶有白龙庙遗迹的断壁残垣,但总觉得传说中的九十九间半庙宇应仅仅是传说而已。因为山顶就那么巴掌大一块,建造有九十九间半,好像达不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9 07:34:12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维银先生走访调研报告细致深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