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838|回复: 3

徐溪五里牌村名由十五里牌改名(作者陈维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5 01: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陈维银 于 2025-4-15 13:16 编辑

徐溪五里牌村名由十五里牌改名

徐溪社区自然村十

(作者陈维银)

2025年4月15日

      五里牌村位于高岗上,村庄的海拔34-36m。这里是不太适合建村庄的。村北是山,无田可耕。五里牌与百里村之间,是一片小平原有几百亩水田,原为百里村张姓和笪姓所拥有。五里牌人必须在这几百亩田地争取拥有百十亩水田。西邻王武村,徐溪河河谷那片肥沃的田地与他人无关。仅村南面一百余亩吊坎子田,灌溉用水十分困难,所以夏熟耕种条件比较差。五里村村前和村东各有百十亩水田,是养活五里牌村世世代代的村民。
五里牌村择常溧路北而建,常溧路又叫镇溧路,自溧水县城东北角向东北在天王镇分岔,直走到常州,左手支路到句容和镇江,所以历史也一度称之为镇溧路。
      在遥远的1400年前,杨广在南京南置溧水县,后县衙建在城镇,也不知在哪个朝代起,反正早在明万历以前,在城镇对外建了四条古官道,东北古官道通镇江常州。东南古官道通溧阳宜兴和杭州。西南古官道通广德郎溪、西北古官道通南京。
    古官道是官方战时运兵运粮的重要通道,战时临时铺垫平整,骏马拉着马车运粮运草,所以一直称官道为马路,直到新中国后才改称为公路。而和平时期古官道很荒芜,用不规则的石头铺路,石缝里长满了茅草,连马都不愿意行走,官员商人农民,都是看方向行走,自古以来,抬轿车骑马推独轮车和步行,都是行走在不足一米宽的羊肠小道上。
     破破烂烂的古官道,一直到了汽车时代才焕发新颜,我上高中时,天天要走这条古道去方边中学上学,一种很容易风化的砂子掺粘土,铺在路面上,下雨后车辆碾压,路面非常容易损坏,于是招聘了十几个农民组成公路养护站,负责溧水县城到白鹿岗约十三公里路段的养护。当年的农民工都进了编制,早已退休的农民工拿着事业编制的工资。
      官道上每隔五里埋一石头凿制的里程牌,我所见过的石头凿制的里程牌,高约60厘米,宽约45厘米,厚约8厘米,双面都有凹型字体,这种石牌几百年都不会风化损坏,可现在再也见不到了。石牌附近形成的村庄,村庄名就以里程牌作为村名,五里牌村名就是这样来的。
       五里牌村距离县城的城墙十五里路,村名早已在溧水县志中有记载:溧水明〔万历〕溧水县志92页,清〔顺治〕溧水县志149页,清〔康熙〕溧水县志134页,“十五里排村”属归政乡。
         到了清〔乾隆〕溧水县志104页,清〔光绪〕溧水县志95页,称之为“十五里牌村”,“十五里牌村”属丰庆乡。
直到近代,才将“十”省略为“五里牌村”。
        十五里排村→十五里牌村→五里牌村。
        目前,最早有记录居住在“五里牌村”的,是一位名叫张宜庸的古人,张宜庸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从百里村迁至五里牌卜宅而居。张宜庸生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卒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寿73岁。配杜氏,生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卒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享寿73岁。张宜庸43岁那年移居到五里牌村的,在五里牌村生活了30年,他是五里牌张氏的始祖,至今560年以来(1465-2025),这支张氏一直生活在五里牌村。
        1853-1863年太平天国时期,五里牌村张氏族人被杀肯定不会少,因张氏宗谱上世系不全,所以无法计算出遇难的具体人数。太平天国后的150多年,五里牌村张氏人口繁衍不多,到2016年,户口仅有44人。
        段氏居住五里牌村的历史至少400年以上,主要是根据段氏家族的祖坟地规模去判断的,五里牌段氏是从浮山杨段庄迁来的,因一直没有见到段氏宗谱,不能够准确知道段氏居住五里牌的年代,有一天如果见到段氏宗谱,这个谜底一定会揭开的,2016年段氏户口83人,是五里牌第一大户。
         五里牌村位于徐溪社区中部,北与徐塘巷隔山搭界,东与百里村搭界,西与王武村搭界,依常溧公路路北而居。
         五里牌村田地主要集中在村庄南面,和东面的百里村共享两村之间的那片小平原。
         五里牌村北高南低,村庄的地势较高,海拔34-36m。村地理上为东经119.095度,北纬31.656度。
         公元1980年包产到户的前夕,该村分为五一队、五二队。五一队有田地110亩,人口92人。五二队有田地111亩,人口93人。五里牌村于1980年合计有田地221亩,人口185人。
         到公元2016年,五里牌村实有户口人数231人,30年人口增加46人。
         五里牌村目前共8个姓氏,段姓人口83人,与张姓共同居住五里牌几百年了,张姓人口44人,1465年迁居,560年以来张姓一直是五里牌村的守护者,其余6姓,大多为太平天国被灭的1875年后,和新中国成立后各有原因迁居五里牌村的。
        五里牌村有溧水原居民共145人,占62.8%。来自苏北的客民许氏和陈氏共63人,简姓和叶姓是河南客民共18人,客民共86人,占37.2%。五里牌村因原住民占比大,苏北客民又随原居民说了江淮口音,说江淮口音约占92.2%,而五里牌村人讲江淮口音非常有特色,讲江淮口音中带拖音,比较绵软。而王武村人讲江淮口音也非常有特色,口音短促刚毅,所以说王武村民风较彪悍。虽然两村间隔百米,形成这种很回异的风格,连他们自己也没有觉察到。
       五里牌村仅有河南客民叶姓简姓等少数人说河南客民口音,占7.8%。
始于2000年,五里牌村的田地被征用,建开发区,多家工厂如雨后春笋,短期内在此设厂建成生产,仅有五里牌村村庄范围内没有拆迁和开发。
        五里牌村8个家族,迁居五里牌村的历史、原因如下:
        1、段姓:五里牌段氏由杨段庄迁居五里牌村,根据五里牌段氏祖坟的数量和规模,杨段庄段氏迁五里牌至少400年,五里牌段氏多人讲述他们有宗谱,有段姓老师收藏,费了很多周折也没有找联系人,因此至今还未见到段氏宗谱,还无法知道五里牌段氏的历史及迁徙时间。2016年户口人数83人,是五里牌第一大户。字派:立秀菊。
        2、张姓,张氏宗谱记载:张宜庸于公元1465年由百里村迁后五里牌村,他是五里牌张氏的始祖,至今559年以来(1465-2024),这支张氏一直生活在五里牌村,2016年户口人数44人,字派:大尚明士可,世本於仁筠,忠孝传家发,修先永兴昌。
        3、许姓:许氏宗谱记载:是盐城阜宁人,清末时一路讨饭来溧水的移民,许学才(68岁)太爷太太廷字辈,随高祖母逃荒而来,先落脚白马曹涧桥一带,后又移民来东屏五里牌帮工,后落户五里牌村,徐溪桥村许姓是其近门,2016年户口人数45人。字派:廷儒维学世业。讲江淮口音。
        4、甘姓:原住洪蓝镇,1937年日本鬼子轰炸溧水时,甘公保(76岁,1949年生)舅舅张姓住五里牌,甘姓由洪蓝镇迁居五里牌村,2016年户口人数18人,字派:德、公、宽。
        5、陈姓:陈华林(76岁,1949年生)讲述,其父亲在日伪占领苏北期间,由扬中县一担挑逃荒来江南溧水,落脚在山口华华家帮工,原住山口华村,1958年建方边水库淹没山口华老村庄,迁五里牌的,2016年住五里牌户口人数18人。字派:万世荣华,选德昌明。
        6、简姓,简氏宗谱记载:简氏是河南光山县晏河乡程山村移民,清末时下的江南,原住西村,因1958年建方边水库西村被淹,安置简金斗一家外迁,简金斗母亲娘家是五里牌的,所以简金斗家选择迁五里牌村。简姓分布在东屏多个村庄及东庐简家,是客民大户,2016年住五里牌户口人数10人。字派:维琼绍先祖,恩泽永春芳,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7、叶姓,叶有安(73岁,1952年生)讲述,他们叶氏原为河南光山县客民,太爷带爷爷辈下江南后,定居句容县天王镇农村,叶有安爷爷兄弟四人,其中四爷爷住西村生三女儿,没有生儿子,叶有安的父亲自幼年来西村,给四爷爷做养子。因1958年建方边水库西村被淹,安置原住西村叶有安他们一家迁王武村,迁五里牌的简姓在水库区与叶姓是邻居,两家关系交好,简姓劝说叶姓也落户五里牌,叶姓听从简姓的建议,最终落户五里牌。2016年住五里牌户口人数8人。字派:有本。
        8、王姓:王世金,原余家边人,其爷爷去世后,奶奶改嫁到五里牌张姓人家,其父随奶奶改嫁到五里牌村定居,2016年住五里牌户口人数5人。字派:世可。
图片1_极速看图.png

1907年修的《张氏宗谱》中关于张宜庸迁居五里牌的记载
图片2_极速看图.png

空中府看五里牌村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4-15 03:00:22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溪社区调查写了四篇共一万二千字,调查内容还没有写完,原爱国大队下属11个自然村调查写了十三篇共五万四千多字。下一步写原梁山大队下属14个自然村的调查,内容肯定不如前面的丰富,现在25个自然村同属徐溪社区,我将尽力去写。但目前手头有工作,且很重要也很紧迫,待完成了这项工作后继续写。|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5 20:14:41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热心写村史,读者顿感乡土情。
五里牌村十五里,村名变动有根源。
翻开史書细细读,一部村史呈面前。
田亩乃是人根本,百亩水田年复年。
语言多为江淮话,声调委婉又缠绵。
人口变化难细查,家族多变谱不全。
姓氏有早也有迟,原居土人和客民。
篇篇详细非容易,多亏贤人陈维银!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公路养护队转事业编,纯属那个时代的风口红利,我熟悉的一个百里村人就赶上了。现在事业单位大多用的劳务派遣工,由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然后派遣到用工单位,象民政下属单位火化场、一些医院等一些工勤辅助岗,正式有编岗位都是逢进必考,一系列严格流程。
溧水114APP,招聘、房产、相亲、便民、二手,一站搞定!点击下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