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在绿色大地上蜿蜒舒展,穿过村庄集镇、青山绿水,串线成网,遍布乡野田间,将农村与城市连成一片,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溧水区积极响应“数字乡村”建设号召,依托区城运中心“一网统管”体系,在全省率先探索5G、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村公路领域的应用,不断完善农村公路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了农村公路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 “智慧+”让农路管理更智能 截至2021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08.531公里,农村公路桥梁175座,总长6275.92米,形成了区至镇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镇与镇三级及以上公路通达、街镇至村社四级公路全覆盖的格局。 这些农村公路就像人体的一根根“毛细血管”,纵横交错,传统的农村公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农路管理需求,农村公路信息化应运而生。“溧水区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模块,可全面展示全区农村公路视图,任意点击其中某一条路线,即可获取到该路线的基本信息、管养人员、养护情况等。 针对区内农村公路基础数据采集不完善、电子地图更新不及时、硬件欠缺等问题,溧水区进一步结合农村公路管理需求,从农村公路地理信息采集服务、路产数字化服务入手,助力农村公路信息化优化升级。“我们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累积农路全要素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智能化形成全区农路管理养护评估报告,为农路管理养护决策提供支持。”区智慧交运分中心工作人员唐久红表示。 建立“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无疑是为农村公路管理安上了“千里眼”。“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农村公路管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其成为集路产信息数据管理、路产状态监控、超限超载管控、运输安全监管、养护作业监督考核及应急抢险保障于一体的“公路综合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服务“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智慧公交让出行更“聪明” 全区密织的农村路网,打通了农村发展的“大动脉”,而铺设的公交线路网也连通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全区现有城镇公交7条线路、99辆公交车辆,镇村公交52条线路、84辆公交车,实现全区乡镇(镇街)公交覆盖率100%,行政村公交覆盖率100%。
为实现公交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运营,溧水区全力打造智慧公交系统,为群众营造优质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我们在每辆公交车上配备了6路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查看车辆运行状态,并监控公交司机驾驶中的违章违规行为等,实现公交智能化调度、智慧化出行和高效化运营。”区智慧公交分中心工作人员邱亚萍说。 出行前,市民通过智慧溧水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获取公交车辆到站信息,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中,市民在站台可通过电子站牌,及时了解车辆预计到站信息,了解车内拥挤度,方便选择适合车辆;出行后,市民可对公交出行服务提出建议或意见。 一体化平台让指挥更高效 目前,溧水区智慧交运分中心、智慧公交分中心已入驻区城运中心,相关业务系统全部整合进区智慧平台。据区城运中心工作人员毛健介绍,通过全区智慧平台可对农路日常巡查发现的事件进行工单派发,对处置现场进行指挥调度,形成事件闭环处置。今年以来,已经发现并处置事件700起以上,效果明显。 实时检测全区范围内超限车辆、全面展示和分析农路养护管理情况、优化调整镇村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随着“智慧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溧水区的农村公路在建设和信息化推进中,已形成了智慧+管理、智慧+养护、智慧+运营的“智慧+”运行管理新模式。 融媒体记者 陶燕燕 通讯员 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