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年来,我区坚持“管养融合”的原则,构建“区、街(镇)、村(社)”三级“路长+护路员”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农路管理和交通安全水平,全面打造安全、畅通、整洁、舒适的农村公路环境。 创新“大群管”共管网络 田伟之是晶桥镇的一名护路员,也是枫香岭村的一名社工。每周他都会骑着电动车进行三次巡路,一旦发现问题,田伟之会通过“智慧交运APP”拍照上传,镇“路长办”的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就近安排养护人员整改问题。在我区,像田伟之一样的护路员有114名。“我负责的路段总长度约12公里,每次巡路只要花40-50分钟,也不耽误我的本职工作,每年还能增加一万多元的收入。”田伟之说。 2019年,我区开展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护路员”制度,每15公里配备一名专职护路员,实行一村一网络、一路一专管。同时深化科技治路,创新实施道路信息化管理模式,率先建设“溧水交通运输行业治理”手机 APP,推行护路员+“智慧农路”模式,对管养人员巡检实施全过程手机在线记录,管理人员在线实时监测,县道优良路率达100%,乡村道优良路率达100%。“护路员”制度的实行,实现1200多公里农村公路全覆盖,有效缓解了农村公路巡查频率不足的问题。
探索富民兴业新模式 2020年,区交运局在晶桥镇试点开展“合作社+农户”养路护路模式,委托芝山村南京石燕农地股份合作社开展辖区内135公里农村公路日常保洁工作,成立了农路管养队,购置清扫车、洒水车等专业保洁设备,为本地村民提供了20个工作岗位。“我负责开洒水车清扫路面,每个月收入5000多块钱。”晶桥镇芝山村村民芮敬文告诉记者,自从加入了合作社的农路管养队,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至此晶桥镇农村公路保洁工作从“游勇散兵”蜕变为“集团作战”、从“簸箕扫帚”转变为“人机结合”,农村公路由无人保洁变为专人管护,由零散管护变为定期管护,由简单维护变为规范管理,做到路面整洁、道路通畅、管护有力,实现养护管理向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同时通过合作社招募周边沿线贫困农民参与道路养护,也为当地低收入户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创收增收。 去年,我区构建了“区、街镇、村社”三级“路长+护路员”组织管理体系,重难点问题交由各级路长协调解决。在创新机制的支撑下,我区农路优良路率逐年提升,全省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中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去年底,我区成功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强化技术指导,对街镇农路养护人员技能培训,使其充分掌握保洁专业知识,达到新形态下农村公路日常保洁工作要求;强化监督考核,采用护路员日常检查、监理月度考核、年终评议等方式,对农村公路保洁质量进行打分评定,对‘合作社十农户’养路护路模式进行定级评价;强化总结提升,通过本次改革探索,不断提炼总结深化改革经验,将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推向纵深。”区交运局党委委员、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夏光平表示。 融媒体记者 茆兴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