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他的500多幅书法作品被全国专业报纸杂志刊载,文学作品在全国40多种纯文学刊物上发表,文学和书法作品多次获奖;他还经营着一家小餐馆,摆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工作之余,创作出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他就是曹文龙。
小餐馆里透着书卷气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晶桥镇杭村一家名为真真饭店的小餐馆,见到了当地“名人”曹文龙。曹文龙夫妻俩经营着一家小餐馆,虽然只有30多个平方,但书香气十分浓厚。餐馆的墙上,挂了不少曹文龙书写的书法作品。在餐馆内的角落里,有一张小桌子,上面堆满了曹文龙创作的文学和书法作品。“这张小餐桌是我每天空闲时,用来创作的地方。”曹文龙笑着告诉记者。
曹文龙今年已过知天命之年,2006年从原云鹤粮管所下岗后,夫妻俩就一直经营着这家小餐馆。受父亲的影响,曹文龙从小练习书法,几十年来从未间断。“有时候练习书法通宵达旦,冬天深夜手僵硬了,就用热水敷敷继续写。”曹文龙在勤奋练习书法的同时,2001年还考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学习,三年后顺利毕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以来,曹文龙至今已有500多幅书法作品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全国专业性报刊上发表。2005年,曹文龙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2006年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2008年被聘为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曹文龙的书法作品也不断参展和获奖,他的作品在纪念傅山书法展、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全国少字书法等书画展上展出,并获得了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大奖。
百万字著作书写诗意人生
汪曾祺说,作家应该读一点画,懂得书法。书法和文学是相通的,曹文龙喜欢书法,也酷爱文学。“在中学期间,我特别喜欢语文课。尤其读到著名作家的范文,我时常被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而焦虑,也被事件的发展和结局牵肠挂肚,让我时常感慨万千,注定了我今后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艰辛之路。”曹文龙说,出于喜爱,他在读中学时,就用零花钱买来四大名著和中外名家小说集,读了一遍又一遍,大量吸取名家的小说创作技巧,为他以后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文学创作之路是艰辛的,曹文龙也经历了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地从名家小说中吸取艺术营养,总结创作经验和技巧。“在我经历了下岗的阵痛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也让我明白,生活是文学创作上唯一的源泉。”曹文龙说。
夫妻俩开了小餐馆后,曹文龙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创作上。“每天早晨,我们夫妻俩5点多钟起床赶早市买新鲜的菜,上午准备菜品,中午做菜招待客人,下午2点到4点,就是我创作的时间了,写几幅书法作品后,我就会把我干活时打的腹稿写下来;晚饭时间又要忙,晚上回到家9点多钟至11点多钟,我都会坚持伏案创作。”曹文龙说,这是每天的时间安排,几乎不间断。
2007年,曹文龙开始在全国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诗歌,此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至今,曹文龙已在《作家天地》《文学世界》《中国文艺家》等全国40多种文学期刊上,发表100多万字小说,并有多篇小说在年度文学杂志和年度文学网获奖。2019年,曹文龙加入南京市作家协会;2020年,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2022年,被聘为《文学欣赏》《作家新视线》等多家文学杂志专业作家。
家乡是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我的家乡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曹文龙说,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晶桥镇这片热土上,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晶桥时就留下了赞美诗篇,家乡就是滋养自己创作的源泉。
“这几年,家乡越来越美,柏油路四通八达,村庄呈现江南乡村特色之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是我创作的动力。”曹文龙说,他正在以家乡的变化为题材,构思创作一部长篇小说。
在采访结束时,曹文龙送给记者了一本新出版的文学期刊《三角洲》,这期期刊的封面人物是曹文龙,头条作品发表了他的两部短篇小说和创作谈。曹文龙在创作谈中说:“我要在小说创作这条艰辛的路上,一定把握好社会的正确方向,把一部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正能量作品,都展现给读者,把心交给读者,用笔讴歌新时代。”
融媒体通讯员 张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