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建成30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全区供电容量达到1453.1兆伏安 全社会用电量增至30.28亿千瓦时 …… 十年来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为溧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溧水和凤镇,晚霞中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铁塔巍然矗立,连接起东西部绿色发展的强劲脉搏。该输电工程(南京段)的完工,是溧水电网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一座座变电站在溧水大地拔地而起。2015年,110千伏小湾变电站、幸龙变电站、石湫变电站先后竣工投运;2016年6月,220千伏群力变电站竣工投运……如今,溧水分布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0座,全区供电容量达到1453.1兆伏安,相比2012年增长65.7%。全社会用电量由十年前的14.19亿千瓦时增至30.28亿千瓦时,网供最高负荷达67.21万千瓦。电网架构愈加完善,供电能力稳步增强。 2019年4月,110千伏南门变电站成为全国首个投运的智能全感知变电站。2022年5月2日,南京市首座光伏变电站——110千伏东屏变电站正式投运。该变电站突破光伏接入变电站用电系统的技术瓶颈,实现光伏“自发自用”,全年预计可减少15.1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将东屏地区的供电容量从原来的20兆伏安提高至100兆伏安,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溧水是国网新能源电动汽车下乡四个示范区之一。2021年6月,溧水供电主动为绿能物流公司引进纯电动货车,推动南京首家纯电动物流公司成立,试点实现农副产品运输行业电能替代。
为进一步提升电力接入效率,推动企业高质量用电,2019年11月,溧水区印发《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实施办法》。溧水供电快速响应,将高低压非居民业扩办理手续分别精简至3个和2个,将10千伏高压客户办电平均接电时间由原先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
在企业电力建设成本上,溧水供电连续5年为外线建设投入资金2.8亿元。以欣旺达新能源公司项目一期为例,其电力建设总投资约4000多万元,溧水供电主动承担该企业电力外线建设费用,为该企业节省了超2000万元的接电成本。
2021年5月,溧水供电公司与溧水经济开发区签署了能源互联网智慧园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打造“一图一网、双碳双降、三零三供、四区合一”的智慧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双方应用国际最新能源及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提高了区域用能的高效化、清洁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实现了溧水经济开发区发展与现代能源服务体系的高效融合。
在溧水,企业落地办理“水电气热”报装事项已进入“一窗通办,联合报装”时代。企业用户只需跑一趟,填写一张表格,水、电、气、热单位即启动联合勘察、施工等环节,审批效率大为提升。
在闻名遐迩的“苏南小延安”——红色李巷,溧水供电全面助力李巷村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十年间,溧水供电结合李巷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实际情况,持续对该区域农网进行改造升级,共新架设电杆456基,新建高低压线路144.58公里,对景区核心区域电线杆、环网柜等设施进行彩绘,完成电网改造后的李巷清爽美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离城区较远的晶桥镇芝山村,近年来,村里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出2000多亩的富硒生态产业园。溧水供电主动对接,开辟办电“绿色通道”,给村里加装两台总容量为880千伏安的变压器,为富硒产业发展送上“及时电”。
电网升级,满足了村里“农业+科研”“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等一系列功能和富硒产业生态圈的用电需求。2021年,产业发展拉动芝山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村民务工人均工资超5万元。走上强村富民路的芝山村,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十年来,溧水供电共投入农网升级改造专项资金约4825万元,累计为辖区内8个镇街架设高低压线路387.46公里,新增变压器303台。持续强劲的电力供应成为了溧水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民群众齐奔小康的“助推器”。 一个个生动实践 让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一项项创新服务 为城市建设提质升级 一件件民生实事 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来源:溧水融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