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耳朵痒?闷?堵?听力下降!竟然是“长霉”了! 临床上,耳鼻咽喉科经常会遇到因耳朵瘙痒的患者前来就诊,经检查发现耳朵长满了霉菌样分泌物,患者才明白自己是得了“霉菌性外耳道炎”。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耳鼻咽喉科医师发现很多患者曾去洗脚城、按摩店采耳,不洁的器械或操作不当致外耳道损伤,感染了真菌。 1什么是霉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真菌病,又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由真菌侵犯导致的炎性疾病。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繁殖,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的省份多见。 2危险因素 1.生理因素:外耳道为“S”型的细长管道,为各种致病菌的滋生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耳道耵聍呈酸性,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耵聍的缺乏,以及频繁的挖耳行为更易患耳道真菌。 2.研究发现80%的外耳道真菌病均有频繁的挖耳行为。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炎及中耳炎的脓液浸泡,均可导致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引起继发性真菌感染。 3.如果耳内进水或不适当的用药,导致外耳道pH值升高,则有利于真菌的繁殖。 4.全身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滥用均可诱发外耳道真菌感染。 5.此外,头颈部放疗史、佩戴助听器、过敏、应激也与外耳道真菌感染有一定关系。 3临床表现 真菌大部分局限于外耳道,部分也可累及鼓膜。外耳道真菌病常合并肉芽性鼓膜炎,或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出现相应体征。部分外耳道真菌病可无症状。 “外耳道奇痒”是外耳道真菌病最主要的症状,除此之外可能会出现耳闷、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漏、耳内臭气的症状,若病损较大,可导致坏死性外耳道炎甚至面瘫。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至中等程度的发热。 “耳内镜检查”对外耳道真菌病的诊断直观而精准。 主要治疗原则及方法为 1. 耳内镜下清理、药物治疗及微波理疗等外治法,可以利用吸管、钩针等显微器械彻底清除外耳道真菌分泌物。再使用抗真菌药物充分涂抹受累外耳道,在耳内镜的指引下,外耳道几乎不存在药物作用的死角,从而大大提高了治愈率。若病情较严重而波及中耳或中耳腔,则需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或配合清创术。 2. 真菌性外耳道炎通常不主张应用抗生素。但往往其表现为红肿流水瘙痒,甚至疼痛,中医认为是湿热熏蒸,灼伤耳窍,所以应用清热利湿止痒排脓的中药,比如,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蝉蜕,苍耳子等组方,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门诊病人已有很好的反馈。 耳真菌病经正确规范治疗后,病情可明显好转或治愈,但约10%耳真菌病患者治愈后仍会复发,伴发其他外耳疾病为复杂型耳真菌病,即“难治性耳真菌病”;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则会导致真菌及细菌感染迁延不愈而影响耳的功能及出现耳部及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危及生命的几率小。 温馨提示 为了防止耳道感染真菌,平时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经常掏耳朵,不要使用未经消毒且他人使用过的器械,避免交叉感染,尽量不去洗脚城,不要采耳,不要采耳,不要采耳!如果您有耳朵耵聍困扰,可以去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专用器械清除。真菌性外耳道炎容易反复,如果您有不适症状,请您到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