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从结肠息肉到结肠癌——一条完全可以阻断的路 近日,溧水区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滑永志为一位结直肠多发侧向发育型肿瘤及结肠多发息肉的患者行肠ESD+EMR术,术后病理示明确为早期肠癌。所幸通过内镜下微创ESD术已完全切除病变组织,避免了患者进一步外科手术及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减轻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改善了患者预后,延长了患者生命。 患者为60岁男性,近半年来每次大便时便中带血,无明显腹痛腹胀等不适,患者一直自认为是痔疮,未予重视,一直未至医院进一步检查。近两三日患者持续解血便,每次量不多,遂来中医院门诊就诊。接诊后,完善肠镜检查,肠镜可见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处7-9枚多发息肉,以亚蒂及广基息肉为主,大小约0.5-2.0cm不等。直肠距肛门约8cm处可见一亚蒂息肉,表面糜烂伴活动性出血,遂收入中医院脾胃病科住院诊治。 由于该患者结直肠多发性息肉数量众多,且部分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有一定恶变风险。滑主任带领科室团队讨论以后拟定了治疗方案,成功行结直肠多发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术及结直肠多发性息肉EMR术,完整地切除了病变,并将切除的病变组织处理好送到病理科进一步检验。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早期乙状结肠癌及结直肠息肉。因为处理及时,避免了患者进一步外科手术及化疗等抗肿瘤治疗。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患者也为及时检查肠镜,发现病变,阻断了肿瘤的进展而感到庆幸,并特别感谢了滑主任。 什么是侧向发育型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平坦型病变,起源于肠黏膜。侧向发育型肿瘤属于特殊类型的非息肉性腺瘤,此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因此叫做侧向发育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囊肿性囊腺瘤。病因并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或者饮食等因素有关。 侧向发育型肿瘤在发病后,患者会表现出排便次数异常、便后带血、排便困难、肛周疼痛等症状。但在肿瘤较小的情况下,患者症状通常不明显,可以通过直肠指检、肠镜、病理等检查,对病情进行诊断。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否严重,与肿瘤的性质有一定关系,大部分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良性病变,患者通过内镜微创手术或开放性手术切除肿瘤,可以得到较好的预后。但结直肠侧发育型肿瘤也有一定恶变风险,如果控制不及时,肿瘤出现恶变后,治疗难度也会增加,患者预后也比较差,容易复发和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较大威胁。 前文中提到的这位患者所幸及时检查了肠镜,完整切除了病变,阻断了肿瘤的进展。作为医生,我们推荐4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任何消化道症状也应该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已出现消化道症状,无论年龄大小更应及时做胃肠镜检查。特别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一般息肉癌变的时间5-15年,这期间如能及时发现并切除,就没有癌变的风险了,但仍需定期复查随访,每种息肉的复查频度谨遵医嘱,一般1-2年复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