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月1日上午,在政协南京市溧水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代表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小编带你一起走进会场听听委员们的“声音”
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潘晓彬
区政协委员、 南京尤孚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带领企业坚持发展“高”“新”产业目标,鼓励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积蓄发展新动能。但是,目前全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还不够多、总体质量还不够高。 建议:制定指向政策,加强梯度培育;打造地域品牌,推进“省专”上市;深耕人才集聚,建设创新平台;确保政策资金,快速落实奖励。
推动“数字溧水”应用场景建设
丁艳
区政协委员、 南京博士汇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溧水大力推进以数字化转型为特质的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了一批数字化应用,开启了数字化社会治理的新道路。但在惠及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需要真正做到应用下沉。 建议:制定专门政策,全面提升政策覆盖率和精准度;加快产业链数字化的建设;汇集梳理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江水英
区政协委员、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主任
发展城郊型旅游不仅是疫情下拉动消费的有力举措,同时也与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紧密契合。但当前我区乡村旅游经济还存在村庄与村庄的连片发展不够深化等短板。 建议:加大“点状供地”满足乡村旅游住宿设施建设需要;引导更多国有资本进入乡村民宿领域;打造若干城郊旅游发展带。
推动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政策落地
范乃娟
区政协委员、 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当前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动力的有效举措之一,是把相关惠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建议:加大我区低效用地盘活力度,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用地难、融资难问题;优化服务,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促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投产;建立政企高效沟通机制;打造公平的法治人文环境。
优化和调整溧水区食品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
黄明
区政协委员、 南京黄教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溧水区食品行业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但多年来仍然呈现整体规模不大、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 建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调整食品产业结构;强化标准与管理;大力开展技能培训。
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俞荣牧
区政协委员、 溧水区新文艺群体联合会主席
中央提出,乡村发展整体规划需要基于本土化资源禀赋和特色,同时要避免同质化、机械化照搬。因此,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尤为重要。 建议:科学系统性梳理乡村资源,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比如,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凤镇吴村桥筹建“中国农耕文化园”,打造示范样本。
完善我区人才安居的购房补贴政策
顾郑强
区政协委员、 南京海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E类和F类人才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人才安居购房补贴对他们而言是雪中送炭,直接影响着他们选择定居发展的决心。 建议:重新恢复我区D、E、F类人才购房补贴政策,并将A、B、C和D类的补贴金额,向E类F类倾斜。
打造石臼湖天鹅栖息地旅游景点
陈龙云
区政协委员、 南京龙力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石臼湖水域生态不断改善,成为天鹅等候鸟的乐园,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但是天鹅栖息地的实际观赏性还不强,旅游价值有待挖掘。 建议:出台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定,明确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划定保护区;设立天鹅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天鹅巡防保护、投喂及救助等;加大天鹅主题的宣传力度,讲好天鹅故事。
发展高效农业
涂维浩
区政协委员、 绿自然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大力发展水培种植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沙河社区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可以创出模式,形成样板。 建议:在沙河社区完善水培种植的设施设备;支持社区所产农产品通过电商直销模式对接消费者;协调大唐热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将热能和有机肥用于社区农业;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源投资。
规范“失能照护保险制度”管理体系
许克铭
区政协委员、 南京金牛护理院院长
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长,群众对护理需求日益增多,护理成本持续增高,“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已成为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建议:加强组织保障,针对“失能照护保险”建立一整套管理体系,并规范实施程序;建立联动机制,区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等工作。
撰稿 | 沈科达 吴亦越 责编 | 崔琳 金婷 武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