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3-1-6 11:49 编辑
光裕堂《中山後氏宗谱》 吴大林 《中山後氏宗谱》,不分卷。和凤後家村老年会组织後氏宗亲编修,责任编修後际玉。2005年电脑排印本。共分为九部分。 目录:一、姓氏起源。二、村庄风水。三、辈份排行。四、宗祠堂号。五、家训、家规。六、宗族谱系。七、读书人表。八、重修宗谱记。九、後家村陈氏家谱。 2022年12月18日,在後桂林先生的联系帮助下,吴建溧先生来到毛公铺後顺生家中见到了《中山後氏宗谱》。据说105年前,溧水後氏曾编有家谱。经过十年动乱,老谱仅有几页残存。在此情况下,编成了这本《中山後氏宗谱》,的确不易。
读了此谱,方知: 1、後氏起源自上古时代东夷部族的首领太昊氏,他有个儿子叫後照,后世子孙皆以“後”作为姓氏。 2、“後氏”现在简化为“后氏”。但“後氏”与“后氏”是两个不同的姓氏。是需要区分清楚的。 3、相传,溧水的“後氏”来源于河南。迄今繁衍生息已达29代,村中後姓族人500多人,尚有同宗百人在外地生活发展。称“中山後氏”。 4、安徽芜湖县附近有名为“湾沚”的乡镇,有“後”姓家族,称“东山後氏”。与“中山後氏”是同源同宗,但属于不同堂号。在解放前,两族之间还互有来往。但现在两族人员的辈份排行已不一样了。 5、这部家谱所收後氏族人为二十世至二十六世。早先的情况已无法查清了。 6、中山後氏族人重文重教,本族族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达三十多人。所以在家谱中才列入“读书人表”这一章。 7、此谱的最后一部分为“後家村陈氏家谱”。我查了一下,这支陈氏来自河南,第一代生于1868年,即同治七年。他们到溧水已有四代,是典型的“客民”。是太平天国之后到溧水来垦荒大军中的一支。可能他们与“中山後氏”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于是将陈氏的家谱附于後氏宗谱之中。 读完这部家谱后,我想起今年5月,孟小民先生曾将民国六年的《溧水後氏族谱序》的照片发给我,这个材料可能後际玉等先生也没有见过。现将显庭撰的《溧水後氏族谱序》转录如下:
溧水後氏族谱序 显庭 中华民国六年(1917)冬,溧水後氏修辑族谱。其嗣端椿尝从余游,因请序焉。予不敢辞。 端椿遂言曰:吾族距县城六十里,明代诰公由东山移居是间,以姓命名曰後家村。故宗祠联曰“濑水家声远,东山世泽长”,志所由也。村中父老咸业农,俗醇厚。前清中叶,经洪杨之变,惠嘉先祖考避地苏邑,因婚于马氏,马氏丹阳族也。逮乱平返里,田园荒芜,弗克种植,乃躬自经商,先祖妣处家纱织。未几,吾父览揆甫及三龄,遽撄大故。时先祖妣年只三十有六,虽有亲叔三人,皆分家,居益贫困。先祖妣抚孤守节,俟吾父弱冠,乃遣赴江宁学丝业。己则整理家务,处置井然。迄弥留时,年只五十有三。今家计稍裕,而已不及见矣。吾父生端及弟洪、弟瀛共三,又妹一。每念及先祖妣,未尝不泣下霑襟也。谱中所载,自某公訖于某,凡若干世。有若先代父老业农而醇厚者,有若吾祖考、吾父之经商而克家者,有若吾先祖妣之守节而抚孤者,咸登焉。昔苏氏作谱引曰:“独吾之所自出,得详与尊。”敢述吾祖考祖妣以次,乞文向弁简首。 予惟三代以上,族系掌于官,所以定世次,辨昭穆也。《战国策》称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则周末犹然。汉秦之际,宗法亡失。曹魏始置九品中正,州郡各有簿状,以备选举。晋,宋齐梁陈,皆师其法。隋唐之世,最重谱牒。然大抵重阀阅,耻白望,转相引重。诬附显。然君子以为陋矣。夫族之所以兴替,贤与愚,戝与贵者为之也。彼高门华胄,峙为旧望,其初独非祖宗之子孙耶?苟人人卓然自立,无以祖宗荣其子孙之心,而以子孙荣其祖宗之心,将必修身勤学,植本培基,可以式家,可以范俗,又乌知不为后人所引重,而尚待妄援,伪托彫饰门第,以为光宠哉。缅兹所述,不以阀阅相誇,不以白望相炫,独于伦常性情之间,叠叠称道弗衰,若有深味焉者。苏氏曰:“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 後氏之订斯谱,其庶几乎?吾有以知後氏之族,其醇厚之气磅礴郁积,久而弥昌,蔚乎未有艾也。予既重夫後氏之订斯谱,而得其真,又重夫端椿所述,得苏氏之精意也。乃粗发其凡,以质之後氏诸君子。是为序。 注:此文录自《金陵光》之《文苑》。由孟小民先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