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大会在溧召开
4月26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南京)大会在南京市溧水区举行。来自文化、住建、文物、高校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代表汇集古都金陵,围绕“文化遗产融合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博导杜晓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郑长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南京博物院原院长龚良等专家学者,分别以《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为谁保护?——文化遗产价值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的“四三二一”》《长江文化公园视野下江南文脉的起源、保护、发展》等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视角展开讨论。
大会还设置了第七届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中国起源地文化遗产数字化和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传统建筑装饰与构造艺术学术研讨会等三个分论坛,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进行了分组探讨。
中国文化遗产大会是由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联合多个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学术团体共同发起的一项综合型行业活动。本届大会将目光聚焦在南京溧水,一个有着1400多年建县史的文化名城,李白、颜真卿、杨万里等历代文人墨客曾游历于此并留下大量赞颂溧水的诗篇。境内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无想寺、无想山摩崖石刻、天生桥、胭脂河、长乐桥、蒲塘桥、永寿塔、驸马墓等众多文物遗址,以及中山毫、校官碑、骆山大龙及明觉铁画锻制技艺等文化遗存,其中“校官碑”是江苏省现存的唯一一块保存完整的汉碑。
融媒体记者 陶燕燕
1、如本文中文字或图片侵犯了贵方的版权或名誉权,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在核实后,会及时删除。
2、本文由网友自行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本文地址: https://ls114.cn/thread-595940-1-1.html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Powered by Discuz! X3.5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 法律顾问: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