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吴大林 1990年11月20日,我和高淳县石祚华老师到宣城夜访花鼓戏演员陈兰英。第二天,我俩乘车访问了水阳。水阳位于宣城北部,是宣城的一个镇,水阳江从旁流过。东为高淳县、西为芜湖县、北为当涂县,是三县交会处。它位于金钱湖中,后来在此筑起了金宝圩,在圩埂上建起了水阳镇。水阳是一条总长3华里的长街,沿街数百幢商家店铺和小楼栉鳞次比。是一个热闹的古镇。水阳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在《全唐文》中收录了一篇唐宣歙观察使郑薰撰的《祭梓华府君神文》,有“及夜分到水阳南数里”之句,提到了水阳。 我认为在明代水阳曾属溧水。理由之一,明隆庆二年(1568年),许榖撰《溧水县改建便民新仓记》肯定地说水阳属溧水。文中称:“溧水故广远。其西南接宣州境,地名水阳,去县几二百里,旧建仓此地以贮漕粮,每岁兑运因之。”又说“其时地皆邑壤,人皆邑民,又仓廪完盖,蓄贮无虞,以故去邑虽远,民未有称甚不便者。” 理由之二,从理论上讲,明代水阳也应属于溧水。当时溧水的漕运仓曾设在水阳。漕运仓是农民上交皇粮国税的地方,当年,溧水的农民要自己把应上交的皇粮运到上百里远的水阳,然后由官府将漕粮运到京城。弘治年间,高淳从溧水析出后,溧水县还在水阳新建了溧水漕运仓,高淳县也在水阳重建了高淳漕运仓。直到100多年后的隆庆年间才将溧水漕运仓迁至溧水的梅梁(今名仓口)。像这样重要的地方,一定会设在本县境内,而不会设在其它地方。 在水阳,我们拜访了水阳文化站站长孙昌连。也向他请教了水阳古代的归属。他肯定地说,水阳自古就属宣城。至于溧水漕运仓,他从没听说过。他还介绍了水阳现存的古建,有龙溪塔一座,七级六面,还有三层的梓桐阁以及袁家祠堂等古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