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怡然花开 于 2023-8-19 19:24 编辑
七彩的夏日|研学求真知 躬行以致远 为了让参加洪蓝街道暑期研学营的小营员们走进自然,与科学面对面,激发对探索科学世界的无限热爱,我们乘坐着大巴,沿着竹海大道来到了秋湖山洞壁琴音。 打卡洞壁琴音 洞壁琴音,初见竹海,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青碧翠绿,扑面而来亦是绿意盎然,正所谓“万亩竹林可称海,一望翠绿了无垠”。小营员们漫步在竹海中,夏日的炎热被隔绝在外,颇有一番“竹径深深通幽处,游人自在画中游”的惬意,伴随着逐渐减少的体力,终于来到了洞壁琴音最高处,眼前的场景让小营员们不禁发出感慨:“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志愿者老师给小营员们解释此处形成的原因以及名称的由来后,此起彼伏对古人智慧以及对大自然神奇的感慨声也像“琴音”一样弥漫在山中。 科学表演秀
下一站怡康社工带小营员们走进897知行堂科学基地丨凉篷下自然学校。干冰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场的小营员们通过视觉、嗅觉、触觉,与干冰做了近距离接触,亲身感受了科学的魅力。 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奇幻科学表演秀,引领小朋友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科学秀结束,进入自然科学课堂。本次课堂主要介绍指南针是怎么来的,知行堂的老师还进行了提问,小营员们都回答的非常流畅。接着给孩子们观看了隔着五层玻璃吸铁粉的视频,将铁粉吸成刺猬,海胆的样子,非常有趣,大家也进行了尝试。孩子的热情是对精彩课程的回应,也是对探索科学世界的无限渴望。 体验扎染技艺 传承非遗文化
“扎染是植物染色工艺的一种,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植物染色。”花针匠布艺创办人、 溧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吴丽花老师向洪蓝街道暑期研学营的小营员们介绍着。 “我手上拿着的花有认识的吗?”“山栀花!”“那这个呢?是什么?”“山栀果!”“对的,每到梅子熟时栀子香,轻甜初夏,凉篷下村的2000多亩山栀花海进入最佳观赏期,漫山遍野,清香馥郁,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江苏省最大的无公害山栀子花种植基地!今天,我们就用山栀果在布料上染色哦!” 志愿者老师给每个营员准备了三根皮筋,一个弹珠,一块白布。下面就开始学习扎花:把弹珠裹在白布内,下面再缠上两个皮筋,将皮筋拉到拉不动为止,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下一步就是浸染,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扎花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扎结时的紧度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小营员们拿着自己的扎染作品惊奇不已。 明天是研学营的最后一天,就要结营啦,小营员们都在准备着自己的节目,真诚的为大家献上才艺,大家敬请期待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