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日,“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公布,《南京市溧水区:创新“交邮快供”融合模式,打通农村物流双向畅通“最后一公里”》入选。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快递进村是畅通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渠道。然而,长期以来,溧水农村地区因人口基数大、村民居住分散、物流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村民面临快递取件难、快递下乡难、产品出村难、载客提升难“四大难”问题。 为破解难题,溧水首创“交邮快供”融合模式,通过公交、邮政、快递、供销、金融部门的运力及网点互补、互融,在农村物流服务网点,叠加快递收寄、商超、农资供销等多种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物流双向畅通的“最后一公里”。 由中共南京市委改革办、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推出的融媒产品《改革进行时》第五期,已于12月16日全网上线,聚焦溧水区农村物流改革成果。
溧水“交邮快供”新模式“新”在哪?有哪些改革举措?
举措一
“站点”新
和凤镇沙塘庵的正华超市不仅是一家超市,还具备金融、供销、快递收寄等多个功能,是一个融合“交邮快供”功能的综合服务站,日均快件量约400多件。有了这个站点,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享受到邮政、快递等服务。 像这样的服务站,溧水全区共有32个。与普通快递站点不同,这些服务站都是知晓度高、覆盖半径大、经营人员素质高的农村商超,根据乡镇、村组分布特点和群众寄递需求而设,开展快递代收寄业务,让快递进村、寄取无忧。
溧水区还以区邮政寄递事业部、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场地为空间基础,建设区级农村物流分拨中心,为农村物流上下行提供“集散地”;
在南部乡村片区,利用洪蓝、石湫公交首末站开辟专门区域,建立寄递物流共配中心;
在城市化率较高的永阳、柘塘等片区,改造完成6个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实现镇(街)级农村物流站点全覆盖。
举措二
“运力”新
站点布好了,谁来负责投递呢? “我们可以将各家的快递集中起来分拣投递”“我们可以在公交车车厢内设置独立包裹区”……溧水区交运局联合公交公司、邮政公司、快递企业、供销总社等部门共商共研,形成了两种机制: 1“公交车”运力共用 对于地处偏远、投递成本高、有特色农产品上行需求的农村地区,开通8条“交邮快供”融合线路,由每天进村流动的镇村公交车代运邮、快件。 公交车内设置快递存放专区,将沿途邮、快件及供销商品运载到村级物流网点,同时将各村级网点代办的村民寄件带至镇街公交首末站分拨上行,减少了多经营主体重复投递带来的运力和人力浪费。2“邮快供”补充共配 在融合公交线路未覆盖的农村地区,下行方面,邮政和民营快递企业开展合作,民营快递企业快件到达镇(街)仓配中心后,由邮政集中分拣、统一配送;上行方面,区供销社积极助力地产农产品外销,运用自有物流车队开展地头收购、冷链配送。
改革成果
多方互利共赢
“交邮快供”融合发力,产生了一举多得的乘数效应:既解决了民营快递不进村、邮政运力不集约、公交运力实载低、村民寄递不方便、农产品出村难的问题,也刷新了快件运输效率,提高了交、邮、快、供、金各主体的运营效益。
刷新运输效率 目前,溧水区特色农产品外销已达到“市内T+0当日达”“省内T+1次晨达”的送达时效,提升了农村电商、直播行业效益,也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小批量产品上行难问题,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全区日均下行进村快件约1.5万件,是改革前的3倍。 提高经营收益 公交公司、村级服务网点按件数从邮政公司、民营快递企业获取报酬。其中,公交公司年均增收约1.6万元,村级网点年均增收约1万元;邮政、快递企业年均可降低收寄、投递成本约6.4万元,供销社年均降低配送成本约2万元;金融机构拓展了在农村的营业范围,年均提高营业额约3000万元。
撰稿 | 陶燕燕
转自溧水融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