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把保存并发布肥沃的土壤 “搬”到坑洼贫瘠的土地上 让“沉睡”多年的低产田 蝶变成连片良田 一场沃土“搬家”记! 跟小溧一起 来了解事情原委 最近,溧水区和凤镇双牌石社区的居民们惊讶地发现,社区的一大块荒地变了样。 “这里原本高低不平、土壤贫瘠,还有废弃的坑塘,没法种庄稼。”双牌石社区居民告诉小溧。于是,和凤镇开始着手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决心要把这4.81亩土地好好改造后,再分配给农户种上适合的农作物。 可是,要解决土壤贫瘠问题,并不容易。就在这时,溧水规划资源分局给出了建议:结合中央、省市关于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有关文件精神,恰好在和凤镇匹配到一处刚取得征地批文、拟于今年开发建设的项目,项目地块过去为优质水田,目前表层土壤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可以开展耕作层剥离。“耕作层剥离,就是通过土壤转移的方法,给别处的土壤增加自然肥力,而这个项目用地的土壤熟化程度高、肥力很好,距离双牌石社区也很近。”溧水规划资源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4年12月,一场特殊的土壤“搬家”开始了。 溧水规划资源分局联合多个部门,对剥离前的土壤进行了污染检测。和凤镇人民政府主动对接、积极协调,根据耕作层剥离工作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随后展开土地“搬家”工作,将项目用地上的表层肥沃土壤一层层剥离出来,再转运至双牌石这块较贫瘠的土地上。目前, 这4.81亩土地全部铺上了30厘米厚的肥沃土壤,并与周围耕地连成一片,具备了良好的耕作条件 。
整治前
整治后
“这次尝试,不仅保护了沃土资源,更解决了复垦地土壤贫瘠的关键性难题!”和凤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一边是搞建设要挖土,一边是造良田要填土,正好取长补短,两全其美。
耕作层是土壤最珍贵的"精华层",形成1厘米大约需要200年。溧水规划资源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30厘米厚的土壤跨越空间“安家落户”,变成可以耕作的优质良田,建设导致熟土资源流失与农田改良缺乏优质表土——过去的这对矛盾体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统一。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后,溧水规划资源分局正着手建立相关信息库,把需要剥离土壤和需要填置土壤的项目全部都纳入信息库,随时进行精准匹配,让好土都能变成良田,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期待沃土“搬家”记之后 还将上演良田“生金”记 让稻香、麦香、果香、菜香 香飘四季
记者 | 韦蒋 陈爱欢 素材来源 |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溧水分局
转自溧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