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牡丹花开 ,人生出彩!溧水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
4月10日,溧水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教育与教学管理处处长黄伟,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市政府副秘书长戴兴海,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柴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天顺等全国特殊教育领域专家,区长高军玲,区领导张德才、费莉莉,相关高校领导等出席。 近年来,溧水区积极推进特殊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增值反哺三大创新举措为抓手,依托“牡丹园”特教基地等载体,推动特殊教育从兜底保障向发展赋能转型,溧水特殊教育学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立足区域特色,打造乡村特殊教育实验基地”入选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黄伟在讲话中指出,溧水区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立足区域特色,打造乡村特殊教育实验基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融合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开辟了融合教育的新天地,打开了特殊教育新模式。希望各级部门、社会各界继续把握机会,全力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放大特色,奋力打造区域特殊教育优秀样板;继续强化协同,聚力创新特殊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支持特殊教育的氛围,奋力书写中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顾月华在讲话中表示,溧水特教让“受助者”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建设者”,走出了一条农村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希望相关部门、专家挖掘溧水特教高质量发展密码,聚焦教学,做好课程设计,助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聚焦就业,建设更多实习就业基地,让更多残疾学生参与其中;聚焦协同联动,打造跨学科特教队伍,为推动特教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戴兴海在讲话中表示,南京持续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残疾学生学业有了新高度、就业有了新宽度、人生有了新亮色。当前南京持续推进新一轮特殊教育改革,希望溧水持续改革创新,努力成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板,残疾学生幸福成长、持续发展的绿色摇篮,打造学校、地方政府、在宁高校深度融合,落实实践育人的典范。 高军玲在致辞中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始终当好“护花人”,把特殊教育向学前融合、职业教育两头延伸的根基筑牢,努力打造乡村特教改革标杆;始终当好“育花人”,探索“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特教模式和“财政保底+社会众筹”的创新机制;始终当好“传花人”,众手添香,奋力绘就“弱有所扶、业有所兴、美美与共”的溧水风景。 会上,陆岳新为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乡村特殊教育实践育人研究基地”授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德才为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丁勇等5位教育专家颁发聘书;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费莉莉发布未来五年溧水区特殊教育关于深化实践育人理念、提升融合教育质效、加强孤独症儿童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特殊教育保障等五大行动;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与溧水特殊教育学校启动协同育人合作,推动特殊教育专业化、国际化发展;金鹰、金色庄园、中亮等6家企业与溧水特殊教育学校共建实习就业基地,进一步拓宽残障学生职业通道;区教育局作溧水区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成果汇报,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丁勇作了点评。
记者 | 宁松 陈文文
视觉 | 周强 吴亦越
转自溧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