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濑水新枝 于 2017-8-16 14:23 编辑
在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浪潮中,笔者发现,马头墙、各种假古董,假构件、假图案被快速复制,生产出一个个具有所谓“传统”的新农村。原本质朴、自然、亲切的传统营造手段荡然无存。由于新建农民房已经不具备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和材料特征,生硬附着的各种传统物件犹如东施效颦,拿来主义生产出的所谓的“徽派”建筑亦根本不符合溧水本地区村落建筑的传统风格。 那溧水本土的传统村落建筑是什么样式?形制、布局、装饰有哪些本土化特色。笔者认为洪蓝仓口村仅存的一批古民居、祠堂遗存较为集中、典型地体现出溧水民居的本埠特色。
简洁精细 沉稳素雅 皖南与苏浙一带传统民居的门罩(或门楼)枋柱结构都比较繁杂,向前伸出来的部分较多,都有瓦;溧水民居一般没有门楼,只有门罩,门罩外檐向前伸出的部分比徽派建筑短,一般只有水磨砖、没有瓦,两翼微翘。
砖石混砌 风格清丽 屋顶多用小青瓦,以黑白灰色为主色调,室内多以青砖铺就,院落是砖石混砌,少有特别复杂的石雕和木雕。
青砖斗墙 墙开小窗 徽州民居、江浙民居是粉墙黛瓦花格窗、马头墙,而历史上溧水民居相当多的是青砖斗子墙,清水墙,做工很精细,砖砖水磨,块块扁砌,对缝如丝,清水一色,显得素雅清静。此外,溧水民居外墙几乎不开窗,至多开个小窗透进光亮。
墙檐不翘 脊尾无角 第三个“独特”是,溧水传统民居大多数都有封火墙。与徽州民居相比,溧水民居封火墙的墙檐没有翘角,包括屋脊脊尾也没有翘角。
一进院落 规制偏小 从房屋规模上看,溧水民居比徽派建筑小一号,大多数溧水老建筑是一进院落,双侧厢房,显得紧凑,更讲究实用性。宅门低调可躲雨,比徽派建筑更简洁。
院落扁宽 天井呈方 北方民居的天井相对窄长,南方院落天井相对扁宽,而溧水民居一般为多进穿堂四合院形式,天井近似方形,进深相对较浅。
不假思索的照搬的复制、打造形式上的假古董并不是美丽乡村地建设初衷,拿来主义亦不是长久之计,更是对本土文化的不负责。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在这次仓口古村落的打造过程中,能更多地从溧水本土民居文化中汲取传统元素和营养,修旧如旧、保护好溧水仅存的这片本土民居,传承好溧水本土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品位,留住溧水人心底最后的一片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