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濑水新枝 于 2018-5-7 11:53 编辑
镇江西津渡、南京桃叶渡经过当地政府的规划打造,早已成了闻名遐迩、人流如织的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殊不知,我们溧水以前也有个梅梁渡,曾经也河舫竞立、灯船萧鼓,繁华一时。古时的梅梁渡,就在现在的仓口村前。以前叫梅梁渡,现在为何又叫仓口村?这得从溧水明代中期的漕运历史说起了···
明代以前,仓口名为梅梁村,又名梅梁渡。那时高淳、溧水为一县之制,统称溧水县。县里粮仓设在离县城二百余里的安徽水阳镇,名曰永丰仓。由于路途遥远,漕运困难,征缴不便,乡民去地甚远,又常遭当地豪强酷吏欺凌,老百姓怨声载道,迁仓之声不绝于耳。于是当时的县令贺一桂体恤民苦,采纳民意,筹资将粮仓从水阳迁止至县南三十华里的梅梁村。明隆庆丁卯年开工建仓,至戊辰年七月竣工迁驻,邑民称之为“便民新仓”。从此,梅梁村便日渐被叫成了“新仓口”,久而久之便成了“仓口”。
据隆庆二年太常少卿许榖所撰的《溧水县改建便民新仓记》记载:便民新仓前竖店房十间,左右列仓房四十二间,后建官厅一所,缭以垣墙,鼎新坚固,可见当时粮仓建筑群的规模之宏大。而随着便民新仓的建成,村民相继建起了城隍庙、水月庵、龙王庙等道观庙宇,以求风调雨顺,地泰年丰。新仓口也日渐发展成为一个舟楫往来、车水马龙的繁华商埠,远近闻名。
下附明万历《溧水县志》卷之八-- 《溧水县改建便民新仓记》 溧水地故广远。其西南接宣州境,地名水阳,去县几二百里。旧建仓此地以贮漕粮,每岁兑运因之,以其近江也。其时地皆邑壤,人皆邑民,又仓廪完盖,蓄贮无虞,以故去邑虽远,民未有称甚不便者。逮弘治初,以地广民众,情伪不齐,岁征每至逋负,建议者乃分其地置高淳县焉。于是水阳遂界在高淳、宣州之间,壤地既非旧观,而仓兑仍踵往辙,民始称甚不便矣。
其称甚不便者有二:每岁冬,例当输米于仓,始输则有舟车之费,既输则有看守之劳。又粮役主于一家,顾值听其主张,需索遂至无算。兼之仓廒久圮,贮米尤难。米至则先集主家,临兑入仓止应故事,转运耗散,其累无穷,不便一也;交兑之际,小民远离本土,独处异方,地邻凌弱,阴肆侵侮,众军恃强,公行恣取。县之长吏以地远不能卒至,即至辄旋,无能久处,以故小民财力劳费既数倍他邑,而欺凌博击之害犹有不能免者,不便二也。
往昔长民岂乏贤者,目睹斯弊,安能无慨于中,顾因循踵袭,不能改迁以便民,岂其力之不足哉?大抵喜安静而厌变更,将全老成之名,以免多事之议。此岂父母恤民之义乎?顷文南贺侯以科甲名哲来令兹邑,下车之始,邑人即以前仓不便于民来言,欲侯亟更之。侯以莅任未久,经费无措,且迁移事重不可轻举,意颇难之。
居二年,广求民瘼,洞究物情,自里甲、均徭、田赋、学校,一应事宜凡有不便于人者皆参之众论,种种厘革,亦既著有令绩矣。而民以迁仓为言者益急,若曰,“侯之美政何独少此?”侯知舆情难拂,在事势诚不容已,乃迁于县南。买民地若干丈平治而规画之:前竖店房十间,左右列仓房四十二间,后建官厅一所,缭以垣墙,鼎新坚固。其店房即召临仓之民居之,俾供防守之役。始工于隆庆丁卯十月七日,讫于戊辰七月念七日,材费皆取之邑帑,绝无毫发征扰于民。
地名梅梁,在石臼湖之滨,去县仅三十里,推挽非遥,兑运称便,因名曰:“便民新仓”。而向来所称二弊自此永息矣。功既成,邑之父老群来请予言,纪之贞石以垂不朽。余惟《易》称通其变,使民不倦;《书》谓政有废兴,庶言同则绎。古昔圣哲,经世宰物,岂不欲踵常袭故,俾上下相安于无事哉?顾旧贯可仍,则长府诚不必改;而閟宫宜修,即用民之力,诗人乃从而颂之。
诚见夫可革者不可因,顺流更始,固民情之所甚欲者也。观侯兹举始而难之,盖春秋重用民力之义;终而毅然行之,则卜商氏所谓信而后劳其民者也。彼近世好名之士,顾有革其所当因,而举其所不必达,此则自行胸臆不恤人言,徒滋烦扰而无益于民社之故,是又乌可与侯並日而道哉?侯名贺一桂,吉之庐陵人,嘉靖乙丑进士。侯美政甚都,别有纪之者,兹举其一节云。
隆庆二年岁在戊辰秋七月吉旦 太常少卿上元许榖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