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希夷 于 2019-10-23 08:50 编辑
何林坊村位于石臼湖北岸,依山傍水,自古水清水秀,美丽富饶。何林坊村历史悠久,千年前就有人在这里居住,水陆交通发达,是溧水到安徽当涂的古官道必经之地,逐步形成大村落,村中有老街、老爷巷赵氏宗祠,各类民间工匠传承不断。
明朝中期以前一直叫和铃里, 这个村名富有内涵,《诗经·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龙旗永远是朝向阳光的,而和谐的铃声意味着长久的平静和安宁。《左传·桓公二年》:“鍚銮和铃,昭其声也。”杜预注:“和在衡,铃在旂,动皆有鸣声。”孔颖达疏:“和亦铃也。以处异,故异名耳。”这里非常明确的表示和铃是周朝天子马车上的两个响铃,一个在马车前叫和,一个在马车的龙旗杆上叫铃,只是因为不同的位置而叫不同的名字。
和铃里这个村名延用到明朝,也许是因为官员笔误等历史原因,到明朝以后村名有几次变更,《中山赵氏敬爱堂宗谱》中明代洪武十九年兵部尚书齐泰为赵氏何林始祖赵震写的《宋编修廷发公传》一文中记载村名为“和铃”,溧水《万历县志》、《顺治县志》和《康熙县志》中均记载为“河铃里”,《乾隆县志》和《光绪县志》中记载为“何林坊”,清代末改成“河林坊”,直到文革后又变为现在的名字何林坊。所以何林坊这个村名也就是乾隆以后才有的,我查阅县志和《中山赵氏敬爱堂宗谱》均没有何、林二大姓的记载,《中山赵氏敬爱堂宗谱》中更无和这两姓通婚的记载,由此可见有人传言“何林坊村名源自何、林二姓,及何、林二姓比赵氏先到”等等传闻可能是以讹传讹和有些人的凭空猜测,所以类似这种传闻根本站不住脚的。《中山赵氏宗谱》中记载何林坊村赵氏始祖赵震为南宋高宗时期的翰林院编修,当时金兵南下,赵震、赵普和及岳飞等官员主战,但宋高宗宠信秦桧,赵震等文官心寒,告病归隐和铃里已经870年左右,赵氏从宋高宗时第一次修谱到现在从未间断,因而《中山赵氏敬爱堂家谱》也为村名变迁和村落兴衰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太平天国官兵三次从明觉寺经何林坊攻占溧水和南京,清朝后来在溧水小茅山附近和太平军大战,从而导致周边村镇古建筑焚烧殆尽和人口锐减,这时家谱中记载第二十世除了迁出村的几大支,村中仅赵氏敬八公、敬九公后人就达200户左右,还不包括其他7个赵氏兄弟后人及陆氏和其他姓氏后人,传言有“三千何林镇,八百古楼庵”之称,到太平军灭亡后,谱上记载户数约四十户不到,这说明当时何林坊村由一个相当繁荣的一个大村落经战争之喪而衰。之后一百年来的战乱导致村里的人数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才渐渐繁荣兴旺。目前村里有赵、陆、蒋、钱、芮、甘、强、尚、汪、朱、欧、毛、倪和张等十几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