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刘诗春 引 言 提起溧水境内的名胜,人们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三个字“无想山”,因为在山巅有风光绮丽的天池自然美景,其山麓更有千年古刹——无想禅寺。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词题咏。然而当问及“凤泉”摩崖石刻时,知道的人可能就廖廖无几了,若进一步追问其中的《污尊铭》究竟是什么内容时,恐怕就没有一个人能给出明确且具体的答案了。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内涵颇为丰富的《污尊铭》。
一、关于《污尊铭》的发现与价值 1. 重大发现: 1981年,时任溧水县图书馆副馆长(后任县博物馆馆长)的吴大林老师根据几本古代《溧水县志》的记载,前往无想山境内寻找明代溧水县令王从善手书的摩崖石刻。当年4月6日这一天,吴老师和刘海松、王敬诗等人在当地一个名叫王友玉(其幼年时随父母迁居县林场无想寺居住,曾在“凤泉”边牧鹅并避雨在观音石龛,后来担任溧水林场副场长)带领下,找到了王从善县令手书的三处摩崖石刻。至此,无想山摩崖石刻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山中沉睡了数百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三处摩崖中以“凤泉”二字最大,且处在山体最上也最显赫的位置,“丹鼎”和“污尊铭”则利用两个天然的石墩在上面刻字而成,字迹较小,一西一东环列其下。其中的“凤泉”“丹鼎”两处石刻至今保存完好如初,但字数较多(29字)且文史价值也最高的《污尊铭》字迹残损严重,且为青苔所覆盖,根本无法看清。 于是第二天一早,吴大林老师带上水桶、毛刷、毛巾等在摩崖石刻处辛苦劳作了一天。几天过后,吴老师又专门为《污尊铭》精心制作了拓片。 幸亏有吴老师当年历经辛苦制作的拓片,对38年后《污尊铭》的释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2. 文史价值: 关于《污尊铭》的文史价值可以从其先后被评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彰显出来。 1982年《污尊铭》等无想山摩崖被溧水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10日,无想山摩崖石刻又被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无想山石刻虽早已被列为县、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却对《污尊铭》的具体内容人们一直无解!对于广大文史爱好者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莫大的缺憾! 3. 合力攻关: 2019年夏,溧水区成立了区地方文化协会,区文联主席卞新宏要求地方文化协会一定要立足本土,做好溧水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承。恰逢区作家协会的潘惠明主席当时正在为无想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做文化包装。果断提出了要将无想山《污尊铭》的释读作为地方文史协会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此提议立即得到卞主席的赞同。于是,被悬了38年的对《污尊铭》的释读工作又重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接下来潘惠明主席开始筹划一支攻关团队人选。在文史方面,经验丰富的原博物馆馆长吴大林老师、原文化馆长邱德仑老师、文史底蕴深厚的原电大校长傅章伟老师都是此次《污尊铭》释读团队的最佳人选。究竟由谁来担任《污尊铭》的释读工作呢?这一棘手的问题,恐怕是令潘主席最烦恼的事情了,最后他却又找到了我。几十年来我虽然醉心书画、喜欢涂鸦,但于文史研究可说是两眼一抹黑,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 说来也奇怪,自从接受了释读任务后,也没有想到我会如痴如醉,睡不好也吃不香,那段日子简直像着了魔一样。居然连续数月砚池尘封,回首当初一句“试试看”的承诺,竟让我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琢磨,我在几位前辈的悉心指导、鼓励、质疑下,几易其稿,虽然整个释读过程一波三折,所幸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释读结果,没有辜负广大文史爱好者的期待! 二、关于《污尊铭》的释读 1. 释文: 污尊铭 捭腥抔污 昉于食饮 其文妙莫 其器璞浑 噫嘻 吾有怀焉 凤林山人 2. 题解: 本文是明代嘉靖年间溧水知县王从善以“污尊铭”命篇名的铭文。 古有“污尊土鼓,诚则难追……”的警句。王县令是借用“污尊”的典故来诠释自己内心崇尚简朴、反对浮华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提升了《污尊铭》的境界与层次。 3. 词语解释与白话文大意: 捭腥抔污 昉於食饮 ① 解释:“捭(bǎi)腥”:用手把祭品(鱼肉之类)分离开来。 “抔污”:用手掬水敬献给鬼神喝。 “昉于”:昉,早晨日出也。引申为开始。于,介词。 “食饮”:即饮食。出于韵的考虑将两字倒装。 ② 大意:用手掰开祭品放在柴上烧烤并掬水敬神的祭祀礼仪,是从原始的吃与喝开始的。 其文妙莫 其器璞浑 ① 解释:“其文”:指有关礼仪的记载。“妙莫”:玄妙而莫测高深。 “其器”:指污尊返璞归真,浑若天成,不加雕饰。 ② 大意:有关礼仪起源的记载玄妙而神秘,莫测高深,与其相关的是礼器(污尊)的造型越简朴则内涵的情意越虔诚。 噫嘻 吾有怀焉 ① 解释:“噫嘻”:感叹词,表示赞叹! “吾有怀焉”:因有所感触而产生的难以言表的感怀。 凤林山人:落款。“凤林”为王从善的号。 4. 关于无想山摩崖的字体: 无想山摩崖石刻有三处(33字),一为“凤泉”二字;二为“丹鼎”二字;三为《污尊铭》二十九字。皆为篆书,但不是秦统一后的小篆,而是属于“大篆”与“小篆”并用的古篆。三处石刻中“凤”字出现两次,都使用了“朋”来代“凤”,因为在大篆体中,“朋”“凤”两字在写法与意思上都是完全一样的。另外,“器”也是非常典型的大篆文字,这种大、小篆合用的字体称“古篆”。 三、艰难的释读过程 1. 承诺: 2019年8月5日上午,我正准备动身前往医院探望生病的父亲,还未出门,突然收到了作家协会、地方文化协会主席潘惠明发来的关于释读《污尊铭》的求助微信,并附带一幅《污尊铭》复制品图片,因为我当时要急于出门,几乎没加思索,就一口答应“试试看!”,等我从医院回到家打开手机一看,瞬间傻眼,这个谬误连篇的复制品简直跟“天书”一样!于是我立即向潘主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很快,第二天主席又重新转发了《你走过无想山,这里的摩崖石刻你见过吗?》一文,我就是根据该文所附的现场图片开始了在文史领域中的摔打摸爬,潘主席还主动提出在博物馆想办法查找当年吴老师制作的拓片原件,由于多次搬迁,拓片原件已无迹可寻。 2019年8月18日上午,区地方文史协会成立大会,有幸聆听吴大林老师、傅章伟老师关于《污尊铭》释读的指导意见,获益匪浅,下午回来就把残损严重的字揣度了出来,只是因为揣度的方向出了偏差而没有成功,受到了傅章伟老师的质疑。我及时调整了释读的方向,决定深入到石刻现场去感受揣摩王从善题写《污尊铭》时内心本意。 2. 勘察: 2019年9月30日下午,与邱德仑老师、潘惠明主席、王仲、黄文龙一行五人由黄文龙先生驾车第一次来到了无想山石刻现场。邱老师还意外地发现《污尊铭》石刻顶部有一个凹臼,当时弄不清楚是什么含义? 2019年10月16日下午,潘惠明主席邀请了傅章伟老师、作家协会毛文文以及商旅集团无想山公司的田焕丰总监,一行五人由毛文文先生驾车第二次来到了现场查看。我发现在“丹鼎”石刻的顶部也有一个洞口,还是因为不知何物而没有细看。 2019年11月3日下午,由于前两次的疏忽,没有弄清两处石刻顶部洞穴真正意思,我在田焕丰的陪护下,乘游1公交车第三次前往石刻现场,并请田总帮忙拍摄了图片,观察的也比前两次要详细一些。如两个洞穴一方一圆,明显系人为挖凿,而且挖凿的痕迹还历历在目。 三次的无想山石刻现场之行,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但真正为释读工作带来转机的要数2019年10月25日,吴大林老师转发来一幅《污尊铭》刚发现时的初拓图片,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了真正的释读攻坚阶段。就因为有了这个初拓图片才打开了破释关键几个字的通道! 3. 克难: 随着《污尊铭》的释读工作接近尾声,其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关键字“器”无疑是此次释读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用目前能见到的拓片图片来细看,整个字也只能上面的两个“口”字形还勉强能看得出,字的下半段破损模糊犹被浓雾所笼罩,真可称得上神秘莫测,于是我就从上下文的关联着手,又从铭文里污尊推断,得出了这个字应该是个“器”字的结论,当我回过头再从“器”字的本意和文字源流角度重审视时,突然眼前一亮,几乎叫出声来。那个让我捉摸不透,魂牵梦绕的“幻影”不就是一只如闻其声,呼之欲出“犬”的象形文字吗?更令人兴奋的是:“器”是属于象形兼会意字,“口”是代器皿,简单说是一只狗在看物品,而代表“器皿”的“口”可以2~4个,也可以左右上下移位。至此,《污尊铭》的释读终于迎来了转机,真可称之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想来,整个辨读的过程尽管充满了艰辛,而成功后的喜悦却是无可替代的。所谓“苦尽甘来”,无疑就是释读《污尊铭》后才能体味到的最大乐趣吧! 4. 鸣谢: 《污尊铭》的释读随着初释结果出来而暂告段落,在我回顾和整理为期数月之久的过程时,谨在此鸣谢所有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广大文史爱好者,由衷的感谢吴大林老师、邱德仑老师、傅章伟老师的指导、鼓励、质疑和鼎力相助!感谢作家协会的潘惠明先生、无想山公司的田焕丰总监所提供的相关图片支持!对书法协会主席史敏、篆刻家张苏克、诸福元等先生也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四、关于污尊铭的猜想 释读完《污尊铭》,整理好释读过程,兑现了当初对潘主席的诺言,我的任务就算结束了。 发现自寻烦恼的我已经是欲罢不能了,因释读而花数月之工的我,又怎么甘心于不把《污尊铭》所依托的载体搞清楚呢?前后四次亲自去石刻现场,基本上形成了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姑且称之为猜想: 1. 污尊就是铭文所依托的载体实物。 2. 污尊是人工挖凿的。其斧凿痕迹历历在目。 3. 污尊与丹鼎是当时凤泉落成祭祀时留下的两件礼器。 4. 《污尊铭》与另外两处摩崖三为一体,不能分割。 5. 污尊的具体尺寸:直径24厘米,深浅不一:正北面最深11厘米,西南方最浅6厘米。 上述几点只是个人的一孔之见,敬请方家多多赐教!
五、关于加强无想山摩崖石刻保护的建议 无想山摩崖石刻在经历近五百年的自然风化、人事沧桑后没有被漫长的历史长河所湮没,这不仅是无想山之幸!更是溧水人民之幸!为了不使这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遗产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在此,谨作如下建议: 1. 立即根据吴大林老师1981年的拓片,选用古青石石材按原尺寸高仿真制作下真迹一等的仿品。 2. 请有一定名气的篆书大家把《污尊铭》(付释文)也按原大的尺寸重新书写一遍,并镌刻刊石。 3. 建议尽快销毁制作低劣,没有一点价值的仿制品,以免以讹传讹,误导观众。 4. 在尽可能减少第二次破坏的前提下,恢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原貌。 5. 加强对无想山摩崖石刻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只要把原拓的字与现存的字做一比较,就会立马发现目前风化的速度正在加快,笔画明显变细,少数原有的字已经完全消失,令人心痛!如不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我认为用不了五十年,很有可能会变成一块“无字碑”! 释读后记 《污尊铭》的释读已经暂告段落,但还仅仅是个开端。由于受本人的文史水平所限,错误与不足在所难免。故此文权作引玉之砖,如果某一天引来了实实在在的真玉,那将是我一种莫大的欣慰!
释读感怀——与文史朋友共勉
历雨经风五百春, 污尊铭漶障烟云。 人称古篆藏玄秘, 自苦摩崖辨籀文。 “器”似夜闻神犬吠, “璞”如晨报锦鸡鸣。 赤诚融入凤泉水, 一抔清饮足销魂! 2020年6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