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日晚,吴大林先生转给我一幅《大唐故朝散大夫行宣州溧水县令王府君墓志铭并序》的拓片复印件,吴老师告诉我说,该墓志铭是由溧水文史协会赵忠波先生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的。我随即对该碑铭进行了释读。释读时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得到了傅章伟、吴大林、刘诗春、宋政澔、赵忠波等先生的大力帮助。现将释文附载如下:
大唐故朝散大夫行宣州溧水县令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玄成,太原人也。鹤去缑山,肇基仙族;凫飞叶县,聿派灵源。汉有丞相之尊,且连高起;晋有司徒之贵,更睹夷吾。赫弈簪组,昭彰代载。曾祖香,不仕,泉石养真,文儒毓德,已高雁门太守,岂谢骠骑将军。祖则,淄州录事参军。父纪,博州博昌县令。有继箕裘,各劳州县。鳞甲徒备,仍滞于涓涔;羽毛既成,未翔于寥廓。
公局量闲远,风仪沉邃。松竹可以凌寒,琼瑶可以乾雪。吏能斯洽,刀笔且工。名则欲盖而彰,宦乃升高自下。解褐洛州录事,累迁库部、兵部二主事,列寀神州,栖班画省,祗服勤厉,厥庸孔多。又迁中书主书,一登掖垣之司,多闻庙堂之议。温室之树,问而不言,车中之马,数而后对,谨厚纯密,时论称焉。又加朝散大夫、宣州溧水县令,贵以朱绂,荣以墨绶。其平若砥,其直如弦。清澈寒冰,明华秋月,江东课最,莫之与京,廉察使名闻,除江州司马。制命已行,升迁未及,欻焉遘疾,奄然长逝。弦歌寂矣,车马皓然。江山是而人事非,乡国远而笳箫怨。即以延和元年岁次壬子八月戊戌朔五日壬寅,归葬于河南之万安山,礼也。人生一代,忽如过隙,百年已矣,万事哀哉。嗣子琨等并纯深孝友,下凿楹之泣,衔陟岵之悲,勒石求文。乃为铭曰:
来自河朔,仕于伊洛。出入礼闱,翻飞仙阁。宣城已届,大举盘错。寻阳未臻,先悲寂漠。魂兮归来,旌旄徘徊。万安山下,长为夜台。孀妻擗标,幼子哀摧。松柏即古,笳箫遽迴。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于嗟,王公居此室。
关于唐代溧水县令,在《光绪溧水县志》“官师志”中共载有6位:
王通(长寿元年,692)、岑休(圣历二年,699)、窦叔向(大历十四年,779)、白季康(贞元十六年,白居易在叔父溧水县令白季康处以宣州府溧水县考生身份考取进士)、陆该(宰相陆象先之孙)、沈汾(唐宪宗李纯的附马,娶南康公主)。这六位中,除沈汾外,其余五人皆有传。而且岑仲、窦叔向、白季康三人祀入溧水名宦祠。
潘惠明先生在《古代溧水名流》附录三《溧水历代县令录》中补充了贞观八年(634)宋行(见《大唐故宋君墓志铭》)和开成三年(838)郑宗道(见《古刻丛钞》)等两位唐代的溧水县令。
王玄成任职溧水县令的史料,此前均不见记载,赵忠波先生的这一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墓志铭的内容,我们简单整理如下:
王玄成(655—712),祖籍山西太原,生于唐高宗永徽六年,卒于唐睿宗延和元年,享年58岁。他的曾祖叫王香,未仕。祖父王则为淄州录事参军。父亲王纪为博州博昌县令。王玄成系进士出身,释褐后,历官洛州录事、库部兵部主事、中书主书、朝散大夫宣州府溧水县令,死于溧水任上。其任职时间,当在唐睿宗李旦交权给太子李隆基(唐玄宗)之前。
中书主书,是唐朝时的官名,为中书省中主管文书的官吏,如《唐故中书主书冯君墓志铭并序》中冯承素字万寿即为唐中书主书。朝散大夫,官衔为从五品下,着五品绯色朝服。王玄成是由中书主书授朝散大夫衔后升任宣州府溧水县令的,墓志铭中虽未叙述他任内的善政具体有哪些,但他“江东课最,莫之与京,廉察使名闻,除江州司马。”可见,他是为溧水做了不少实事的。江州(江西九江)司马是江州刺史的属官,为从五品。白居易曾为朝散大夫、江州司马,只是白居易是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所着为青衫,故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溧水县从唐武德九年(626)起由扬州改隶宣州,到唐玄宗时一直都属于宣城管辖。王玄成知宣州溧水县时考绩为最,被提拔为江州司马。朝廷的任命书都下达了,可他却意外病故,未能赴任。他的儿子王琨等人于延和元年(712)八月初五日,把他父亲的灵柩迁葬到河南洛阳的万安山下。
王玄成任溧水县令时,正好是武则天称帝前后。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其第九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之后由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的第三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唐睿宗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
唐睿宗垂拱五年(689)二月改元永昌,十一月又改元载初。那时实际上是由武则天把持朝政。
据《顺治溧水县志》卷三记载,垂拱五年,溧水邰村建关王庙(崇宁观),溧水卞家村建景福庵(景福观)。
又据《仙坛山铭》记载:
仙坛山道士宋文干,字上仙,以大唐垂拱五年,因山石自然形似,修立仙坛三所。洎长寿元年(692),县令王通,字玄览,在任清勤,户口增益,因开三乡,遂以仙坛名乡,奉仙号里。逮圣历二年(699),善政县令岑仲字休,以德义当官,仁威养俗,百姓畏爱其犹父母。
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称帝,定都洛阳,以长安为陪都。
武则天如意元年(692)九月,改年号为长寿。
长寿元年(692),王通字玄览任溧水县令,建仙坛三所。
武则天圣历二年(699),武则天让李旦、李显、太平公主等盟誓,称武、李二姓和睦共处。这一年,岑仲字休,来令溧水。
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重,被迫让位给李显,于十一月病逝。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后沿用武则天神龙年号。次年葬武则天于乾陵。
唐中宗李显景隆四年(710),李显被韦后毒死,立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一个月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等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和上官婉儿等人。李旦第二次登基,改元景云。
先天元年(712)八月,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时有宰相陆象先,他是后来溧水县令陆该的祖父。
开元元年(713),李隆基正式登基,是为唐玄宗。
王玄成是在岑仲之后、白季康之前任溧水县令的。他在武则天当政时由进士释褐,任洛州录事,继而任库部、兵部主事和中书主书,在武则天去世前后任职溧水县令,在唐玄宗登基前病逝于溧水任上。故其墓志铭上的官衔为“朝散大夫行宣州溧水县令”。至此,我们所知道的唐代溧水县令共有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