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水范阳汤氏宗谱》二十六卷,汤宏达(字焕文)主修,宣统元年(1909)怀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书名据封面题。卷首为“范阳汤氏家乘”,版心为“范阳汤氏宗谱”。印有21部,在唐代张说的《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诗中取:“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20字,领首字号缀以“公”字以示尊重,共二十一字为领谱字号。
汤氏谱始修于正德戊辰(1508),至宣统元年为十修。此谱收藏于溧水区永阳街道秋湖石滩头村。
2015年11月9日,傅章伟先生将部分电子版拷给我。其中有编号为“壁”字和“诵”字两种。
卷首,序十三篇,汤氏宗谱重修条约总录、汤氏宗规录、汤氏三山歌,悦公、鹏公、鹏举公、渏公遗像并赞。诰命八道、历代修作宗谱名目、纂修谱法、汤氏谱例、祠堂例论、祠堂基址考、家训、命名排行、慎宗谱、审继立、定双祧例、领谱志、领谱字号、新增家规。卷二至卷五,支系图。卷六至卷二十四,年表。卷二十五,汤氏历代行实传。卷二十六,传、赞、跋。
怀德堂汤氏以汤悦为始祖。汤悦,原名殷崇义,南唐保大十三年(955)进士及第,擢为翰林学士,后拜吏部尚书。南唐中主李璟升他为平章政事、右仆射,封范阳公,其后人因此称“范阳汤氏”。北宋建隆三年(962),为避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名讳,殷氏改为汤氏,殷崇义改名为汤悦。
怀德堂汤氏迁溧始祖是汤直鹤。南宋时汤直鹤(号九皋)从秣陵到溧水来任儒学教授,后来定居于溧水的官塘。再迁居三山村。三山即塔山、来垄山和元宝山的统称。此村后改名为韦家大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溧水怀德堂汤氏继而分布在石滩、前巷、北庄、韩胡井、孙家坝、凉蓬、张家、谈冲、丁家边、马里岗、尹家边、漕塘、脉腰、马溪桥等地,成为溧水望族之一。关于汤直鹤任溧水教授一事,旧《溧水县志》没有记载,可补史料之缺。
《濑水范阳汤氏宗谱》中还有许多溧水地方志史料,择要如下:
一、义士汤大有
在元代,官塘汤氏出了一位义士,名叫汤大有。《万历溧水县志》义士传:“元汤大有,五世同居,子孙殆百口,无一自私者,大德间表其门” 。《濑水范阳汤氏宗谱》第二卷:“大有,号竹屋,元主簿。升四川重庆府壁江县正功郎,载志”。第二十五卷,有《大有公传》,称“大有公,上原乡人,溧水县志载公五世同居,子孙殆百口,无一敢私者。元大德年旌表为中山义士之首”。
《全宋诗》中发现宋元之交的诗人仇远有关溧水官塘汤氏的诗二首,它们收在《全宋诗》第四卷中:分别是《顷溧水归登官塘汤汉章义门(景云)》《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所谓“义门”,就是被皇帝表彰的那些孝义之门。在元代,溧水被旌表的义士只有汤大有一人,但未记这个汤大有居于何乡。据仇远的诗,“汉章”很可能是汤大有的名讳。这位汤大有,他很可能就住在官塘,并在门上大书“义”字。汤大有的家族当时还办了个私塾,称为“汤氏馆”。但是还存在一个疑问,《大有公传》称“大有公,上原乡人“,而官塘在历史上属于白鹿乡,不属于上原乡,所以关于汤大有和汤汉章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
二、义士汤铣
明代,汤氏又出了一位义士,他为民请命,挺身赴阙,请求革除官马。《顺治溧水县志》义士传:“汤铣,有干济才,慷慨好义,奋不顾私,每有公愤,挺身论列。时上元、江宁、句容、溧阳、高淳、溧水六县,分养官马,并准淮、扬二郡寄养官马,共计四千一百五十匹,为累不堪。铣于隆庆戊辰年(二年,1568),自赍疏叩阍,极陈其害,遂奉旨革除,六邑咸受其利”。宣统《濑水范阳汤氏宗谱》有其传:“铣公,字本虚,奏除官马,全赖我公。挺身赴阙,为民除害。始得圣恩准奏,除豁撤回官马,六邑永杜后患” “天子恩赐官带终身,以旌表之,六邑士民联送金字贺文。公万历丙戌年(十四年,1586)卒,享寿七十余,远近赴吊者几到数千人。公以入圣庙乡贤祠,至今称颂不衰矣”。(据《光绪溧水县志》,汤铣所入为溧水儒学忠义孝弟祠,而非乡贤祠。)
三、明初私造假钞揭发案
元代末年,汤氏已移居三山。后因“竹居性公因发假钞,天子赏居三山”,则“三山汤氏之发祥由此始也”。《濑水范阳汤氏宗谱》第二十五卷《竹居性公传》作了全面的介绍:汤性,号竹居,明洪武年间公居三山村,有土豪孔宗鲁不守国法,私造假钞,用瓦罈砌壁,敲,造钞纸声不闻外。公托鲁家汲水者,得假钞数张,往南京面奏。上令钞公验辨,皆以为真钞。内有一钞工云:欲辨真假,须用水二盆,各盛其钞一夜,真者不化,假者即为乌有。明日果然。上随发兵抄戮其家。赏公钞万贯。并宗鲁基址亦赏赐,更旌善士匾,曰“英毅可嘉”。
明初曾铸洪武通宝铜钱,但流通的主要货币是纸币,名曰“大明通行宝钞”。朱元璋编纂的《大诰》一书中曾记载了句容县制造假币的故事。《濑水范阳汤氏宗谱》所载孔宗鲁的事,说明当年造假币的事例不少。在各种版别的大明通行宝钞上均印有"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的字样。所以,家谱所称的“天子赏居三山”将此事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