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县山环水抱、景物多姿。生态环境随地形而异,形成生物群落的各自结构特征。由古及今,多种药材隐生其中。如东南山区的天冬、茅术、丹参、桔梗、瓜蒌、何首乌、明党参等;西部山区的玄胡、贝母、龙胆、白芨、玉竹、百部等;湖泊池沼之莲须、芡实、龟版、鳖甲,蛇、虫、鱼、鸟,品类繁多。1958年后,由于历史的曲折,导致生态被破坏,药源大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四化”大业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中医中药事业的复兴。近几年来,在调理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许多珍贵的、甚至濒于绝迹的羽、兽、虫、鳞、花卉、树木得到政策保护而延续其生命,其中也包括了许多名贵的野生药材。
1984年,全国中药材普查时,溧水县建立了普查领导小组,下设资料、登山两个小队,抽调有关单位干部职工及聘请老药农为顾问共十多人,经过当年春秋两次普查,共采集药材标本六百四十五种。根据有关文献和采访资料,尚有三百余种中草药,那次未采全(其中有品无产和已经绝迹者几十种)。现将其中比较名贵的品种略举于后:
茅苍术。“苍术”之一种,简称“茅术”,以原产江苏茅山一带而得名。为多年生直立草本,以根茎入药。本县所产为地道佳品,气味浓郁,横断面上见朱砂点,古代又称为“神苍”、“山精”。
明党参。党参以产地科属不同而冠以专名,如“潞党参”、“川党参”等。“明党参”指产于浙江,江苏和安徽一带者,多年生草本,用其根茎加工后入药,成品分银牙、条支、大头三种规格,为出口商品,畅销市场。
夏枯草。此草夏初开花,到夏末就全株枯萎,故名。中药用其圆柱形花穗,远销南洋各国,用作清凉饮料之配剂。
绵茵陈。简称“茵陈”,多年生草本,以其嫩苗入药。中医学上用“茵陈蒿汤”加减配方,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具有显著疗效。
春柴胡。本地产者为狭叶柴胡,又名“南柴胡。”多年生草本,用其全草入药,治少阳如瘧半表半里之外感症,有升阳、清热、疏解之功。于春初采收其幼嫩的全株。
桔梗。多野生于山坡、丘岗,中药用其肉质根部。中含桔梗皂苷,为治疗呼吸系统病症的主药。近年来亦有用人工播种来繁殖者。
孩儿参。又名“小人参”、“太子参”,多年生草本。中医学上以其丛生肉质根入药,以治疗肺虚及脾胃虚弱等症,为儿童营养佳品。
天门冬。简称“天冬”,多年生攀缘藤本。下有簇生的肉质块根,用以入药。《药性赋》:“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
何首乌。多年生缠绕藤本,有粗壮的块根,用以入药。本地采集的鲜首乌常被病家购作生用。地上藤即首乌藤,中药名“夜交藤”,是治疗失眠的良药。
红玫瑰。落叶灌木,夏季开花,花色紫红,以色、香、味三美兼备,加工有法,成为本地名产,往昔即出口到东南亚各国,是提炼高级芳香油的原料。花及根入药,有理气活血、收敛作用。
此外尚有紫丹参、南沙参、黑玄参、盘龙参等。蛇药半枝莲、半边莲、徐长卿(别名寮刁竹)、蓼科草河车、大叶蛇总管等,疗效灵验,产量较多。
取之于本地动物群的中药材,品类也不少。如龟版,鳖甲、鸡内金、蝉蜕、狗肾、乌蛇、蟾酥、蜈蚣、䗪虫、桑螵蛸、蜣螂、青娘虫、红娘虫、牛虻、水蛭、鼠妇等,其中䗪虫(即地鳖虫)、变野生为家养后,最高年产达五千斤之多。
1960年以来,在野生草药的培植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县办药种场五处,乡办、村办的药材场、园,共二十多处,其中木本药材有杜仲、黄柏、川楝、喜树、山栀、玫瑰、甘草等;根茎部药材有黄芪、川芎、茅术、地黄、玄参、白芍、红花、白菊、大青、穿心连,颠茄等,皆曾大面积生产,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制药原料,同时还支援了化工、食品等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