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希夷 于 2021-5-26 15:18 编辑
《中山文史》版转载帖文通告 为了宣传,推介溧水的本土文化文史,帮助有兴趣了解,探究,发掘溧水本土文化和文脉的朋友深入系统地熟悉溧水的文与史,114网与溧水地方文化协会合作栏目——《中山文史》版块征得溧水区政协原文史委负责人和主要编纂人同意,于本日起开始不定期转发由原溧水政协文史委编缉成书的共三十期《溧水古今》上的文章,以便各位网友可系统地,有目的地了解我溧水区的文化历史,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以期繁荣我们的文化生活。
本版所转的《溧水古今》上的文章均以“文脉流”的名号转发并注明原著者,取溧水文脉源渊流长之意。欢迎大家流览,关注,并提宝贵意见。
城隍庙琐记 作者:周才盛 1949年5月,溧水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我和县里的一批财经人员集中到城隍庙造串,预借公粮。当时我们住在五凤楼前后,故对城隍庙留有很深的印象。 城隍庙的大门坐北朝南,面对通济街。我记得大门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是“铁案重平反仰观俯察”下联是“金汤资保障阴渗阳舒”。楹联两旁还有一副衬联:上联是“执政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下联是“事亲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大门门楣上是“城隍庙”三字。进得庙往前有座戏楼,又称“万年台”。穿过戏楼,由台阶而上经肃仪门往前,便可见一生铁铸的大鼎,也是香炉,三足虎踞而立,高八尺,重约千斤鼎上铸有捐款人的姓名及钱数。鼎东西两边各有一株古银杏树,高耸苍劲,枝叶繁茂,树围需二人环抱。再前至正殿。正殿中有一木雕神龛,帏幔洞开,城隍爷像坐于其中,身着冠带朝服,庄严肃穆。正殿之后即是五风楼,是城隍的寝殿有城隍老爷及城隍奶奶的木制神像,并设有床、帏、枕、被等。 当年我还在火神庙(今县中)不远处的草丛中发现一块青石碑,长约3米,宽约1米。碑顶横刻“怀白亭”三字,下部刻有诗一首:“春风吹我出,信步到孤亭,此地永怀白,唯天可颂青。”记不得是何人所作。据旧县志记载怀白亭是明万历年间建在五凤楼后的一个亭子,此碑为什么丢到火神庙旁,就不得而知了。现在此碑也早已丢失,若知情人将它发掘出来,也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