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者:吴大林
披阅古籍、偶从《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中发现唐名诗人杜荀鹤《赠溧水崔少府》诗七律一首,回忆现存溧水旧县志中唐人诗词较少,此诗更未见收录,虽为酬应小品,从中亦可略窥唐代溧水的部分人文风物,爰予录存,供《古今》采辑,藉以补方志之缺佚。
少府、系对当时县尉的尊称,在唐代,县尉通常为进士出身者初任之官。由此很自然地联想到唐僖宗时溧水县尉崔致远据《全唐文·唐文拾遗》卷二十四:“崔致远,字海夫,一字二侍御史,赐紫。中和四年84年)回国,官统后部待郎,充瑞书院学士。卒谧文昌候,从祀高丽文庙。据此算崔任溧水县尉时年方十八九岁。此时杜荀鹤也只三十岁上下,杜虽为唐代名臣杜佑之曾孙杜牧之季子但当时尚未入仕他祖籍为万年(今陕西长安),史载其籍为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原因未悉(或因其父曾任池州刺史,一度家于石台而以出生地为占籍)。宣、池两州相邻,当年崔致远作为一位异邦名士,少年得志,来任宣州溧水县尉,必然引起附近州文人的好奇和倾慕乐与交游杜荀鹤应是其中之一。从这首诗中也可看出他不计崔之官卑职小而从内心称许的真挚情感杜尝居于九华山,自号九华山人,此处则自称九华山叟,度其时社年不过三十余,尚未可言老,何以称叟?为了迁就韵律呢?还是他和崔交谊甚密,视崔为小友、后辈,稍涉戏言亦所忌呢?恕不细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