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爱景山掌故
作者:承午
每当旭日初升或夕阳西坠,我登上海拔一百二十多米的爱景山巅,俯首四望,山坡上苍松葱郁,修竹青翠;山北麓滔滔的秦淮河支流—二干河,象一条绿色的绸带,在阳光映照下粼粼闪光。转首朝东,雄姿挺拔的卧龙山、瞭然在望;山脉南北蜿蜒,头部硕大有角,颈部由细渐粗,青绿间黄,俨然象龙头,其渐下部分又象是龙尾,那神情犹如长龙酣卧,越看越觉其栩栩如生,无怪乎人们称此山为“卧龙”也。右侧是依山命名的卧龙水库,为溧水六大水库之一。
在赏心悦目之际,不由地沉思着爱景山之名,内心赞赏。它是一个形象化而又富于诗意的名字。由此不禁忆想到康孟《咏日·应赵王教》一诗中,有“相欢承爱景,共惜寸阴移”之句。寻思:这儿可能还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和诗人的题咏。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①这话包含了不同性格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欣赏对象。我虽不“乐山”,但对爱景山却有一种偏爱。它不但景色秀丽,而且还蕴藏着一种贵重的矿源。我查阅史籍,寻觅有关记载,向老人敬询传说,终于在清光绪八年编修的《溧水县志·卷首.舆地志》上找到了它的名字:“爱景山,县北二十五里。”寥寥九个字,便是这山的历史见证。可惜如今很难找到山的命名者和命名的确切年代了。不过,对“爱景”一词的典故:倒找到一点引子。
北宋《李清照集校注》内“长寿乐”词中,有“爱景欲挂浮桑”之句。“爱景”一词,据王仲闻校注:“爱景:徐坚《初学记》卷一、‘日’第二,引梁元帝《纂要》云:日光曰景。又曰:日有爱日畏日,爱、冬日也。爱景,言冬日之光也。”我边读边体会,记得古书载有:“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之说。②“爱景欲挂浮桑”是否即指日将升起呢?总之,以“爱景”命名,出于某些典故,是很清楚的。
此山位于溧水县境之北。当东方欲晓,白云幻为彩霞,山风骤起,松涛阵阵,耳边呜呜然似笛声悠扬宛转,使人心旷神怡。傍晚时分,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山风嗖嗖,云海奔涌,整个山色恰似红妆新染。有时,云霞受日光衍射,形成一道光环,不论清晨或傍晚,在爱景山顶常可看到五色光环,当人的身影投射到光环中心,立即又会出现一种奇特景象:“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身临此山,面对此景。又怎能不爱呢?
祖国有无数的名山大川,其中雅名美称不可胜数,可是以“爱景”命名的山,恐怕还是独一无二。爱景山虽不在名山之列,而以其优美景色作为县内胜境之一,该是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