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客民村落】 朱家棚子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1日 调研对象: 朱宁冬,1953年12月生,13851971840,其妻张水仙,四川内江人,夫妻为人热情好客。有一子朱爱保,在蒲塘集镇种草莓。孙子朱炜杰,在湖南上大学。 朱宁福,1962年3月生,15851930781。 溧水县孔镇中学高中毕业,现居住在常州天宁区,从事个体工商工作。 朱家棚子,清末民国时属溧水县仙坛乡,解放后属溧水县云鹤乡魏家村,今属溧水区晶桥镇仙坛村。在晶桥邰村与晶桥杭村之间芝沙线上。 朱宁福家中有来自河南潢川的旧谱,为1992年铅字打印件。其祖籍为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江家集镇朱老营。 这支朱姓老字辈为:“文信忠行,泰乾蒙晋,益恒汝履,丰谦振孚,宁官萃师,生玉第显。”后又续编新字辈:“祖国光明照,世道鸿启祥。荣昌传万家,善厚同元良。”(按,朱姓字辈中“孚”均写成“复”)。 谱中显示,当时朱家下江南四兄弟(第15世)为: 老大朱振坤(1887—1951),配罗氏(信阳市潢川人),生5子1女,孚仁、孚道、孚喜、孚信、孚德。女儿嫁陈太和。定居仙坛乡朱家棚子(即云鹤乡,今属晶桥镇仙坛村)。 老二朱振山(1893—1959),配魏氏,溧水人,生4子1女,孚义、孚礼、孚芝、孚兴,后分居至姚家庄(今属和凤镇吴村桥)。其第四子朱孚山回朱家棚子。过继给老三朱振乐做儿子。 老三朱振乐(1897—1959),配陈氏,溧水人,生1子1女,孚山(朱振山第四子)。定居仙坛乡朱家棚子(原属云鹤乡,今属晶桥镇仙坛村)。 老四朱振平(1901—1991),配周氏,溧水人,后分居至魏家村(今属晶桥镇仙坛村)。 据朱宁冬(第17世)回忆,其爷爷有弟兄4人。老大朱振坤住在朱家棚子,5个儿子中有3户在本村,后来,1户(朱孚喜)搬到了魏家村中,还有1户迁去浙江,朱振坤的孙子朱宁和曾去过河南老家,得到了一些家族信息。老二朱振山在姚家庄(今属和凤镇吴村桥),有5子1女(朱复义、朱复礼、朱复芝、朱复山、朱复兴),其第四子朱复山回到朱家棚子承嗣老三朱振乐。老三朱振乐只有1个女儿,以老二朱振山第四子朱复山过继,朱复山生有2子:朱宁春、朱宁冬(本文受访者)兄弟。朱宁福(第17世,本文受访者),为老二朱振山第五子朱复兴的儿子。 朱宁福曾听其父亲朱复兴描述,其祖籍是信阳市潢川县(古光州),当年遭灾后,先辈们逃荒,来到云鹤山西麓落脚,早先这里荒无人烟,他们搭起草棚,开荒种地,慢慢人口多了起来,于是有了朱家棚子这个村。后来,族人逐渐分支到邻近的姚家庄、魏家、祝家等村庄。孔镇姚家庄起初也是一片荒山野岭,村中有不少客民居住,如谢姓、夏姓,还有姚姓、汪姓、吉姓(后来部分村民拆并至吴村桥新庄)等,姚家庄村中朱姓居多。 据该姓旧谱所载,该支朱姓以朱熹为远祖。明代时,朱熹后裔朱恕一家居住在浙江绍兴山阴县朱家庄,朱恕生一子朱文懿(文字辈),即为本支朱姓一世祖,曾为明末、清初两朝宰相。以东武公(信字辈)为二世祖,素庵公(忠字辈)为三世祖。世传三代为相。至第7世丹溪公(蒙字辈),出任河南光州府知府,始迁居河南光州(今潢川县),后裔遂为潢川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丹溪公后裔朱丰修(第13世)等4人去浙江绍兴认祖,获得了旧谱及前24辈的字派。之后,朱老营(潢川县)与杜甫店朱家(潢川县江家集镇)商议联合修谱。1992年,朱振福、朱孚尼、朱火宁三代人来溧水对孔镇、云鹤的朱姓后裔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一些信息,编入谱中(铅字打印件)。由此,溧水这支朱姓与潢川老家建立了家族联系。 据查询,此支朱姓一世祖朱文懿,或为明代朱赓(1535—1609),他是浙江山阴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二十九年(1601)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卒后赠太保,谥文懿。 (本文由江文宏根据朱宁福、朱宁冬等人提供的信息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