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希夷 于 2021-11-8 10:53 编辑
【客民村落】 戚家村 调研时间:2021年5月。 调研对象: 戚万贵,1965年6月生,13814144174。 戚万林,1951年8月生。 戚桂兰,1963年2月生。
戚家村属南京市 溧水区石湫街道石湫社区。原村庄位于溧水区西部西横山东麓500米内,西靠环山河堤,西北有独山水库,西南有雨山水库。东临韩家村,南望秦壒头,北近詹家村,石湫集镇至横山村支线村路穿村而过。村域除环村旱地外,主要集中在北坡梯田。该村因石湫新市镇建设,已于2017年5月拆迁,拟安置于石湫集镇。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这里没人居住,村中原有一条古道,系桑园蒲、秦壒头一带百姓经詹家村前往谢村(铜山)、秣陵、南京的乡道。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林古度曾两度隐居乳山庵,常沿此道前往秦壒村、桑园蒲会友作诗,他曾于顺治年间编纂《溧水县志》《高淳县志》二部。在戚家 村中原有一座古坟,坟前有一块无字石碑,有文史研究者怀疑此坟即为林古度墓址,碑石今在石湫社区。 戚家村为典型的客民村落,村中有戚、江、魏、周、柏等姓氏,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前后,从河南等地逐步移居而至。据《江苏省江宁县、溧水县·溧水城》地图(民国五年1916八月测图、十八年1927制版、二十三年1934印制)显示,戚家于民国初年已形成村落。民国23年(1934),溧水县推行保甲制,至民国33年(1944)时,横山县石湫镇抗日民主政府下辖6个保,其中,陆家、韩家、戚家、小罗村等4村属第三保。解放前后,溧水县设区辖乡时,这四个村庄一直属于溧水县第四区石湫乡。1958年人民公社时,该村属溧水县石湫公社陆家大队,编有戚家生产队。期间,因小村并大村,部分村民响应政府号召,搬迁至端秦村或詹家村,1960年代,部分村民又搬回戚家。1962年至1966年,溧水县政府划出石湫公社的陆家、社东、汤庄、官塘、新华、横山6个大队成立横山公社,戚家村属横山公社陆家大队。1966年横山公社撤并回石湫公社,戚家村重属石湫公社陆家大队。1984年石湫改设为乡,戚家村属南京市溧水县石湫乡陆家行政村,为戚家村民小组。1999年12月22日,石湫与明觉两镇合并,陆家村委会撤销,戚家村改属石湫镇石湫村居委会。2013年,溧水撤县设区,戚家村属南京市溧水区石湫镇。2017年5月起,该村开始陆续拆迁,村庄历史120年左右。2018年5月15日,石湫镇改设为石湫街道,戚家村民属石湫街道石湫社区管辖。 早期,该村落主要在在北坡荒地,后迁至坡顶。村民们把荒坡改造为梯田,从事农耕。村名始称羊棚子、西棚子,而韩家村则称为东棚子,民国时推行村保制时,因村中戚姓居多,村名始称戚家,沿称至今。 村中戚姓第一世为戚自发,夫妻二人用一担箩筐挑着两个儿子(长子戚凤春、次子戚凤雨),从罗山县城北面的戚塆,逃荒至西横山东麓定居,为戚家村最早居民。戚自发一家定居之后不久,便回到河南,约来了附近的亲戚江、韩、魏等姓同来村中居住,戚家逐渐形成村落。戚姓的老字派为“自、凤、德、万、本”5字。后来他们又请亲戚韩相广(韩家村人,人称韩老六)为其续编了“功、宽、正、泰、昌”5个新字派。 据戚万贵介绍,戚自发后来又生了4个儿子:三子戚凤华、四子戚凤开、五子戚凤明、六子戚凤山。村中遂有六房。 【大房】戚凤春,生3子3女:长子戚德铜、次子戚德玉、三子戚德宝。长女嫁至徐州,二女戚德盟,嫁给端秦钟家钟志胜,即钟庭干的母亲,三女嫁给明觉向阳村华村圩(今属石湫街道)孙家财,即孙自明的母亲。 戚德铜生有2子:戚万海、戚万荣。戚红珍、戚学军(参军后转业在安徽马鞍山市区,13805550859)、戚红兵(戚万海子女),戚本才、戚飞(戚万荣子女)为其后裔。 戚德玉、戚德宝兄弟二人随父亲迁往村北的詹家村,那里有他们家的产业。戚德玉有1子2女,儿子戚万林(本文信息提供者),两个女儿嫁至韩家村。戚德宝家有3子3女:戚万根、戚万福、戚万才、戚桂兰(本文信息提供者)等。 【二房】戚凤雨,生4子,仅第四子戚德宝成家。戚德宝生1子戚万福,举家迁往本区洪蓝街道天生桥村。 【三房】戚凤华,生1子(早逝)。 【四房】戚凤开,生3子:戚德福、戚德禄、戚德寿。 戚德寿生4子:戚万忠(移住南京,有1子戚本勇)、戚万成、戚万富、戚万贵(本文信息提供者)。 【五房】戚凤明,生1子,解放前参军,下落不明。后来女儿戚桂英与女婿周秉珍从蟹塘西边山迁至戚家村中。 【六房】戚凤山,生3子:长子戚德义、次子戚德良、三子戚德春。 戚德良留在戚家村。戚德义(2子:戚万胜、戚万利)、戚德春(2子:戚寿宝、戚顺宝)携家人迁往端秦村。今端秦村有戚姓4户,家庭人口12人:戚俊峰(戚万胜之子)为1户,现在横山村委工作;戚寿宝1户(妻张玉梅,儿子戚勇,孙女戚舒茗、戚舒颜);戚顺宝1户(母亲师桃英);戚万利1户(妻袁白香,二女儿戚阿娟,外孙耿锦忆)。 ◎ 村中还有戚自荣后裔一支。戚自荣是戚自发的堂兄弟,生2子:戚凤仁、戚凤道。 长子戚凤仁,生3子:戚德生、戚德红、戚德友。 戚德生有1子戚万顺,戚万顺之子戚巧根户口在村中。 戚德红一家迁往石湫老街做生意,戚万元、戚万平为其家人。戚万元(石湫天官地)一家6人(妻子朱带娣,长子戚红军,儿媳陆玉珍,孙女戚凤、戚海燕)。戚万平为银行职员,户口从石湫集镇迁往溧水城区,妻刘红娟,高中英语教师,有1子,已参加工作。 戚德友有1子戚万根户口在村中。 次子戚凤道生3子。其第三子戚德全,生戚万和(户口在村中)。戚万和后来去青海西宁做生意,他的两个儿子便在青海上大学,现已在青海工作。 ◎ 村中另有戚凤英后裔一支。戚凤英是后期来到戚家投靠本家的。 戚凤英生1子:戚德发。戚德发生4子:戚万明、戚万禄、戚万林、戚万华。如今,他们的后裔均居住在戚家村中。 戚家村2017年5月拆迁时,村中共有21户90人。其中戚姓13户,人口共67人。戚自发一支,大房:戚本才、戚飞。四房:雷绍英(戚德寿妻子,戚万贵的母亲)及次子戚万成、三子戚万富、四子戚万贵。六房:戚万发。戚凤英一支,戚德发三个儿子:戚万明、戚万林、戚万华。戚自荣一支,戚万根、戚万和、戚巧根(戚万顺之子)。 戚家村·魏姓 村中魏姓祖籍是河南省罗山县。原有弟兄4人:魏世福、魏世禄、魏世寿、魏世喜。老大、老三留在戚家村,老二、老四迁往南京。村北詹家村也有他们的远房本家。至2017年拆迁时,老三魏世寿的妻子王秀娣与3个儿子(长子魏成宝、次子魏成新、三子魏成明)的户口仍住村中。 魏姓3户:王秀娣(三子魏成明、三儿媳王德兰、孙魏业翔),魏成宝(妻邓国珍、子魏龙顺、儿媳张秋平、孙女魏紫琪),魏成新(女魏璟璐、女婿李八一、外孙李乐)。 戚家村·江姓 村中江姓,祖籍河南省罗山县子路镇长堰村。 早期村中江姓有四支,字辈为:“自明德,天开文运、正道扬明。”后来,江天顺家、江德典家、江天礼家、江德兴家一直住在戚家村中。其他江姓中,江明二、江明三兄弟一支迁入韩家村(后裔有江开美、江开华、江开法、江开明、江开富、江开文、江海等);江德弟一支先迁至端秦村再迁往小罗村(后裔有江开福、江开禄、江开寿、江开喜、江开贵、江开发、江开龙等);江明海、江明亮兄弟一支迁往江宁横溪(后裔有江开明、江开家、江开宝、江开兰、江开华、江开友、江开香、江开群、江来红、江爱英等)和溧水小西门(后裔江开道)。戚家村中江姓至拆迁时仅江开寿、江文彬一家仍村中。 江姓1户,江开寿(1950年生,18752078249。妻辛书花、子江文彬、媳任凤)。江开寿为石湫街道小罗村江天仁第三子,是戚家村江天礼嗣子,曾任戚家村村民组长。 戚家村·周姓 周姓2户:1户周德荣(妻李志兰、女周晓玲、女周玲娣、外孙宋雨航)、1户周有军(妻张思琴、女周诗婳、子周沐阳),两人系父子。周德荣的父亲周秉珍是石湫街道蟹塘社区西边山周秉瑶的二弟,周德荣母亲戚桂英是戚家五房戚凤明的女儿,因西边山原住处治理三干河道,一部分村民移迁邻村草塘岗,周秉珍、戚桂英夫妻迁来戚家。周秉珍1子:周德荣。周德荣1子:周有军。蟹塘社区周姓主要分布在西边山、丰塘庄、草塘岗三村,他们的祖籍是河南省罗山县周老塆,蟹塘社区西边山村周有龙家有《周氏宗谱》(世德堂)一卷,编于1952年。 戚家村·柏姓 柏姓祖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柏举原在国民党部队参军,1948年被解放军俘虏,后来参加解放军,因家庭成分是地主,退伍后为躲避成分影响迁到石湫戚家。文革中因出身地主和曾参加过国民党被批斗过,但村民对待他及家人总体上还算比较友好。柏举生1子:柏全芳。2017年5月拆迁时,柏全芳与妻子仲崇侠、长子柏云峰、次子柏苏迅、孙女柏丞彬户口均在村中。 戚家村·陈姓 陈姓1户,为陈炳贵、陈大英夫妇。陈炳贵与石湫街道下河口村陈炳生是兄弟。他随母亲而从下河口村迁至戚家村居住。 (本文由江文宏根据调研信息整理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