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7975|回复: 55

韩国曾有人将溧水误为宣州漂水--后果很严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4 22: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2-6-16 17:12 编辑

转发说明:6月11日我们再次寻访艾园谢氏宗祠,聊天中谢勇先生提到他女婿是韩国人,而韩国人对崔致远相当敬重、顶礼膜拜。大家都知道崔致远曾当过咱溧水县尉,咱溧水也建有崔致远纪念碑,还有致远路等。后听吴大林先生说起:韩国崔致远后裔曾查找宣州漂水县,但始终没有头绪,后韩国人委托北大韦旭升教授代为寻访,而韦教授恰巧是南京人,知晓溧水县,就与溧水县政府联系,咱溧水人当然知道崔致远在溧水担任过县尉三年的事,县志也有记载,后终于成就了韩国崔致远后裔来溧水寻访。详情请看吴大林老师的力作:


再谈崔致远与溧水

吴大林

       在韩国,崔致远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他是新罗末期的著名学者,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是新罗时代乃至朝鲜最古老的文集之一。他被供奉在韩国儒学大成殿中,被尊作“东国儒宗”,相当于中国孟夫子的地位。他是中朝友谊的使者,在中朝友谊的历史中留下了不少佳话。其中他在溧水县当过三年县尉,这是由唐朝政府任命的。这三年的中国基层工作经验对他的一生起到重要影响。

微信图片_20220614224809.jpg
       据史料记载,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新罗国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人。生于新罗文圣王十六年(唐大中九年,855)唐咸通九年(868年),他十二岁时随商舶入唐求学。行前,其父对他说:十年不第,即非吾子也,行矣勉也。至唐追师,学问无怠。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将国子监添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增收中外生员多至八千余人。崔致远在此受到正规的儒学教育,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宾贡及第。这是唐朝朝廷在科举考试中为外国人和中国少数民族专门设立的一个科目。在当时,宾贡进士的名额较少,能够科举及第者,称为登仙籍,荣宠异常。在唐代,新科进士,往往要派到地方先担任县尉,以后再调任他职。崔致远被派到宣州溧水当县尉。
       崔致远到溧水时才二十三岁,共当了三年县尉。三年任满后,正遇到黄巢起义军攻占宣州,于是他到扬州投奔淮南高骈的幕府。黄巢起义失败后,他回到新罗。先是当国王的侍读,后任太山、富城等郡的太守。死后,于高丽显宗十一年(1020年)追赠内史令,十四年又追谥文昌侯。
      崔致远在中国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阶段,在溧水为官的阶段和在淮南高骈的幕府的阶段。而在溧水工作的三年是他由中央政府派出担任唐代正式官员的三年,他也很看重这三年。崔致远作为异邦名士,少年得志,在溧水受到地方官员和当地老百姓的尊敬。他汲取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的思想,认为做好学问好比倒一筐土(覆篑),只要一筐土,一筐土地积累,就能筑成大山。他在后来回忆在溧水的这段历史时,说:“尔后调授宣州溧水县尉,禄厚官闲,饱食终日;仕优则学,免掷寸阴,公私所为,有集五卷,益励为山之志,爰标覆篑之名,地号中山,遂冠其首。”他在溧水所著的《中山覆篑集》五卷,归国后曾献给新罗国王,可惜今已失传。
       一千多年过去了,溧水当地人民一直没有忘掉这位朝鲜来的朋友。如在南宋《景定建康志》和元代《至正金陵新志》中均记载有关于崔致远和双女坟的故事。清光绪《溧水县志》中称:崔致远,鸡林人,乾符间任溧水县尉。
       在韩国,古文献上多称崔致远在中国任县尉的地点在“宣州漂水”,学者们一直找不到这个“宣州漂水”在何处。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国的一位老企业家崔浩先生提出希望找到这个“漂水”,并想在有生之年亲自到“漂水”瞻仰先祖崔致远工作过的地方。他请北京大学东方学系的韦旭升教授代为寻找。韦教授是南京人,他怀疑这个“漂水”即是南京市的溧水县,于是,写信给溧水县政府的领导,希望得到帮助。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立即复信给韦教授,并寄去了有关地方志记载的复印件,证明溧水正是崔致远当年任县尉的地方。韦旭昇教授于1995年2月来信给县政府,称将陪韩国的崔浩先生于4月21日到溧水访问。崔先生希望在适当的地方立石碑,经费由他负责。可惜崔浩先生突然发病未能成行而去世。当年8月17日,韦教授来信称,崔浩先生已因舌癌去世。但通过他们的努力,这才把韩国的学者们带到南京市的溧水县。
       1995年9月韦旭昇教授到溧水考察。我给他看了清光绪《溧水县志》中有关崔致远的记载,并介绍了古溧水的有关情况。还陪他到高淳会见了高淳政协及县文化局有关人员。1996年4月8日韦旭昇教授再次来到溧水,同来的有两位在北京高校任教的韩国教师。他们是韩国东国大学校博士生赵显囗和韩国崇实大学校博士生崔进奉先生,也一同到高淳进行了考察。1997年5月16日在韩国汉城成均馆儒林会馆三层大讲堂举行了第一次孤云学会国际学术会议。韦旭昇教授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他把到溧水、高淳考察的情况作了介绍。
       1997年1月在县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我作了“关于开展纪念朝鲜先贤崔致远活动的建议”的参政议政发言。当年10月,由江萍副县长带队,我等一行七人赴韩参加“韩中友城交流大会”。我们还访问了崔致远的故乡韩国庆州市。据这次访问,我得知,在韩国,崔致远的后裔有100多万,他们遍布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在韩国留下了许多有关崔致远的文物古迹,如崔致远读书台、伽倻山洗耳岩等。在古都庆州,每年有两次纪念崔致远的活动。一次是“新罗三贤追慕祭”,三贤指的是金庚信、崔致远、薛聪。另一次是“崔致远先生追慕祭”。现在在韩国已在汉城成立了“孤云学会”,还在古都庆州成立了“崔氏宗亲会”等研究机构。
       1999年12月19日,在南京大学高教授的促成下,韩国崔致远史迹学术考察团到溧水访问。有韩国翰林大学教授、前国史馆馆长崔永禧(顾问),韩国翰林大学教授马仲可(团长)等22人。大韩民国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朴钟先闻讯赶来参加了活动。2000年,崔致远铜像竖立在溧水县城通济街南侧。第二年,崔致远铜像迁至永寿寺塔塔院内保存。2003年4月1日上午,北大韦旭昇教授和韩国苏教授、闵教授及夫人柳志焄女士一行四人从北京专程赶到溧水考察有亲崔致远的史迹,我和董怀生副主席等陪同考察。苏教授希望在小东门桥北侧唐尉廨旧址立碑纪念,经费由他负责筹措。后来我退休了,虽然韩国友人对溧水访问仍没间断,但我已无缘参与其中了。随着两地交流的扩大,溧水,这个崔致远在唐朝的“首宦之地”已被韩国学术界广泛了解。这将会对溧水的经济以及旅游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在,崔致远已成为溧水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经过多年研究,我认为有必要对他在溧水的事迹作进一步的介绍。
        一、崔致远何时宾贡及第。
      《进诗词赋表状等集状》称:“右臣自年十二,离家西泛。……观光六年,金名榜尾。”过去有人认为崔致远是十八岁中进士。今人研究认为,崔致远十二岁来到大唐之后并不能进入国子监求学,必须等到十四岁以后,方能进入国子监,并且在修业期满后去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因此崔致远“观光六年,金名榜尾”是指他二十岁登进士第。
       崔致远中进士的时间,现有两条资料证明是公元874年:
       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三,唐懿宗感通十五年(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登进士第的有三十人。其中就有崔致远。知贡举者是礼部尚书裴瓒。
       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卷十一,新罗景文王十四年(874年):“秋九月,崔致远在唐登科。”
所谓宾贡进士,是唐朝朝廷在科举考试中为外国人和中国少数民族专门设立的一个科目。唐代的新罗是“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因此宾贡进士者先后有58人,而崔致远的影响最大。
崔致远为何称“金名榜尾”?在《东史纲目》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宾贡者,每自别试,题名榜尾”。即这种考试的命题、阅卷和放榜都单独进行,排完唐仕子的名单,再排外籍考生,因此,被录取便为题名“榜尾”。
       二、崔致远何时来任溧水县尉。
       崔致远是在乾符四年(877)到溧水来任县尉的。在唐代并不是登进士后,立即就可授官的。还要和通过其它科目考试以及各地政府推荐的人才一起,到吏部去通过初任官员的选拔考试,这种选拔考试称为释褐,释褐考试一般在早春进行,因此叫春关。僖宗有制:“进士及第许满两周年后,诸道方镇及在京诸司方得奏请。”崔致远称:“寻以浪迹东都,笔作饭囊。遂有赋五首、诗一百首、杂诗赋三十首,共成三篇。”据考证,在此期间,他曾东游汴州(今开封)和兖州,又到湖南的潭州和饶州。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卷十八《前湖南观察推官裴燎启》云:“右件人是某座主侍郎再从弟,某去乾符三年冬到湖南起居座主侍郎之时,见于诸院弟兄中,偏所纪念。”故知乾符三年冬,崔致远曾到湖南潭州“起居座主侍郎”。所以崔致远在三选听集后,于乾符四年方得“释褐”,由吏部授承务郎散衔(从八品下),调选宣州溧水县尉。此时溧水县尉的品阶是从九品上。因此崔致远任溧水县尉,是本品高而实际职位低,其官职的全称是“承务郎守宣州溧水县尉”。据《唐会要》,崔致远的月俸钱应是二十贯。
       三、为什么朝廷派崔致远到宣州溧水任县尉。
       在唐代,县设县令(别称明府)、县丞(别称赞府)、主簿、县尉(别称少府)等。对县尉的人选,望、紧和上县的县尉多由进士或由明经出身刚释褐者担任。而中、下县的县尉例由令史等流外官入流充任。据唐《元和郡县图志》,溧水县的等级为上。溧水这个上等县,县尉要由刚释褐者担任。崔致远宾贡及第,是进士出身,又刚释褐,所以朝廷派他到溧水来当县尉。
       当时溧水是宣州的一个属县。溧水建于隋朝。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称:“溧水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宇文述割溧阳之西、丹阳之东置。”属蒋州。溧水建县以来基本都是南京的属县。仅在唐代两次属宣州。唐高祖曾设扬州治所于金陵城,辖归化、安业、溧阳、溧水、丹阳、句容六县。唐武德九年(626),扬州徙治于江都,建康及周围地区一分为二,一半属润州,一半属宣州。这是溧水第一次属宣州。到唐至德二年(757),“以江宁县置江宁郡,领江宁、句容、溧水、当涂四县”。至此溧水脱离宣州,前后共隶宣州132年。第二次是宝应元年(762),升州废,溧水改隶宣州。到唐光启三年(887),“复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置升州”。这次溧水县属宣州共126年。崔致远在溧水任职期间,正当溧水第二次属宣州期间,所以他自称“尔后调授宣州溧水县尉”。
       四、崔致远到溧水上任时,溧水有几位县尉。
       在唐代,一个县往往有几个县尉。如赤县就有6 名县尉。我们的邻县溧阳县比溧水高一个等级,是紧县,按规定设有两名县尉。天宝十三年,李白作《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列了该县四个县尉的名字:“有若主簿扶风窦嘉宾,县尉广平宋陟、南郡陈然、丹阳李济、清河张昭,皆有卿才霸略,同事相协。”列了宋陟、陈然、李济、张昭等该县四个县尉的名字。
       崔致远到溧水上任时,溧水有几位县尉呢?据《通典》卷三三,页922:县尉“赤县置六员。他县各有差,分判诸司事。上县二员,万户以上增一员。…………”《唐书职官志》中则说,除京畿各县外,“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说明唐代溧水有居民六千户以上。并未超过万户。所以当时除崔致远外,至少还另有一名县尉。可惜他的名字和事迹已难以考证了。
       五、崔致远在溧水的办公地点
       前些年,北京大学韦旭升教授带几位韩国友人到溧水来,提出想看看崔致远当年在溧水的办公地点。我带他们到了庙巷。说庙巷以东就是城隍庙,从此向西百步就是崔致远到溧水来任县尉时的唐代县衙旧址。
       清顺治《溧水县志》记载了有关将溧水县衙改建为城隍庙的传奇故事:说是唐开成二年(837年)溧水县一个小吏,名叫翟畋,根据本县民众的要求,在县衙内的大树下筑土坛,创茅祠(简单的白公祠),祀白季康。到了会昌四年(844年)“二月朔,畋入祠见一金甲士立坛前云气中,言曰:吾乃定波侯李贵,奉上帝命来为白府君督庙。言讫,渐失所在。县以其事上闻。奉旨即县治建庙,移治于街西酒坊。”由此可见,溧水城隍庙始建于唐会昌四年(844年),当时的溧水县令把县衙门让出来作为白公祠,移县治于街西酒坊。
       唐代的溧水城是何模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旧县志中的“移县治于街西酒坊”短短的八个字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旧时县衙面朝南。“街西”,说明县衙前有条街,即今通济街。“街西酒坊”,说明当时溧水城内不仅有县衙,寺庙,还有商业和居民。这个酒坊肯定是前店后作坊的格局。新建的县衙在城隍庙西百步。
       但是,崔致远可能并不在县衙上班。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载:“二李亭,在溧水县尉廨舍后。考证:李常师,字公择,同兄野夫侍其父东作尉于此,尝读书是亭。宣和七年,乌江县丞朱虙摄尉修亭作记。今亭废而记存,移在县治。《记》云:“二李亭者,识其人也。初,尚书李公择与兄野夫随其亲尉溧水,而读书于尉厅之后圃,后人榜其堂曰‘二李’ ……。”由此可知宋代县尉办公的地点名为尉廨。尉厅是其办公之所,尉厅之后圃即是其宿舍。唐代可能也是有尉廨的,可惜没见到有关记载。我们假设唐代的尉廨与宋代的尉廨地点相同,可知当时县尉办公的尉廨大致在秦淮河的北侧,通济桥的西边。我们仿佛看到崔致远坐在通济街旁的尉廨中,饮着秦淮河水酿成的美酒,编写那部有五卷的《中山覆篑集》。
       我们可以想象,唐贞元十四年(798年)白居易到溧水投奔叔叔白季康时,就出入于位于今天城隍庙的溧水县衙。七十多年后,新罗人崔致远到溧水来当县尉,这时县衙已西移,他一定会到城隍庙来和道士们探讨老子《道德经》的奥秘。他的《中山覆篑集》中是否有关于溧水城隍庙的诗文呢?
       六、崔致远在溧水分管什么工作。当时县事分六曹,即功(掌官吏考课、礼乐、学校等)、仓(掌租赋、仓库、市肆等)、户(掌户籍、婚嫁等)、兵(掌武官、军防、传驿等)、法(掌刑法、盗贼等)、士(掌桥梁、舟车、舍宅等)。在上县,两个尉各有分工。很多情况下,一个尉担任功、仓、户的职务,而另一尉担当兵、法职务。士曹则有时由担当兵、法的尉兼管,有时由担当仓曹的尉兼管。
       崔致远在《进诗词赋表状等集状》中称:“尔后调授宣州溧水县尉,禄厚官闲,饱食终日,……。”说明他担任的工作并不繁重,而待遇不错,他还比较满意。
       六,崔致远在溧水的交往
       吾友李厚发先生在《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县尉部·艺文二》(30册第36954页)中查到唐人杜荀鹤赠崔致远的《赠溧水崔少府》七律一首:
庭户萧条燕雀喧,    日高窗下枕书眠。
只闻留客教沽酒,    未省逢人说料钱。
洞口礼星披鹤氅,    溪头吟月上渔船。
九华山叟心相许,    不计官卑赠一篇。
       这首诗描述的就是杜荀鹤专程到溧水来见见这位少年得志的新罗籍溧水县尉。记述了崔致远在溧水的生活情况。如“庭户萧条燕雀喧,日高窗下枕书眠。”反映的是崔致远在溧水朋友不多门庭萧条的情况。“洞口礼星披鹤氅”句反映的是杜荀鹤见到崔致远参加道教活动的情景。鹤氅亦名鹤氅裘,是古代用白鹤羽毛织成的披衣,形制为直领,大袖,宽衣,即可避风雨取暖,又有潇洒之风,多为文人和隐士、道士所穿戴。
       据党银平《崔致远与唐末徽籍诗人的文学交游》一文称:杜荀鹤曾于乾符三年(875)冬末赴长沙投奔裴瓒,《全唐诗》录其所作《冬末投长沙裴侍郎》(卷六九一)和《投长沙裴侍郎》(卷六九二)二诗,裴侍郎即裴瓒,其人于乾符元年至三年任潭州刺史(《旧唐书.僖宗纪》)。
       而据《桂苑笔耕集》卷十八《前湖南观察巡官裴燎启》叙及,崔致远亦于乾符三年(876)冬由东都“到湖南起居座主侍郎”裴瓒,两人或许在潭州已有交往。崔致远任溧水县尉后,杜荀鹤正隐于池州之九华山,于是他专程到溧水看望这位来自新罗的小朋友。
       崔致远在溧水还陪同杜荀鹤同去拜访了一位名叫临上人的高僧。杜荀鹤作了《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七律一首。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
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
       关于崔致远在溧水期间的活动:除了与杜荀鹤的交往外,他还应顾云之请游览润州。作还有《登润州慈和寺上房》诗:
登润州慈和寺上房
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
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
霜摧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
赖有谢家余景在,常叫词客爽精神。
       他在润州,还作了《移浙西陈司徒庙碑》和《手札一首》,保存在《桂苑笔耕集》中。
在《景定建康志》中收录了一篇《双女坟记》,讲的是崔致远在溧水招贤驿,与驿前双女坟中两女鬼交往的故事。有人说此文是崔致远在溧水所作。从文体来看,应属唐宋传奇之类,是好事者所为。现录之如下:
双女坟记
       有鸡林人崔致远,唐乾符中补溧水尉,尝憩于招贤馆,前有冢,号曰双女坟。询其事迹,莫有知者,因为诗以吊之。是夜感二女至,称谢曰:女本宣城郡开化县马阳乡张氏二女,少亲笔砚,长负才情,不意为父母匹于盐商小竖,以此情恚而终,天宝六年同葬于此,宴语至晓而别。
       在古代,从今南京至杭州有一条古驿路,《景定建康志》称其为“大驿路”。在溧水境内自北向南设有坊墟驿、中山驿、蒲塘驿、漆桥驿、招贤驿等五个驿站。招贤馆即是招贤驿中的驿馆,在溧水县城南一百一十里,与宣城狸桥镇相邻。从此故事可知崔致远曾到溧水南乡工作,并曾憩于招贤馆内。招贤馆现位于高淳县境内,这里也是崔致远活动的遗迹之一。
       有人将《双女坟记》说是崔致远的著作,甚至还有人找到了双女坟的原址。老实说,这都是不对的。《双女坟记》是唐宋传奇中的一种,它的意义在于溧水人民没有忘记崔致远这样一位外国友人。至于崔致远与两个女鬼的交往,只是个故事而已,大可不必当真。
       唐广明元年(880年),裴虔馀(一作裴乾馀。历任浙江西道都团练判官、山西东道推官、太常少卿、华州刺史等职。)出任宣歙观察使。时任宣州溧水尉的崔致远有《宣歙裴虔馀尚书二首》等诗作。
       七、崔致远与《中山覆篑集》
       崔致远在《进诗词赋表状等集状》中称:“尔后调授宣州溧水县尉,禄厚官闲,饱食终日,仕优则学,免掷寸阴,公私所为,有集五卷,益励为山之志,爰标覆篑之名。地号中山,遂冠其首。”称溧水地号中山。
       对于溧水别称中山,历史上有许多讨论。如明代万历《溧水县志》的作者曾借题发挥:“余问所谓中山者一培塿耳,而谓足表一邑耶?自昔掌故氏所遗诸山至不胜数,而今又何井井焉。然则山有遇弗遇矣!夫一邑乃尔,亦何怪乎以昆仑天柱远而汉祀卒弗及也。”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二则称:“中山,县东十一里,高十一丈,周五里,山形特立,故名中山。周邦彦《插竹亭记》指中山为溧水之胜,则知其名著於宋《图经》。”查《插竹亭记》原文,只有“俞氏世宦,巨室望也,长田其远族,中山其近属。”之句,并未指中山为溧水之胜。由此可知,清代人称说溧水早在宋代已将中山作为溧水的别称了。
       后来读了崔致远的《进诗词赋表状等集状》,才知早在唐代,溧水已是“地号中山”。将中山是溧水别称的时代提前到唐代,这是个重大的发现。联想到唐代溧水的中山兔毫笔为天下名笔,崔致远在溧水任职期间,办公时的用笔一定是中山免毫笔。如果能发现崔致远的《中山覆篑集》的话,一定会在其中读到有关中山免毫笔的诗文。
       八、崔致远离开溧水后到了哪里?
       唐广明元年(880),崔致远于溧水县尉任上已近三年。在他将要离任时的六月,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领大军攻陷宣州,溧水应在其中。崔致远只能随着难民流亡在外。
       七月,起义军从采石渡江,包围天长、六合,兵势十分强盛。时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不敢出兵,上书告急。在强大的农民革命军的扫荡下,唐王朝十分害怕,下诏谴责管理军事的官吏高骈,说黄巢之所以能在采石渡江,是因为高骈遣散了各路军队,没有准备所致。高骈遂称病,不复出战。黄巢统帅15万大军,横扫中原,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九月,黄巢起义军北渡淮河,十一月攻占东都洛阳,十二月唐僖宗自长安仓惶出逃。而此时,高骈出镇淮南“缮完城垒,招募军旅,土客之军七万,乃传檄征天下兵,威望大振,朝廷深倚赖之。”(《旧唐书,高骈传》)
       为了功名和生计,崔致远先后向淮南节度使高骈写去自荐书信和诗歌,以出众的文才诗艺获得了高骈的辟用。从广明元年(880)年底开始,他先后担任馆驿巡官和都统巡官,多次参与淮南军府的机密要务和军事行动,成为高骈信任和器重的异国幕僚,并获得了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赐紫金鱼袋等荣誉职衔。居幕四年期间,他与高骈建立了融洽的宾主情谊与亲密的诗友关系,为高骈撰写了大量的幕府文翰,淮南使府的表状书启、徵兵告檄多出其手。这些幕府文牍后来都被编入《桂苑笔耕集》20卷,流传至今。
       到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被灭。年底,崔致远之堂弟崔栖远涉海入唐,并给崔致远带来家信。         崔致远请求回国省亲,获得高骈的允许,并赐钱三十贯以示抚慰,并准崔致远以淮南入新罗兼送诏书等使的身份与堂弟同船回国。中和五年,三十岁的崔致远回到了他的祖国新罗。
       为了研究崔致远,有必要再将他的《进诗词赋表状等集状》转录如下
进诗词赋表状等集状
崔致远
       淮南入本国兼送诏书等使,前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赐紫金鱼袋臣崔致远进所著杂诗赋及表奏集二十八卷。具录如后。
私试今体赋五首一卷
五言七言今体诗共一百首一卷
杂诗赋共三十首一卷
中山覆篑集一部五卷
桂苑笔耕集一部二十卷
       右臣自年十二,离家西泛。当乘桴之际,亡父诫之曰: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勤哉,无隳乃力.。臣佩服严训,不敢弭忘,悬刺无遑,冀谐养志,实得人百之己千之。观光六年,金名榜尾。此时讽咏情性,寓物名篇,曰赋曰诗,几溢箱箧。但以童子篆刻,壮夫所惭。及忝得鱼,皆为弃物,寻以浪迹东都,笔作饭囊。遂有赋五首、诗一百首、杂诗赋三十首,共成三篇。尔后调授宣州溧水县尉,禄厚官闲,饱食终日,仕优则学,免掷寸阴,公私所为,有集五卷,益励为山之志,爰标覆篑之名。地号中山,遂冠其首。及罢微秩,从职淮南,蒙高待中专委笔砚。军书辐至,竭力抵当。四年用心,万有余首。然淘之汰之,十无一、二。敢比披沙见宝,粗胜毁瓦画墁,遂勒成桂苑笔耕二十卷。臣适当乱离,寓食戎幕,所谓饘於是粥於是,辄以笔耕为目。仍以王韶之语,前事可凭。虽则伛偻言归,有惭凫雀。既垦既耨,用破情田。自惜微劳,冀达圣鉴。其诗赋表状等集二十八卷随状奉进。
      谨进
      中和六年正月 日,前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赐紫金鱼袋臣崔致远状奏
      桂苑笔耕集一部二十卷
      都统巡官侍御史、内供奉崔致远撰



发表于 2022-6-14 23:56:3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4 23:58:3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5 03:13:3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5 03:17:0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5 04:34:1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5 05:01:2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5 06:04:3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5 06:25:4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历史
发表于 2022-6-15 06:30:0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历史
发表于 2022-6-15 06:37:4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分享!
发表于 2022-6-15 06:45:3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5 07:01:2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5 07:17:2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的时候溧水曾归宣州管辖,白居易就是从他叔叔溧水县令,后为溧水城隍的白季康这里去宣州科考的。
发表于 2022-6-15 07:29:0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漂水.溧水、丽水、涟水很容易搞混
发表于 2022-6-15 07:29:16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漂水,老错误了。不少当地的自己人也搞错了。
发表于 2022-6-15 07:37:5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历史!
发表于 2022-6-15 08:00:5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千年左右,雨花台到溧水跑大客车,很多外地人都说错,什么漂水,拓塘,鸟山,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
发表于 2022-6-15 08:08:1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地名,绝大部分的人用不到“溧”。更不知读音,所以会把它写成漂或用漂做记载。
发表于 2022-6-15 08:11:1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这是想往自己脸上贴金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11-21 22: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