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2-7-11 11:16 编辑
溧水乡愁·河南客民陈克勤 据《溧水县地名录》(1982年版)记载:兵马塘,村北有一塘,古称兵马塘,村以塘名。兵马塘属共和乡东上大队。兵马塘今属溧水区白马街道浮山社区。兵马塘村在白马街道北面,浮山南,东与句容搭界。兵马塘是塘名,又是村名,兵马塘的塘名来历还有一个神话传说。陈克勤一家住居于兵马塘北,塘北一块约十亩水稻田,一家祖孙三代住在水田北一个大院子里,院子背靠一座不高的土山。 受访人陈克勤,生于1937年正月,今年86岁,手机15996392965。老家是河南省商城县丰集乡霸王岗村人,是我访问客民后裔过程中,是难得碰到客民移民第二代。我几次到陈克勤老人家里,静静地听陈克勤老夫妻俩人的叙述:其父陈应富9岁时(生于1885年),跟随他15岁的哥哥陈应荣(生于1879年),于1893年哥俩在安徽六安一带讨饭,偶然碰到邻居前往溧水,邻居是去投靠已经在溧水落脚下来的亲戚,邻居便带着哥俩一起前往溧水。一行人白天行走,晚上休息,穿越行走在乡间土路上,9岁的弟弟陈应富走不动时,常由15岁的哥哥陈应荣背一段路再走一段路,15岁的哥哥陈应荣还时常帮别人拉推车,换取一点干粮充饥。很多天后来到溧水与句容交界处的蔡家村,投靠先到的邻居家的亲戚,在蔡家村又碰到也是来自商城的陈姓人家,便相认为本家,拜本家为大爹大妈。在本家大爹大妈的帮助下落下了脚。 兄弟俩还不能干农活,便在地主家放牛打杂,有一口饭吃便饿不死了,也有了避风挡雨的容身之地。陈克勤的伯父陈应荣便渐渐长大,各种农活也渐渐上手到精通,先在地主家做大老鞭的助手,这时才有饱饭吃,到年底还有稻子作为工钱,先是年工钱值一石稻子(一石等于现在120市斤)。 伯父陈应荣20岁时身体强壮,力气过人,已经是种田的高手,放牛的那家大地主家里有耕田几百亩,大地主正式拜伯父为地主家的大老鞭,大老鞭是农民中百里挑一的身体强壮,精通各种农活,且干活麻利快速,不偷懒,地主家里凡没有出租的耕田,四季的农活均由大老鞭一手安排并领头耕作,大老鞭年工钱按行情值二十六石稻子,共3120斤稻子。当年一石稻子兑换七斤米酒、一石稻子能兑换六斤猪肉。 大地主都特别巴结大老鞭,吃饭管饱,并且提供茶叶喝、提供卷烟抽,晚饭有米酒喝,农忙时还差人送点心到田头。不过大老鞭在种田方面是有过人之处,一个人耕种至少30亩水田不在话下,必定能为顾主生产更多的粮食才有丰厚的待遇。 父亲陈应富自小便一直在其哥哥的庇护下生活,事事依附哥哥。 当了大老鞭的陈应荣将地主支付的稻谷换钱存着,几年后存钱多了,便有了买田自己耕种的想法。第一次在中人的介绍下买下六亩水田,六亩水田在溧水境内的兵马塘附近,买下田便由自己耕种,有了钱后又在邻近不远处买田买地。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最多时买了五十多亩水田,还制了梨、耙、水车、惯稻子用的大木惯桶,还养了一头耕牛。 到了1932年,虽然兄弟有了几十亩田,陈应荣已经54岁,陈应富也已经48岁,可两人依然单身没有娶亲。其时附近25岁的高氏女子死了男人,一小脚妇人带一男孩艰难度日。住蔡家村本家老大妈得知消息,遂托人喊陈应富到蔡家村大妈家里,本家老大妈连骂带劝:“再不娶亲你俩想绝后呀,赶紧找媒人去说合。”陈应富托了媒人,娶了高氏(生于1908年)为妻,陈应富于1932年娶妻后,兄弟俩人分了家,各人分了约40亩田地。 父亲陈应富比母亲高氏大了23岁,1933岁生了我姐姐,1937年正月生了我,那年父亲已经53岁,到了1945年六月,生了我弟弟,父亲已经61岁了。 1932年分家,已经54岁的大伯陈应荣便单独过日子,大伯陈应荣分了40多亩田,他一人耕种,还在附近开荒地种花生、山芋、芝麻,有一年仅小仔花生就收了三千多斤,我们这的小仔花生非常有名。收再多粮食大伯陈应荣也不舍得吃喝,更不舍得穿件好衣服。大伯陈应荣生活极节俭,平时下田地干活,口袋里装几个煮熟的山芋当中午饭,做饭不淘米,最后洗锅水也喝的一干二净。冬天更是节省,吃咸菜喝山芋稀饭,淹的咸猪肉也不舍得吃,每年冬将咸猪肉藏在淹菜缸咸菜里。俗话讲省吃省喝,省钱赌博,可大伯陈应荣生活即便如此节俭,可他也有好赌的恶习,曾一夜赌博输了八亩水田,后来赌博又陆续十几亩水田。 1946年正月二十一日,节俭了一辈子的大伯陈应荣去世了,正月二十三上午,大伯陈应荣上山安葬完毕。恰当日下午父亲陈应富又去世了,39岁的寡母带领五个孩子又继续办丧事,我那年虚10岁,小弟陈克佥其时刚刚6个月。 1949年正月里,按照旧习俗,陈应荣、陈应富兄弟俩去世三周年,应给换新灵牌位,须请和尚做道场,亲戚均前来吃三天酒席。办三周年祭日,用于支付和尚念经、买纸、香、烛、鞭炮和吃喝等费用需要一大笔钱。寡母提前找到中人,请中人找人买下他们家附近的九亩水田,共卖了十八石稻。九亩水田因土壤贫瘠,种什么都不生长,所以才卖十八石稻谷,换了钱用于换灵的前后开支。 我们家还有约40亩水田,一家人又无力全部耕种,1949年春便将约20多亩水田租给同是客民一户人家耕种。5月份溧水解放,租出去的20多水亩便没有还回来。 到1951年土改时,陈克勤家只有田地十几亩了,当年评成份时陈克勤家被评为上中农,属于依靠对象。陈克勤母亲于1995年去世,享年88岁。 陈克勤家自伯父、父亲兄弟俩始,一家独居共和乡浮山南兵马塘村北,已经百年了。 陈克勤太爷陈明鉴生六子:德清、德深、德宝、德源、德敬、德禄。 陈克勤爷爷陈德敬是五房,生六子:应荣、应华、应富、应贵、应辅、应海。 长房陈应荣无后嗣,于1893年带三弟陈应富要饭途中随邻居逃荒来溧水。 陈应荣、陈应富兄弟移民溧水共和乡东上大队兵马塘村,其后裔家庭人员如下: 三房陈应富,生二子:陈克勤、陈克佥。陈克勤生子陈昌明,陈昌明生二子:孝杰、孝阳。陈克佥生子陈昌林,陈昌林生一子:孝昊。 目前陈应富后裔男丁如大表: 陈应富9岁随15岁哥哥讨饭途中随邻居,逃荒队伍来溧水,53岁生长子陈克勤,61岁生次子陈克佥,刚62岁与长兄前后三天去世。 陈克勤生于1937年一月初二日,妻李元珍,生子一昌明,生女三:昌花、昌兰、昌平。为人正值且和善,关心家族事务。 陈克佥生于1945年六月十三日,妻祁桂英生于1942年九月初六日,一婚与前夫去世生下二子四女,再婚后与陈克佥又生一子一女,加之子女和继子女共八个,陈克佥一生特别辛勤,生活还很困苦,为调解继子与儿子争门前一棵树未果,而自益于2010年七月初六日。 河南四房陈应贵,生六子:克珍、克元、克先、克昌、克根、克本。 陈克勤四爷爷陈德源是三房,生三子:应焘、应喜、应昌。 河南二房应喜生子克明,原名克梓,是著名的老红军。老红军陈克明与移民陈克勤是共太爷的堂兄弟。 老红军陈克明是他们霸王岗村陈氏家族的荣光。老红军陈克明生在商城县是革命老区,是红军时期鄂豫皖苏区的一部分。陈克明于1928年仅14岁就参加了红军,并于1959年大饥荒时,运送山芋干回霸王岗村,几乎是救了一村人的性命,几十年来一村人常感叹其救命之恩。 陈克勤给我讲述堂兄老红军陈克明的故事,又结合百度上搜索内容,对老红军陈克明进行介绍: 其家谱上记载:陈克梓,又名陈克明,生于民国四年乙卯十月十七日,于公元一九二八年十二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五军手枪队队长,红二十八军特务营长,新四军二师宜扬支队参谋长,松江军区一分区三团团长,一分区参谋长,天津铁道兵材料部政委,京沪区上海铁路营管道局材料处处长,公安二十一师副师长,六十四军一九0师师长,一九五五被授于上校军街(师长应授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红星功勋荣誉章。卒于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五日,葬于信阳市龟山坐北向南,有誌。配周氏讳群,生于公元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寅时,卒于公元二零零年五月,与夫同塋。 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陈克明 在艰苦卓绝的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中,23岁的陈克明任红二十八军特务营营长。1937年5月,国民党军卫立煌执行蒋介石的对红三十八军"三个月清剿"的又一次围剿。1937年6月中旬,特务营脱离了军部与国民党军在瓜儿山战斗中,特务营是孤军作战,打了一天一夜,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不知打退了敌人多少次冲锋,瓜儿山的四周躺下了无数的死尸,也分不清哪是敌人,哪是我们自己的同志。敌人又冲上来了,陈克明看到身边剩下的战士不多了,无法再继续坚持,就命令部队分散突围。当时陈克明心里想,突围出一个算一个,突围出一个就为革命保存一份力量。一阵冲杀后,陈克明再回头看看,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剩下。同志们有的倒下了,有的冲散了,敌人却紧跟在后面追赶。陈克明回身一枪,却听不见枪响,原来子弹没有了,再摸摸身边的子弹带,也是空空的,连手榴弹也打完了。陈克明只好拼命往前跑。跑了一段路,跳下了一条山沟,看见山沟里有个长满了杂草的水塘,便情急生智,一头钻进水塘里。水深及腰,人在里面直往上浮。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我,陈克明一手把帽子脱下,塞进口袋里,一手紧紧抓住一把杂草,不让自己的身子浮起来,仰着头,只留鼻孔在水面呼吸。陈克明泡在水塘里,敌人就在附近山上搜索。一直到太阳西下,星星出来,敌人走了,陈克明才爬出水塘。 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才脱离险境,找到潜山县活动在雍和山的红军战斗营,还有几位战友也找到了战斗营,大家相互诉说了突围的经过,同志们都分外高兴。大家又一起商量,怎样收拢失散的部队,向敌人复仇。 聚集在神仙寨的特务营教导员漆德庆和副营长吴万盈率领的特务营其他余部,为尽快到其他失散部队和红军战士,便叫司号员吹起军号,听到号声,营长陈克明根据军号声便知道神仙寨有自己的部队。便将活动在雍和山的潜山红军战斗营,带他们出来,一路走一路打,把部队带到这里与漆德庆和吴万盈他们胜利会合了。在鄂东北最为艰难的时刻,突围出来的指战员,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可精神面貌仍然如故。 瓜儿山战斗失利后,整个特务营的四个连建制已经基本打散,除了牺牲的、离队的外,就是营教导员漆德庆和副营长吴万盈带回来的这两个不成建制的连队,原来四个连的干部战士都有。编成了特务营一、二连,陈克明带来的潜山战斗营,将其编为特务营三连,就是这样特务营又恢复了建制,重建了红二十八军特务营。 为了获得枪支弹药和给养,特务营领导研究决定打一场战斗,目标选择了湖北省政府委员,代理省政府主席方本仁的老巢。 7月5日早晨,特务营一个分队伪装国民党军队三十二师别动队,来到黄冈县白羊山东南边戴家湾的方本仁庄园(现属团风县)。这是一座占地百亩的深宅大院,由主楼、水池、石桥、门卫室、炮楼、花园及围墙组成。主楼为两层近代建筑,东西两个大炮楼,周围有青砖围墙,人称方家城墙。方本仁,1929年5月,国民政府委任其为湖北省政府委员,代理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长。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驻守武汉。从1932年起,在武汉经营工商业。其子方子英当时为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方本仁庄园由方家组织的二十余人的自卫队守护。化装成国民党军的特务营一个班战士,没有费一枪一弹,便缴了两个门卫的枪。然后分队全部冲进院去,自卫队抵抗了一会,分队便将整个庄园攻占,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和大量的粮食等物资,还缴获了一筐子钞票。红军正在清扫战场,门楼上的电话铃声响了。文化宣传员詹化雨抓起话筒,对方说是一〇三师的,听到枪声马上赶来增援。詹化雨大声说:“战斗已经结束了,没有必要来了。”战后机灵的詹化雨被提拔为连指导员。 而后,部队带着战利品,向黄冈县白羊山(现属团风县)北侧甘塘湾地区转移。离回龙镇约六七里,耸出一座形神俱似一头山羊的山岭。山势不险不陡却气势不凡,满山草木、竹树、繁花。相传这座山是一头雪白的神羊坐化而成,命名白羊山。白羊山是鄂东闻名的山峰,海拔二百七十余米,不是太高,位于群峰屹立的大别山南麓,属天柱山脉所属五十四峰最南端的两峰之一。特务营选择在这里立下足来不久,三十八军最高领导高敬亭,派手枪团团长詹化雨和军部秘书胡继亭率手枪团一分队前来寻找特务营,不久特务营便回归到大部分。 陈克明身材瘦小,貌不惊人,被战友称为"小猴子",可是他出枪快,枪法准,这次又带出来一个营,对特务营的恢复、在对白羊山戴家湾方本仁庄园战斗中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由陈维银访问陈克勤老夫妇,根据他们的讲述、陈氏家谱及网上查找资料整理) 陈维银撰文于 2022年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