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2-10-24 15:25 编辑
转发说明:区地方文化协会因要对汤村《汤氏宗谱》进行查阅,于是请曹孚耘老校长出面帮助联系查阅宗谱一事。同时我也约请曹校长将所撰写的汤村相关文章发给我们学习了解,而我见到《汤村见闻》一文后,便提请曹校长能否将此文分享给更多的文史爱好者?最好再多配几张村图。曹校长又再次到汤村补拍了村景村貌图片,现经曹校本人同意后,特转发此文如下,欢迎各位浏览关注,谢谢!也向作者曹校长表示敬意和感谢! 转发者:健康快乐 10月23日
汤村见闻 曹孚耘 (作者按:2022年10月15日,我收到好友吴建溧老师的微信,区文史协会一行五人到汤村看《汤氏家谱》,希望我帮助联系。为了节省时间,方便他们的工作,我把一年前写的《汤村见闻录》发给他。他看后,要求我在短文中贴进几张图片,转到溧水114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汤村。21日我随协会成员再次到汤村,即拍了几张照片贴在其中。)
汤村古今 2021年汤村根据晶桥镇规划,实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优化工程。云鹤山社区主任汤友良邀我为汤村的古今文化写点东西。于是我3月17日骑车沿省道“246”到杭村,右折沿沙上路向西前行百余米即达汤村。在汤村耆老的陪同下,我粗阅了汤氏光绪年间纂修的“敬爱堂”《汤氏族谱》首本,得知汤氏始祖进之公久居池州贵池,裔孙讳鹏卜居金坛,数传,第七世孟二公迁居溧阳平陵晋塘村,省二公迁居溧水仙坛乡燕窝岗,命村名为汤村,两地已有二十余传裔孙矣。如此说来,晋塘村和汤村两支均为讳鹏公之裔,孟一公是晋塘村汤氏始祖,省二公是汤村汤氏始祖。省二公卜居汤村后,以农桑为本,兼营商铺。经百余年生息繁衍,枝叶繁茂,人口增多。嗣后,裔孙先后由燕窝岗迁居大塘北,由南向北,析房聚居。大房居西,二房居中,三房居东,各房建宅均以木架楼房,东西对门相连,形成3条巷道,每条巷长近百米,宽3米。由西向东,称之西巷(村民俗称猪屎巷)、中间巷、井巷(因此处有古井一口)。进巷须经大门,若关闭大门,巷道楼房即为封闭状态,外人不能进出。
据传,汤氏后孙相继繁衍,家兴族旺,有殷富谓之“汤百万”,家有房屋六十四间,田百余亩,并开油坊、槽坊、染坊、雇伙计十余人。时至清朝末年,发生兵火之灾,楼房被焚,死伤逃亡者过半。继后,汤氏生者又重返汤村,重振汤家之产业,使汤氏家族再度兴起。 汤村除汤姓,还有孙、汪、周、邢、贾、张等姓。孙氏由高淳孙家随孙门汤氏回娘家定居,携四子在此繁衍生枝,越发繁茂。汪氏民国初年从河南光山迁入汤村开设制香铺,生意红火。其他各姓,均于解放前后由高淳和本乡其他村民沾亲带故搬迁至汤村落户。
解放后,1950年县设八区,区府驻杭村,建七乡,原云鹤境内有云鹤、石燕、芝山、观山四乡。汤村与胡家、塘泥沟、虎山为云鹤乡第六行政村,乡府即驻汤村大祠堂,后移至汤村神堂(宗屋),时间长达五年之久。1952年建立七户长年互助组,1955年建立初级社,入社四十五户。1956年,初级社转入云鹤山高级社,入社一百二十八户。人民公社后,合汪家分为四个生产队,后将汤村、胡家、虎山、塘泥沟自然村定为云鹤山大队汤村片。至2021年汤村有四个村民小组,约一百八十户,五百八十人口。民居多为单门独院,房屋整齐排列,村道宽敞干净,环境整洁美丽,村规模在不断扩大。
汤村祠庙 祠堂庙宇是一个村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产物,也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汤村汤氏尊祖信佛,于清代康熙年间(1687),汤氏始建祠堂,谓之老祠堂(也称大祠堂),三间两进,门前有石狮,气势非凡。二房于清乾隆年间(1779),在村东南置地再建祠堂三间三进,谓之新祠堂。该祠堂雕梁画栋,砖平地滑,大门朝南,两边有石马,高5尺,长8尺。据汤氏老人相传,工程延续数十年,三代共建,耗资巨大,使二房家资竭尽,留下18根讨饭棍,重振家业。嗣后,汤氏三房又在村东西共建两座小祠堂,均为三间两轩,门向东南,村里人谓之小祠堂和神堂三间。解放后汤氏祠堂、神堂土改后皆归为公有。老祠堂小祠堂在解放初为八区云鹤、石燕、官山、芝山、常乐乡的粮管站和云鹤乡府治所驻地,后老祠堂改为云鹤乡(1950—1956年)商品供销点,繁盛数年,乡公所移至神堂。 新祠堂解放前为私塾学堂,教师杨书政。1946年春,在此设国民国立小学,称“溧水县石燕中心国民小学校”,是云鹤中心小学的前身。该校从建立至解放,有1—6年级3个复式班,教师5名。建国后,学校被人民政府接管,教育事业掌握在人民手里,改革了教学内容,学校焕发了生机。继后,在此设汤村公办小学,校长熊华国,教师有徐敦灿、汤克华、张年华等。云鹤、新桥、和凤、孔镇四乡部分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曾在此就读。1959年汤村小学迁至下韩村,次年,汤村小学改设小学一、二年级1个复式班。 汤村老新小祠堂和神堂都曾为八区粮食管理、乡治和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1966年后,汤村祠堂神堂设施被毁。1972年,皆被拆除,所有建筑材料用于建造云鹤中学,汤村小学和各生产队仓库等。 时过境迁,好的东西人们都不会忘却。汤村汤氏不忘祖先团结一心、勤劳致富之美德,为聚族祀祖,弘扬其懿德,于2001—2019年,先后重建老小两祠堂,奉祖敬孝,以表汤氏后裔子孙追念善睦尊祖之心,惜规不如昔。汤村古有神堂一座居村中,庙宇10余座:东有青龙庵、土地庙三座、西有降福庙、总官庙,西南有大王庙、财神庙、五显庙、娘娘庙等,宗教文化丰富。惜在“文革”中被毁,后于2017—2018年,村民出资复建数座,但仍有未建之。
汤村古迹 汤村古有祠堂、神堂,多座庙宇。村东还有圈门,高7.2米,宽8米,门空4米,顶嵌石鹰,村民俗称圈门,汤氏从古至今婚丧之事均由此门进出。据传,汤村为燕地,杭村居东为蛇地,汤氏祖先,惧蛇食燕,故建圈门,以保全村平安,此为汤村亮点之一。该村有古井一口,位于大塘之北岸,现已被大塘淹没。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古迹仍未被挖掘,也许正睡在村前大塘深处和四周,希望在改造建设新农村中不断被唤醒。
汤村民俗 汤村自古有跳马灯习俗。跳马灯是一种汉族民俗娱乐活动,据说起源于军营排兵布阵之用,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后来地方发生瘟疫,百姓为驱邪避灾,送走瘟神,便扎做纸人纸马,扮成各种神灵,跳出各种阵法,以求祈福消灾,寄托了汉族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安详的美好愿望。汤村跳马灯起因亦如此,自清代中叶兴起,属乱朝马,人物扮演者有三国的张飞、吕布,关公等;唐朝有李元霸、秦琼、程咬金等;宋朝有宋江、武松、孙二娘等十六匹马和八个马夫,两条鱼,一组乐队,还有四人舞叉,四人举伞及焚香、点烛、提灯、引路打杂等十余人,计三十六人组成跳马队。人员多,场面大,是闻名一方的跳马队。汤村跳马,自腊月二十八起草,马队集中到青龙庵拜神祈祷,求福免灾。按俗成的程序,先由头首引马朝门头,再按神路走村穿巷,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少集中于神堂前马场,马队悉数尽情地跳团场,此时,爆竹声、锣鼓声、喇叭声、马嘶声和观众的欢呼声响彻天空,直至深夜。次日出村跳,如此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八收草结束。解放后,由于形势多变,汤村跳马灯一度停跳。2016年,汤大松等村老们提议,要恢复汤村跳马灯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得到全村人赞同。于是2018年,汤村跳马灯活动再次活跃起来。汤村跳马灯,一跳三年,歇三年再跳三年,如此反复。与旧时不同的是现在马灯不出村,仅限于汤村。
另一习俗,汤村神堂珍藏三幅纸质佛像,绘集了玉皇大帝、文昌帝君、文武财神等各路神灵于长卷之中,被村民视为镇村之宝。自古每年大年三十下午三时三锣后奉挂神像,点烛焚香,祭拜求福,汤村人称此为“出样”,其实就是出菩萨。汤村仍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域习俗未被挖掘汇集,希望继续。
结束语 此次走访汤村,纯属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个上午既要查阅现有资料,又要询问知情者,时间仓促,兼我謭陋孤闻,若有不实之词,请见谅!此稿仅供参考。 曹孚耘,草成于2021年3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