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2-12-11 16:53 编辑
敦本堂《中山张氏宗谱》 吴大林 中山张氏宗谱四卷,张沅(字啟袷,号巨川)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敦本堂木活字本。 2021年12月,陈维银先生通过张和平,在东屏柳家边村见到了这一册《中山张氏宗谱》。据说,文革破四旧时,柳家村仅存的一套家谱也被搜出集中焚烧,此时一位张氏族人从烈火中抢出一卷狂奔而去,即是现存的卷首一册。
目录:卷一:濮瑗序,纂修宗谱序,纂修宗谱引、宗谱凡例序,宗谱凡例三十条,续增宗训十四条,宗规三十条,家训序,家训五十条,南轩公诰敕,南轩公像赞,能公像赞,祠堂图,坟山图,坟山图,村图,义学记,义学並周卹鳏寡孤独条例,年节祭文,清明祭文,冬至祭文,世派录,纂修宗谱名目,历代缙绅录,能公支下缙绅录。
其中十六字世派录:应承继志、士文啟正、忠孝经国、礼让传家。 卷二:世系图,一世至十世世表。卷三、:六世至十世世表。卷四:十一世至十五世世表。诸公传赞、寿序、诗、跋、张氏纂修宗谱跋歌、读张氏纂修宗谱跋诗、貯谱字号引。 谱首有濮瑗撰《中山张氏宗谱序》。文中叙述了此张氏之由来:“能公由丹阳县之栗庄村迁至溧邑之小东门外二十里,地名柳家边村,见山水之清秀,遂家焉。”叙述了撰文之缘由:“道光壬寅(二十二年,1842)余因丁艰旋里,晤余友张君巨川于邑城施宅。适巨川谱稿将竣,因嘱言于余。”文末署:“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知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事年家眷教弟濮瑗顿首拜撰并书”。据傅章伟老师考证,道光十八年濮瑗父亲逝世,他回老家守孝三年,服阕又遭妻丧,再守制一年。所以,道光二十二年,濮瑗在溧水县城的姓施的朋友家中,见到老朋友张巨川,并应他之请写了这篇序。由此可知张沅号巨川。
据称,此张氏由能公(二世)自丹阳县之栗庄村迁徙来柳家边的。何年迁来?谱中未讲清。 2021年5月,陈维银随张和平来到张氏祖茔,见到了年代最早的张左堂墓碑,立于明万历拾贰年(1584),说明张氏迁居柳家边的时间当在此之前。 此谱虽首修,纂修者张沅为族人立下了两条规矩,一是建义学,一是关心鳏寡孤独,并形成文件在家谱之中,希望永远遵守。显示了他的仁爱之心。现转录如下:
义学记 古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自朝廷以至闾阎,无地无人不在教化之中。所以无地无人不知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之道。此人心之所以正,而风俗之所以端也。盖必有人心而后有风俗;有教化而后有人心。倘教化不施,而欲人心之正、风俗之端,此必不得之数也。所以端本澄源必先自教化始。 我族虽不乏弦诵之声,而寒素之家尚虑不能延师课读,致误蒙养之基。爰于公堂设立义学一堂,每年延品学兼优之士,教化合族子弟,馆金、供奉、书敬皆取给予租课,而从学者自贽敬而外,一无所问。庶几蒙以养正,不误作圣之基。无论高下之资,陶淑既久,自知忠孝存心,礼让处世。将见一族之中尽成道义之风,共敦仁厚之俗。风同道一,彬彬可观,是仰副圣天子化民成俗之至意也。其为益岂浅鲜哉。 时 道光二十二年岁次壬寅二月 日上浣之吉 十二世孙沅谨撰
设立义学并周卹鳏寡孤独条例 一,本族设立义学一堂,每年延品学兼优之士教化族中子弟。束修、供膳皆取给于田租。愿学者听其自至。贽敬外,一无所问。每人给纸一百张,墨一块、笔十技。砚一方。书视其所读之多寡。 一、本族中有不幸鳏独者,至年逾六旬,不能自食其力,又无田地及生理可依。公堂每日给米一升,每人给棉袄一领。每间一年给小褂—领,袴一条。 一、本族中有不幸青年丧夫守节抚孤者,如系家计贫寒,不能自存。妇每日给米一升,子每日给米半升。衣照给鳏独之例。 本族中有年虽未过六旬,不幸瞽瘫、残废,不能自食其力者,衣食俱照给鳏独之例。 一、本族中有生女力不能养育者,每月给米三斗至三岁为止。如有违例不遵,许邻右明之祠内公同议处,罚足钱十千。 一、本族中有无力婚娶者,公堂给以婚娶之费,代为婚娶。但经费有限,每年止能婚娶一人。以年之长幼为次序。 一、本族中有无力殡葬者,公堂给棺木一口,钱二百文,米一斗。 其主纂者张沅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杀害,陈维银先生在《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二中找到了他的传:“张沅,邑庠生,丰庆乡柳家边人。性慷慨好善,人称长者。咸丰十年闰三月,贼至村,沅坐斋中抗声叱骂,贼怒,以刃斫其背。沅趋户外,骂不绝口,投水死。” 溧水在东屏白鹿岗有清光绪三十四年敦本堂《中山张氏宗谱》。在洪蓝后曹村有民国十三年敦本堂《中山张氏宗谱》。据称此张氏是从和凤沙岗迁来,自称“大地张氏”。他们与东屏柳家边村的敦本堂张氏是否有某种联系呢? 这是我在溧水见到的现存最早的一部《张氏宗谱》。这部家谱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和文革两次浩刧,四卷之中还能留下一册,实在难能可贵。我们应该珍惜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