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查看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3-2-9 08:42 编辑
东庐山地名之迷 陈维银
东庐山是溧水的一座名山。《光绪溧水县志》点校本72页:庐山,县东二十里.高六十八丈,周回二十里。有水源三:一自山西入秦淮,一自山西入马沈港,一自山东吴漕入石臼湖。旧名东庐山,按《隋史》,止曰庐山。山谦之《丹阳记》云:“县东有庐山”,后遂冒以“东”字。《寰宇记》云“严陵尝结庐于此”,或又云“以形似庐”,故名。 1986年版《溧水县志》描述:东庐山,距县城东10公里,纵横东庐、东屏、共和、白马4个乡边界。南北走向,逶迤5公里,峰峦起伏,林木苍翠。主峰海拔289.7米,山周围10余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 东庐山是溧水境内最主要的山系,还是,数座山峰南秦淮河源头之一,东庐山的山系包括禁山、朝山、狮子山、美人山、石头巴子山、尖山、白虎山、张古山、黄牛墩等山峰北连绵二十里。 东庐山的西坡,山形陡峭且没有其他群山拱卫,虽然树木苍翠葱葱绿绿,但半山腰防火道以下,几个村庄虽然已经拆迁,但还布满了公墓、私坟,超大规模的观音寺也毁损了大片山林。 东庐山的东坡,峰峦起伏,是林木苍翠的地方。溧白路没有建以前,南自S341省道、北到老坝沟长约10公里范围内,人烟稀罕,除林场工人,很少有人进入山林中,大范围内没有一座坟山,仅有二处林场工人的简陋住房,是溧水最干净、森林最茂密的地方。真希望政府出台法规保护这片净土。
东庐山进入秋季、森林依然茂盛
自溧白路左拐,一条水泥路在密境中起伏弯曲,密境中深藏三间新建的禅国寺,黄色墙面、琉璃绿瓦屋顶。水泥路走到尽头,连接着一条防火通道,顺防火通道走砂石路,一路下到老坝沟南片区域森林深处、这里荒芜繁密,充满神奇的境意。是溧水境内山峦最神秘处,是很少有人涉足的地方,却是野猪等野生动物的天堂。
溧白路进入东庐山秘境处
老坝沟北片区域自东面进入,过大片板栗林,沿沟内土路而上约二里,山沟两侧山峰夹峙,陡壁峭立,树木苍翠,郁郁葱葱,可惜途中几座现代老坟大煞风景。
东庐山森林茂密人不能入
老坝沟南北区域广阔,历史上老坝沟数次山洪爆发,史称蛟发东庐山。蛟发东庐山时,下游赵庄、丰安、甲方底、杨村、长乐桥、家边一带农田被毁,人畜遭灾,百姓受难。直到1958年,下游建方边水库,上游又造老坝沟水库,才彻底降服蛟龙,除掉水魔。 溧白路南即右拐,进入蜿蜒的沙石土路,往南再往南行走约3公里处,密藏一栋外形奇怪的建筑--木石寨,一对自南空退休的夫妇,在这里过着神仙伴侣的生活。沙石土路两侧,是毛竹森林,进入毛竹森林最茂密的地方,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袭来。
初冬的防火大道上落叶十多公分厚
2002年,宁杭高速路穿过东庐山南片山脉,因山峦环绕,又在此建东庐山服务区,整体为园林式布局,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与东庐山风景融为一体,成为最美服务区。 2013年,宁杭高铁线隧道自朝山进入,穿过东庐山山脉,由东面穿出,每日高铁车辆像白色巨龙,风驰电掣般穿过隧道,来来往往于南京至杭州。 2013年溧白路建成,溧白路是链接江苏白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至宁杭城际铁路溧水站的生态大道,溧白路途经白马农业园、东庐山、观音寺。溧白路穿过东庐山正中间山系,穿梭在苍翠绿意群山中,是南京首条绿色低碳干线。溧白路是山环水绕,自然景观优美。车行在溧白路上,让人感到置身画中,仿佛误入绿野仙踪。
溧白路穿过苍翠绿意群山中(图片源自网络)
溧白路建成后,每年夏至前后,每天晚上数十人自城区开车而来,急匆匆进入毛竹林。在知了的高歌鸣叫声中,一部分知了破土而出。闪烁的灯光在山林中神出鬼没,捉拿正欲“金蝉脱壳”的知了。
刚出土的知了凭本能爬上高处(图片源自网络)
二、东庐山附近的地名
电山:位于东庐山脉之南。《光绪溧水县志》点校本第072页上记载:“电山,县东十五里,庐山南。顶有天生池,四面石嵌,若人力所为。” 但是,一百年来电山已不知所踪,改名后无人知晓,史上也无记录。现在东庐山南有美人山、石头巴子山、尖山、白虎山、张古山、黄牛墩等,不知是那座山是由电山改名的。我主要是惦记:“电山,顶有天生池,四面石嵌,若人力所为。” 我数次穿越在东庐山大山深处,几乎踏遍了东庐山及禁山、朝山、狮子山、美人山、石头巴子山、尖山、白虎山、张古山、黄牛墩等,也攀登了大部分山峰,却没有见到那座山顶有“四面石嵌的天生池。” 还有,峒岘山在历史上一直真实的存在,峒岘山因形而得名,峒岘坊村因峒岘山而得名,峒岘坊村位于狮子山西山脚,与朝山相伴,古村峒岘坊、演变现村名同砚坊。《光绪溧水县志》点校本第019页:《溧水县境全境图》中,峒岘山位于狮子山与东庐山之间。但是峒岘山在我们周围消失了。它不声不响的失踪,且无影无踪,民间不晓得,官方也不知道。
“峒岘山”突然失踪了,这里没有炸山采石,更不可能发生愚公移山的故事。
古村名峒岘坊、现村名同砚坊
现在存有峒岘坊村,却找不到峒岘山。为此,我反复在东庐山一带考察,找同岘坊村一带老人们聊天,根据县志记录的峒岘山位置,以及峒岘坊村因山而名,注意到位于峒岘坊村前约50米的朝山。它位于东庐山西北角和狮子山之间,朝山的地理方位也就是峒岘山的地理方位。我经过反复考察朝山,登顶朝山,观察朝山。朝山为双峰相连,双峰是一样的形状、一样的十丈高度,因此我认定朝山就是遗失的峒岘山,与同岘坊一带老人们交流中,他们也一致认同我的观点。
三、数座山改名我来数一数 东庐山北有狮子山,历次县志上山名为“鹿子山”。近百年前,周边村民从南面看鹿子山,更象是卧倒的“雄狮”,遂在民间将“鹿子山”更名“狮子山”。 东庐山北峰东北角一山名禁山,可2021年版《东屏镇志》270页,北山底一文中及104页,青龙桥一文中,多处将禁山错为景山,还将东庐山错为东芦山。真希望东屏镇志能更正:去“景山”之误、正“禁山”之名;去“东芦山”之误、正“东庐山”之名。 我们前芦家庄村后赤虎山,古名“赤鼓山”,可能是当地淮扬口音,赤虎山的叫法比“赤鼓山”更顺口,“赤鼓山”遂改名“赤虎山”。 《光绪溧水县志》点校本074页:赤虎山,县东十八里。高十八丈,长三里,广一里。有白龙王庙。 现溧水高铁站东面,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那座小山,清末时,在芦家庄卢氏宗谱中,该山名叫“岘山”,不知不觉中岘山改名称汉山。可能也是口音的顺口叫法,岘山改称汉山。 爱国水库大埂南头,那座山名叫南横山。可是在芦家庄卢氏宗谱中,该山名叫“团山”,不知不觉中团山改名称南横山。这就不是口音的顺口叫法问题了。老人口中有一传说:南边有狮子山,北面有赤虎山,因怕狮虎相斗,而处于两山中间的团山,遂改名南横山,拦在狮虎相斗的中间。
四、有山各叫各名 互不相让
我们前芦家庄村东,有山位于爱国水库大埂之北,一座长长的不高的山,山南边和山西边的产权归属我们前芦家庄,我们村称它竹山。袁村拥有山北边和山东边的产权,因山东头古今有土地庙,所以袁村人称它庙山,但官方地名录上认可竹山之山名。 我们前芦家庄村南,一座山山高约73.7米,山北边和山东边的大部分产权归属我们前芦家庄,我们村称它南山。住山南边的南里村拥有山南边和山西边的产权,居于山南的南里村人,称它为后山,但官方地名录上还是认可南山之山名。 溧水还有那些秘境呢?还有那些山的山名在不知不觉中改了名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聊聊。 陈维银 2023年2月7日于屏溪佳苑
|